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農業革命的結果 展開

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

新石器時代,約發生於10000年前,可能由採集野生小麥發展為有意識的栽種,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穫的農耕生活方式。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農業化將是緊隨“第三次浪潮”而來的“第四次浪潮”,它將根本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並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面貌大為改觀。

時代概況


發生於10000年前的農業革命
發生於10000年前的農業革命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
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
如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
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
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畜牧業。早在中石器時代或更早些時候,人們已開始馴養與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關係較密切的某些小動物。狗和綿羊是最早被人馴養的動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遺址內發現公元前1萬年家養狗的骨骼。

相關時代


發生於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
發生於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
青銅器時代,約發生於4000年前,因青銅器材料的使用,人類 可以進行鋤耕式的初始農業,稱作 第二次農業革命。
鐵器時代,約發生於1400年前,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式的農業,稱作 第三次農業革命。
英國(英格蘭地區為主)16世紀至18世紀的農業革命,由圈地運動以及技術的革新產生的農業變革,被認為是後來 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綠色革命發生於1945年以後,機械化、化學肥料以及新品種作物造成農業產量的大增。
集約式農業(集約農業),指農業上採取各種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產出的耕作方式。東亞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細作農業區,與北美粗放農業有所不同。

深遠意義


一、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從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
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誌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誌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穫。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
三、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
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有機農業興起


有機農業又稱有機農法或有機耕種,主要的精神是屏除農藥、化學肥料、基因改造作物、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非天然物質的使用。有機農業方法在國際上有監管組織,許多國家制定專門法律推行,而其內容很大程度是基於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一個在1972年成立,由世界各地有機農業組織合組而成的國際組織。根據他們對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是一個無論是土壤、生態體系及人類三者的健康均能夠維持永續(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系統。這系統有賴生態上的過程、多元性及適應當地環境的循環,用以克服各種發展上的困難,而不是仰賴外間的介入。它是一種混合傳統、創新及科學發展的科學,俾使共享的環境得益,促進公平交易關係,令相關的生命保持高質素。”
人類尚未進入工業時代前,農民自古便使用有機農法,所有的農產品都是有機蔬果。傳播媒體總愛把有機農業當成綠色科技,散布“有機蔬菜因為生長在生態平衡的環境下健康地生長,所以少受病蟲害的威脅”的觀念。根據植物保護學者的評估,農作物在完全不使用農藥的狀況下栽培。
有機運動始於農業科學家與農夫對於農業工業化的反省。生物化學(氮肥)與工程學(農業機械)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進展導致了農業的重大改變。耕地規模化,使得耕種變得更專業,講求有效率地運用機械並收割綠色革命的成果。二次大戰期間的科技進展,於戰後在農業的所有層面造成重大革新,導致諸如大規模灌溉,肥料和農藥使用等的進步。
有機農業描述了一種整體的、生態平衡的農業模式。
1980年,世界上許多農業與消費者團體開始要求政府規範有機生產,導致了1990年代開始立法並制定認證標準。
從1990年代早期,發達國家的有機農業市場每年成長20%,主因是消費者需求的上揚。當小型獨立生產者和消費者促成了有機農業的興起,有機產品的量與種類也同步增加,使得相關生產大幅成長。
有機農場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作物輪作、綠肥、堆肥,選擇合時作物,並設置農田覆蓋物等,以控制水土流失,促進生物多樣性,並加強土壤的健康。
有效的有機病蟲害控制,需要深入了解害蟲的生命周期和相互作用。有機蟲害防治主要控制目標害蟲(如昆蟲)、真菌、雜草和疾病,方法包括允許一個可接受的病蟲害水平、引進一些能對抗病蟲害的有機體、選擇合時作物、作物輪作和機械控制(如陷阱)。
這些技術普遍提供的好處,除了蟲害防治土壤保護和改善,施肥,幫助授粉,節約用水等。這些技術都有利於農場長遠生態的健康。
轉基因指通過生物技術把基因片斷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的技術。含有通過轉基因技術製造出來的新品種生物的食物就是轉基因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例如,比目魚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西瓜里,於是就製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瓜。這種西瓜以及含有這種西瓜成分的冰棒則是轉基因食物。
現世界上各國對於轉基因食品的態度不一,由於對於轉基因技術的使用時間更久,美洲對於轉基因食品的顧慮相比歐洲,亞洲等地要低,美國加拿大等是少數幾個非強制標註轉基因食品標籤的國家之一。歐盟在1995年前對於轉基因食品以及作物具有保守的心態,2005年後批准了一些農作物的種植及上市作為飼料或食用等。在亞洲,一般民眾對於轉基因食物都存在質疑與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