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堡鄉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下轄鄉

宣平堡鄉,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地處萬全區東部,東鄰沈家屯鎮,南鄰孔家莊鎮,西、北與萬全鎮接壤,距橋西區人民政府13千米,區域總面積72.69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宣平堡鄉境域分屬萬全縣一區、二區;1984年3月,由宣平堡公社改為宣平堡鄉。截至2018年末,宣平堡鄉戶籍人口為23910人。截至2020年6月,宣平堡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宣平堡村西3千米處。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宣平堡鄉常住人口為20870人。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宣平堡鄉境域分屬萬全縣一區、二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萬全縣一區。
1953年4月,設宣平堡鄉。
1958年8月,宣平堡鄉分屬孔家莊公社、萬全公社。
1961年7月,從孔家莊公社、萬全公社析出,成立宣平堡公社。
1984年3月,由宣平堡公社改為宣平堡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宣平堡鄉地處萬全區東部。

地形地貌

宣平堡鄉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最高峰位於石庄屯山頂,海拔981米;最低點位於太師庄村南。 

水文

宣平堡鄉境內主要河道有二級河1條,三級河1條,其中城東河流域面積132.95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宣平堡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風雹等;旱災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8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7月20日。 

自然資源


宣平堡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膨潤土礦、褐煤等,其中膨潤土礦儲量180萬噸,褐煤儲量1億噸,沸石500萬噸,耐火土1000萬噸。2011年,宣平堡鄉有耕地面積31193畝,人均1.38畝;林地面積18058畝。 
困難戶
困難戶
鄉境內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主要有膨潤土礦,儲量180萬噸、沸石500萬噸、耐火土1000萬噸、褐煤1億噸等,有待大力開發利用。全鄉養雞近25萬隻,奶牛近400頭,年可出欄豬近3500頭,羊3000隻。為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0年6月,孔家莊鎮上保寺、舊窯子、新窯子、上營屯、太師庄5村划入宣平堡鄉。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下轄宣平堡、霍家房、蔡家莊、第八灘、南李家莊、水泉堡、武家莊、石庄屯、上保寺、舊窯子、新窯子、上營屯、太師庄13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宣平堡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宣平堡村西3千米處。 
宣平堡村霍家房村蔡家莊村第八灘村南李家莊村
水泉堡村武家莊村石庄屯村新窯子村舊窯子村
上保寺村上營屯村太師庄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總人口226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70人,城鎮化率5.6%;另有流動人口560人。總人口中,男性11433人,佔50.6%;女性11173人,佔49.4%;14歲以下4090人,佔18.1%;15—64歲15560人,佔68.8%;65歲以上2956人,佔13.1%;以漢族為主,達21876人,佔96.77%。2011年,宣平堡鄉人口出生率18.5‰,人口死亡率4.02‰,人口自然增長率14.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1人。 
截至2017年末,宣平堡鄉常住人口為24276人。 
截至2018年末,宣平堡鄉戶籍人口為2391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宣平堡鄉常住人口為20870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宣平堡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996萬元,比2003年增加2672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74萬元,比2003年高出4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比2003年增加1118元。
2008年,宣平堡鄉圍繞工業立縣戰略,進一步鞏固改製成果,狠抓工業項目引進,加大技改和市場開發力
餐飲
餐飲
度,項目建設頻添亮點,工業經濟的綜合競爭能力日漸提高,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宣平堡鄉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7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工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13.4%。北大青鳥、壓力容器、吉慶礦業、天寶化工、陶瓷公司等企業經營形勢明顯好於往年,各項經濟指標穩步攀升。億能普葯業項目完成了基建主體工程,安慧瀝青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中源單晶硅項目、順峰洗煤廠項目投產運營,涿鹿寶樂煤氣公司項目、北大青鳥環宇公司擴產項目相繼啟動。中國國際電力投資公司和開灤集團在涿合作興建發電廠項目、中國建材總公司在涿興建220萬噸水泥廠項目的爭跑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成為工業經濟的立縣項目。特別是北大青鳥環宇公司擴產項目完成後,涿鹿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消防設備和相關產品生產基地。
2011年末,宣平堡鄉財政總收入31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8.5%;人均財政收入比2010年增長21.5%。2011年,宣平堡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068元。 

農業

宣平堡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宣平堡鄉生產糧食9784噸,人均433千克;玉米播種面積800畝,產量9784噸。2011年,宣平堡鄉油料作物主要為葵花子,種植面積2330畝;蔬菜種植面積500畝,產量1148噸。宣平堡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宣平堡鄉生豬飼養量15513頭,年末存欄11963頭;羊飼養量6480頭,年末存欄4630頭;牛飼養量29970頭,年末存欄2250頭;家禽飼養量44.56萬羽,上市家禽18.49萬羽。2011年,宣平堡鄉生產肉類1524噸,其中豬肉269.5噸,牛肉388.7噸,羊肉150.2噸,禽蛋4062噸,鮮奶7531噸;畜牧業總產值970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2.35%。2011年,宣平堡鄉水果產量18.4噸,主要品種有葡萄。 

工業

鄉黨委政府發揮傳統農業鄉鎮的優勢,確定了“三區一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方向,種植區內園田面積達9000畝,無公害蔬菜達到5000畝,苗圃花術保存面積達比1800畝,先後引進康乃馨,鮮切菊等各特優新品種。養殖區內生豬飼養達3.2l萬頭,年存欄1.21萬頭,出欄2萬頭,蛋雞飼養量42.3萬隻,年存欄26.3萬隻,出欄16萬隻,肉鴨飼養量35.4萬隻,年存欄4·1萬隻,出欄31.3萬隻。果品區以張庄省級葡萄示範區為基地,大力引進黑提紅提美人指等優良品種,以此滿足市場的新需求。以高新技術園區為輻射點的經濟繁榮帶也達到一定規模。此外,黨建、文化、衛生等工作均取得了較大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宣平堡鄉的家具行業成為全鄉特色行業。現有專業廠家及相關配套行業55家,年產各類傢具30萬套,產值達過8059萬元。己形成了民用、辦公及學校用配套傢具系列,形成了全方位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2008年,宣平堡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7億元,同比增長38.7%,完成工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13.4%。
2011年,宣平堡鄉工業增加值達到237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8%,占生產總值的21.4%。2011年,宣平堡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5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銷售收入達到千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500人。2011年,宣平堡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7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98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2%。 

農村建設

風景
風景
抓住市、縣開展“千村經濟振興”活動的契機,宣平堡鄉11個活動村乘勢而上,因村制宜,統籌規劃,實施了以水利基礎工程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工程、“21世紀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以“周轉羊”為主的畜牧改良,以養殖小區、“周轉棚”為主的舍飼農業建設,以“村村通”為主的道路硬化,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務工經濟等一系列工程,切實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快速增長。到2004年底,全鎮11個活動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895元,比去年純增335元,增收幅度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通過11個活動村的振興,輻射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的振興。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996萬元,比上年增加2672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74萬元,比上年高出4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比上年增加1118元,創造了我鎮歷史上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投資規模最大、農民增收幅度最高的好成績。

城鎮發展

宣平堡鄉新上投資單體規模1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其中有5個3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落戶宣平堡鄉工業園,已全面開工建設,使入區企業總數達到23家,為宣平堡鄉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宣平堡鄉為吸引更多的企業到工業園興業辦廠,宣平堡鄉黨委、政府一方面以打造效益園區為目標,不斷加大工業園的軟硬體建設,在一期開發投入260萬元的基礎上,追加投資200萬元進行二期建設,修路、架線、上下水、通訊、綠化等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達到了“五通一平”和綠、美、凈、亮的標準,為企業入駐打造了良好的發展平台。與此同時,園區管委會還積極為每一個入區企業協調各方關係,全權辦理開工前的各項手續,以確保項目早日竣工、早達產、早生效。宣平堡鄉採取以高招商、群聯招商和網路招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大引資力度、拓展招商渠道,為園區的發展積蓄了強大的後勁,把“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集中精力上項目”的發展方針落到了實處。

文化


地名由來
宣平堡鄉因鄉人民政府原駐宣平堡村而得名。

交通


宣平堡鄉境內有張石、丹拉高速公路、110國道、207國道等6條公路幹線過境。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縣鄉級公路9條,總長18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286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2所,在校生652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5%;初中1所,在校生662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宣平堡鄉教育經費達0.08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6億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科研與技術開發技能人才37人,農村實用人才152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有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7萬冊。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學校體育場2個;84.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7%。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線電視用戶數為8549戶,入戶率97.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宣平堡鄉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3個,病床12張,固定資產總值150.38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0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宣平堡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7.8%。 

社會保障

宣平堡鄉2003、2004年新投資200萬元,實現了兩所中學的合併,現九連城中學有1000人,校舍6600平
水文局進村
水文局進村
方米,是全縣條件最好的鄉鎮中學。2005年中考總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全鎮教育布局調整已經結束。現有鎮衛生院一所:具備初級醫療條件;城建:已由縣城建局進行了整體規劃,小城鎮建設項目已報省計委項目庫。已通自來水;交通:除國、省幹道外,18個村通了水泥路,其餘各村已通了沙石路;電力:有35KM變電站一所;通訊:有28個村通過了程式控制電話,無線通訊覆蓋全鎮。08年以農民為幫扶對象,以縣(市)、鄉(鎮)、村衛生院為主要實施單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解決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也給各級農村衛生醫療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分批投入大量資金為部分鄉鎮衛生院購買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培訓了大批醫生,使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有了明顯改善。現在醫院平均每天接診40人,住院患者10人左右,而以前,每天接診量不超過10人,根本沒有住院的患者。這些都要歸功於去年政府給該院添置的總價值40萬元的心電圖機、黑白B超機、生化分析儀、X光機等儀器。這些先進的儀器使醫院的診病斷症能力大大提高。 
2011年,宣平堡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戶,人數13人,支出2.9萬元,比2010年增長2.1%,月人均186元,比2010年增長1.8%;城市醫療救助3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6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95戶,人數1380人,支出12.9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6萬元,比2010年增長20.12%。社會救助3.57萬元;有敬老院2家,床位2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337人,參保率98.9%。 

環境建設

宣平堡鄉
宣平堡鄉
萬全區宣平堡鄉在推進“三年大變樣”中,將鄉村面貌的改變與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相結合,既讓農民切實感受到文明建設的好處和實惠,使他們能夠自願地參與到建設中來,同時環境的改變吸引著更多的企業前來投資,又為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張家口西山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宣平堡鄉作為該區域的主戰場,在“大園區”的帶動和輻射下,全鄉的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有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產業園區建設凸顯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宣平堡鄉黨委、政府抓住這一時機,把城鄉建設實現“三年大變樣”作為一項全新任務和系統性工程,按照建設任務要求,建立了一套符合城鄉建設要求的工作體系。
宣平堡鄉充分考慮農業產業化、城鄉化的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謀划全鄉的城鄉建設,重點抓好示範村,通過典型引路,逐步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全鄉城鄉建設。同時,鄉政府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把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納入財政支出範圍,把方向重點轉向農村,落實扶持政策。累計投入400多萬元用於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使各村生產生活條件在短期內發生重大的變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環境的大改變帶來經濟的大發展,一些企業紛紛在宣平堡鄉落戶紮根。宣平堡鄉經濟小區規劃已通過縣級有關部門評審,下一步嚴格按照規劃建設機加工和建築建材等專業市場,發展物流配送、倉儲等現代物流業,形成產業鏈,實現全鄉企業項目與園區項目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