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木心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當代男作家
- 遊戲《明日之後》中物品
木心
中國當代男作家
木心,男,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出生於浙江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出版多部著作。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2014年2月14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溫故》第二輯紀念專號,首次發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燈(序)》。2016年開始,一系列特刊易名為《木心研究專號》,向有志於研究木心先生的讀者朋友竭誠開放。依循過往的體例,專號共分三輯。作品《溫故》《瓊美卡隨想錄》《西班牙三棵樹》等。
2011年12月21日3時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
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
1940年代末任教於杭高,鼓勵學生在音樂、美術上努力追求。
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所有作品皆被燒毀。獄中,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
木心
自1982年起,即長居美國紐約,並盤桓南北歐,遊歷甚廣,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
1983年“林肯中心”舉行木心水墨畫展。
1984年哈佛大學舉行彩墨畫展、收藏儀式。2002年舉辦“木心的藝術”大型博物館級全美巡迴展。
“木心的藝術”全美巡迴展
出版了16本小說、散文和詩集。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慾》《雲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偽所羅門書》等;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但仍有大量遺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
木心先生的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該館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與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國文學史教程》。
木心
《哈姆雷特泛論》 | 《伊卡洛斯詮注》 |
《奧菲斯精義》 | 《伽米克里斯兄弟們》(九篇集) |
《臨街的窗子》 | 《婚假》 | 《夏狄的赦免》 |
《危險房屋》 | 《石佛》 | 《克里米雅之行》 |
《伐哀爾獨唱音樂會》 | 《羅爾和羅阿》 | 《木筏上的小屋》 |
《如煙之姿》(長詩) | 《非商籟體的十四行詩》(100首集) |
《蛋白質論》(短詩集) | 《十字架之半》(短詩集) |
《進來吧,主角》 |
《玉山贏寒樓燼餘錄》 |
《塔中之塔》
從技法上看我們又很難將之稱其為國畫,因為木心先生很少單純地使用筆墨而是將中國傳統與西方當代藝術中的多種繪製技巧融為一體,以創造出他想象中的風景,而這風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頓。與這批風景一同展出的還有木心先生寫於獄中的詩文雜記,這裡面完全沒有對時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間的對話:托爾斯泰、萊奧那多、沃爾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納。
木心先生將2008年的畫作展覽命名“塔中之塔”,一個是生活中囚禁他的“雷峰塔”,一個是他內心營造的“象牙塔”。正如巫鴻所說,木心先生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對現實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華。
“你們看畫,我看你們的眼睛。”木心曾對前來觀看畫集的訪問者說。評說木心的繪畫便不免有點惶恐,因為他在天上洞徹地看著我們的眼睛,是否聰明,是否誠實。
木心
所有以上繪畫,全部是中國水墨,對象一律是自然山水。無論在文章中還是在訪談中,木心毫不掩飾對中國山水和中國水墨的喜愛,儘管他早年在上海美專和杭州藝專是學西畫出身。初看他的水墨繪畫,令人耳目一新。這不是流俗的套話,他採用的是宣紙、毛筆、墨色,但基本上全無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筆觸,構圖的視角則完全是西畫的方式。他的畫風介於具象和抽象之間,以具象為審物表意的主要依託。
木心先生與建築大師貝聿銘
詞:木心 曲:劉胡軼 演唱:劉胡軼
Holland Cotter,《紐約時報》:“星期六夜色未央,其實已經是星期日了,此時此刻,這世界必得停下來,讓我(們)講幾句對木心表示欽佩的話。”
徠木心先生烏鎮追思會
台灣 印刻雜誌社:“他像是來自遙遠古代的神祇──在某個意義上說,木心的那個世界,那個精緻的、熠熠為光的、愛智的、澹泊卻又為美為精神性叩問而騷亂的世界,在他展開他那淡泊、旖旎的文字捲軸時,早已崩毀覆滅,「世界早已精緻得只等毀滅」──他像一個孤證,像空谷跫音,像一個「原本該如是美麗的文明」之人質。有時悲哀沉思,有時誠懇發脾氣;有時嘿笑如惡童,有時演奏起那絕美故事,銷魂忘我;有時險峻刻誚,有時傷懷綿綿。”
駱以軍:“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
香港作家 梁文道:“但是我看到他那張50來歲的照片非常非常怪,怪在什麼地方呢,那張50歲的照片,你不覺得這個人像坐過牢似的,1978年剛剛從文革中結束苦惱回來的很多作家,難免身子會有點往前駝下去,有點屈髏,難免神情上會有點沮喪,有點失落,有點恐懼,有點擔心,有點惶恐、惶惑,但是木心沒有,他整個狀態你覺得他的精氣神很足一樣,好奇怪,好奇怪的一個人。” ——
大陸評論人 張檸:“現在流行‘小清新’,木心有點‘老清新’。……其實木心這種小機靈也蠻好,就像是風鈴一樣,叮噹作響,很愜意,但“木鐸金聲”才令人震撼的,不是風鈴的那種叮叮噹噹。”
在1977年—1979年間,遭遇軟禁,這也是二十年間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
木心美術館是在桐鄉市民政局註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該館致力於紀念和展示畫家、文學家、詩人木心先生(1927-2011)的畢生心血與美學遺產。這不僅是一座收藏過去時的美術館,而且是向未來開放的精神指向和學術空間。美術館坐落於木心的故鄉烏鎮,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