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周起的結果 展開

周起

革命烈士

周起,1957年出生於吉林省磐石縣(現磐石市)。1975年高中畢業。1976年2月參軍入伍。1977年,周起因表現突出,先後被提升為班長、排長、教員。

人物生平


1983年初,周起從師教導隊來到一連擔任連長。到任第一天,他就找戰士逐個談心,當了解戰士馬永才是個孤兒后,拉著小馬的手深情地說:“你的經歷很艱辛,我聽了心裡酸溜溜的,但你要珍惜黨和政府對你的關懷,在部隊好好乾,有困難多找我,把我當成你的哥哥。”聽了周起這番話,馬永才眼圈直發熱。從此,周起對馬永才格外體貼。長期的獨身生活使小馬性格倔強,一不順心就想和人頂嘴、發脾氣。周起經常找小馬談話:“你雖然是孤兒,也不能固執,應當注意改正,否則誰還願意接近你,那不是自己孤立自己嗎?再說,氣大傷身,一發脾氣,不僅傷害了同志,對自己身體也沒好處。”馬永才病了,周起一天幾次來到他的床前,噓寒問暖,還買來了蛋糕、麥乳精和罐頭。小馬胃口不好,周起還讓愛人從家裡給他送來荷包蛋麵條;逢年過節還要把馬永才叫到家裡吃飯。馬永才21歲生日時,周起拉著小馬說:“永才,走,跟我到家去,有點事。”小馬問,啥事兒?”周起說,到家你就知道了。一進屋,馬永才看見桌上擺著生日蛋糕、啤酒和熱騰騰的炒菜,急忙問:“誰的生日呀?”周起的愛人說:“不是你的生日嗎,怎麼忘了?”聽到這話,馬永才的眼淚涮地一下淌了出來。他沒想到,有生以來是連長為他過的第一次生日。1986年秋,一向愛說好嘮的馬永才突然變得寡言少語了,經常一個人悶頭幹活,這細微的變化,被周起看在眼裡,他把小馬叫到連部促膝交談。原來馬永才探家時處的對象,嫌小馬是孤零零一個大頭兵,家裡一無所有,來信告吹。小馬想,我現在還是一個軍人,地方就沒人看得上,眼下服役期滿,一旦回鄉,就更沒人瞧得起了,往後的日子咋過呀?周起聽了心裡也不是滋味。歉意地說:“怪我想的不周。”第二天,他便和連里其他幹部商量,讓馬永才改行當炊事班長,學點手藝,為今後出路打打基礎。不久,周起聽說師後勤部要辦廚師培訓班,當即給馬永才報了名。三個月後,小馬達到三級廚師標準,領回了等級證書。這時,選改志願兵的工作開始了。周起多次向上級申請,因名額有限,符合條件的人很多,加上一些人通過各種辦法拚命往裡擠。周起先後六次找營領導向上級有關部門彙報小馬的表現和特殊情況,終於使馬永才改成了志願兵。後來,周起又費盡心思,為小馬介紹了一位賢惠善良的姑娘,很快結了婚,使這位孤兒有了一個幸福溫暖的家。
周起當了副營長后,對二營的幹部戰士都非常關心,無論誰遇到什麼疾苦和困難,他都盡量幫助解決。1989年9月,二營在海濱訓練,突遇大雨,戰士們被淋得渾身透濕,許多人直打噴嚏,周起馬上掏出20元錢交給炊事班長到村裡買了姜和辣椒,燒了姜辣湯為幹部戰士驅寒。新兵隊列訓練時,幾位班長天天喊口令,嗓子啞了,有的還隱隱作痛,周起讓各連買來胖大海,發給班長們泡水潤嗓子;一名新兵的膠鞋小一號,走路時不敢吃力,他把自己的新膠鞋親手送給這名新兵穿;營部通信員的床鋪緊靠門口,直往裡灌風,周起拽出自己墊床隔潮的雨布,釘上當門簾,為戰士擋風寒。
1986年,連隊補入了兩名回族戰士,周起當天就告訴炊事班為他倆炒菜時,要把鍋涮乾淨。飯後,他特意詢問回族戰士的菜可不可口,兩位戰士回答:“還行吧。”回答得有些勉強。他覺得用一口鍋炒菜不行,就親自帶戰士進城買了一把大勺,為他倆炒菜專用。不久,周起要調走了,臨行前,還專門囑咐炊事班長,為兩名回族戰士炒菜時千萬不要沾上葷腥。1990年2月,二營又來了三名回族戰士。一天,周起從外地回來,發現大家吃的都是炒菜,只有三名回族戰士的桌上擺著幾盤鹹菜。他馬上找到炊事班查問是怎麼回事,炊事班長說本月的豆油已經吃光了,下月豆油還沒買回來。他便叫炊事班的同志到別的連隊借了10斤豆油,並囑咐,這豆油只能給回族戰士做菜用,別人一滴也不能吃。接著,他把炊事班的同志召到一起嚴肅批評說:“大家五湖四海來到部隊,應該親如兄弟,回族戰士不吃豬肉,這是民族習慣,一定要尊重,這要成為炊事班的一條規定。”1990年“五一”節,周起的愛人帶著孩子一路顛簸來到部隊和他團聚,大家勸他陪愛人好好吃頓飯。可他告訴愛人,今天我不在家吃飯了,這個節你們娘倆就自己過吧。這天,周起和幾個新兵連的幹部戰士一直鬧騰到傍晚才回家。
無論是參軍幾年的老兵,還是剛剛入伍的新戰士,都說:“周副營長關心我們勝過關心他的家屬,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1989年7月下旬,戰士羅水明患了嚴重的病毒性痢疾。周起一連十幾天關懷照顧羅水明,晚上為小羅喂水吃飯,為小羅洗衣褲,精心護理。羅水明在衛生隊治病的10來天里,周起先後去了24次。後來,羅水明滴水不進開始便血。很少發脾氣的周起這次火了,要求衛生隊立即給小羅轉院。羅水明被轉到師醫院后,經過一天一夜的搶救,病情有了好轉。第二天是星期日,周起的愛人讓周起陪她們娘倆到街里轉轉,周起說:“不行!小羅病得很重,我得去看看。”愛人說:“我們娘倆來隊四次也沒上過一次街,好賴得讓我們去看看呀。看小羅的事就讓連里派個人去唄。”周起說:“我不親自去看一眼放心不下,你們在這兒還有一段時間,下次有空一定陪你們去”。他說服了妻子,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小羅的排長、班長叫起來,買了水果、罐頭、麥乳精和飲料,驅車百里,到師部醫院看望小羅。
周起不僅是關心戰士生活疾苦的慈母,也是解除戰士思想憂慮的良師。戰士有了難心事,他總是第一個知情者,也是最熱心的相助者。
1984年底,新兵下連不久,連里組織了一次政治常識摸底測驗。大家都在低頭答卷,惟有河南籍新戰士張思恆獃獃地坐著不動,周起走到小張身旁問道:“你怎麼不答呀?”張思恆紅著臉說:“我不會寫字。”原來,農村出生的張思恆,家裡人多勞力少,沒念幾天書,是報了假學歷才當兵的。到部隊后,一些戰士看他連信都不會寫,就經常耍笑他,弄得小張很苦惱,覺得沒文化在別人面前矮一截,不如回家種地算了,產生了私自離隊的念頭。周起知道后首先批評了耍弄小張的戰士。說:“我們都是革命戰友,從五湖四海聚到一起,應該互相幫助。小張文化低,本來就很痛苦,有的同志非但不去關心,反而對人家進行嘲弄,這不是一個革命戰士應有的態度。以後不管誰有了難處,大家都要像親兄弟一樣互相關心愛護。”從此,周起帶頭當上了張思恆的文化教員。經常鼓勵小張說,部隊是個大學校,只要你肯努力,像雷鋒那樣發揚釘子精神,沒文化可以學到文化,沒知識可以增長知識。他到書店給小張買了字典、字帖和練習本,定了學習計劃。每天早上或中午,教他認寫3—5個字,晚上進行檢查,天天如此。半年之後,張思恆寫出了他一生中的頭一封家信。小張樂得逢人便說:“還是部隊好啊,我這兵當對啦!”
四連炮二班長占龍,由於數學底子薄,換算單位修正量很費勁。在團里組織的一次炮兵班長考核中,他倒數第一。成績公布后,占龍覺得不但自己臉上無光,還拖了連里的後腿,思想壓力很大,情緒低落,灰心喪氣,提出班長不當了,請連里換人。負責炮兵班長訓練的副營長周起知道后,主動找占龍談心,對他說:“小占,你這次成績沒上去,是由於以前沒有系統地學過,初次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只要振作起來,刻苦努力,堅定必勝的信心,一定能趕上別人。以後專業上遇到困難就來找我,我幫你趕上去。”打這以後,他倆結成了親密的“師生”,茶餘飯後,節假日,經常在一起研究問題。一天深夜12點,四連副連長別富喜起來查鋪查哨,看到副營長屋裡還亮著燈,便敲響了門。他見開門的不是副營長,而是占龍,桌上還擺著單位修正量綜合表和記錄口令表,心裡全明白了。後來,占龍的專業成績直線上升,幾次參加師、團組織的炮兵班長考核,都在前一二名。每當別人向占龍祝賀時,他都說,我的成績里滲透了副營長辛勤的汗水。
1985年遼南抗洪搶險,他和戰友們積極要求參加突擊隊,在最危險地段冒著暴雨背土護壩,完成了抗洪搶險任務。
1988年8月,部隊在黑水打靶,四連一門火炮發生葯筒卡殼故障,按要求應由副連長去排除。為了安全,他讓別人全部退到安全地帶,自己上前排除了故障。
1988年下半年,他帶領二營和五連在煤礦挖煤,不僅工作條件艱苦,而且危險性很大。部隊每天三班倒。周起始終堅持跟班作業。休班時總是親自接送戰士上下井,仔細清點人數。一次掌子面昌頂,井下的工人師傅大喊“快跑”,戰士們剛撤離現場,一片56米的煤層塌了下來,砸倒了四根支撐木。正在休班的周起得知后,立即帶副連長李國生趕到現場,這時巷道的支撐木還在“嗄嗄”作響。周起詢問了情況,請教了工人師傅,認定可以作業,他二話沒說,第一個扛著鎬走進採煤區,其他人在他帶領下都跟了上來,大家很快排除險情,恢復了生產。
1989年9月,部隊在大連海濱靶場實彈射擊,二營出現了火炮拉拴不發火的險情。由於炮彈已經擊發兩次,排除故障十分危險,他讓部隊退出險區,自己帶領火炮技師,用了三個小時,排除了險情。
1990年5月18日,駐守在吉林省輝南縣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某炮兵團新兵營的300多名新戰士,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訓練,迎來了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的日子。
這天,細雨霏霏,春意融融。擔任團新兵營第二營副營長的周起比哪天起的都早,洗漱后,他先到四個新兵連逐個詢問了思想動員和投彈準備情況,沒顧上吃早飯,便提前30多分鐘帶著兩名戰士來到了手榴彈投擲場。布置了警戒哨,檢查了掩體。特意站在投彈的位置試了試,直到一切符合要求了,才通知部隊按預定方案進入投擲場。他首先下達了訓練科目,再次詳細講解了投彈要領和注意事項,提出了具體要求。
8時整,實彈投擲開始。一連、二連、三連人人順利投擲完畢,返回了營房。當輪到四連投擲時,周起考慮到該連連長因突發感冒,已去醫院診治,指導員是雷達站長出身,沒組織過手榴彈投擲,就主動代替連長站在投彈手旁邊,擔任現場保護,每個新兵來到投彈位置后,他都講一遍動作要領,親自打開彈后蓋,將拉火環套在投擲者手指上,指導新兵將手榴彈順利投出。10時30分左右,當最後一名投彈手、該連三班班長羅永勝進入掩體時,周起問他:“以前投過彈沒有?”羅答:“當新兵時投過一次”。周起說:“那好,就按要領投,不要緊張。”羅永勝將拉火環套在右手小指第二節,周起檢查后,幫他將拉火環向指根部推了推。並再次囑咐:“向前看,按要領投。”羅永勝揮臂投彈后,由於精神緊張,握彈過緊,撒手過晚,將手榴彈掉在掩體右前方邊沿上,滾落在自己腳下。羅永勝被這突發情況驚呆了。手榴彈在幾秒鐘內就要爆炸,在場八名幹部戰士同時面臨生命危險,此刻,位於同一掩體,反應敏捷的周起,意識到來不及採取別的辦法,便大喊一聲“卧倒”!隨即一把將羅永勝拉到自己身後,順勢按倒在掩體左側的進出壕內,轉頭飛身撲向手榴彈,就在這瞬間,手榴彈“轟”地一聲爆炸了,周起胸前、頭部多處被彈片擊中,鮮血直流,當即壯烈犧牲。距炸點僅一點五米處的羅永勝和距炸點五米的團參謀長邱玉和、教導員郭福權等八名同志安然無恙,羅永勝小腿肌肉僅有三處輕傷。

人物評價


參軍14年,周起熱愛國防事業,熱愛基層建設,熱愛本職工作。當戰士時,被團樹為學雷鋒積極分子;當排長時,是全團最好的排長,所在的排被師樹為“訓練、行管先進排”;當教員被軍區評為優秀教員;當連長,是全師優秀連長,帶出一個先進連隊;當副營長,他刻苦學習,精通業務,被譽為“陣地通”。曾三次榮立三等功,五次受嘉獎,兩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周起說:“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如果只為自己活著,生命就沒有意義了。”他用一生愛兵和臨危不懼的英雄行為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犧牲后,部隊官兵和當地群眾一致反映:“周副營長是優秀基層幹部的突出代表。他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作為愛兵的模範,他當之無愧,堪稱楷模。”1990年8月27日,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政委宋克達簽署命令,授予周起烈士“愛民模範”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