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桔槔的結果 展開
  • 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 桔槔

桔槔

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桔槔(拼音:jiégāo)俗稱“吊杆”,是一種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

正文


桔槔(英語:shaduf;shadouf;shadoof;拼音:jiégāo)俗稱“吊杆”,是一種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它是在
桔槔
桔槔
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槓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槓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中國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這種簡單的汲水工具雖簡單,但它使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得以減輕。

史料記載


桔槔始見於《墨子•備城門》,作“頡皋”。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的取水機械。如下幾條記載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使用桔槔的地區主要是經濟比較發達的魯、衛、鄭等國(今山東西南、河南北部、河北南部)。
《說苑•反質》記載鄭國大夫鄧析過衛國,見五位農夫“俱負缶而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下車為之教:“為機,重其後,輕其前,命曰橋。終日溉韭百區不倦。”但衛國人說,並不是不知道有這種機械,而是“有機之巧,必有機之敗”,所以不用之。這裡鄧析對桔槔的結陶和工作效率有較全面的描述。
孔子弟子子貢南遊楚國,過漢陰,見一丈人抱瓮入井出灌,也向前介紹桔槔:“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沃湯,其名為槔。”
魯國的太師金借桔槔闡發為人之道。其中對桔槔的概括:“獨不見桔槔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

機械原理


桔槔的結構,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槓桿。在其橫長桿的中間由豎木支撐或懸吊起來,橫桿的一端用一根直桿與汲器相連,另一端綁上或懸上一塊重石頭。當不汲水時,石頭位置較低(位能亦小);當要汲水時,人則用力將直桿與汲器往下壓,與此同時.另一端石頭的位置則上升(位能增加)。當汲器汲滿后,就讓另一端石頭下降,石頭原來所儲存的位能因而轉化:通過槓桿作用,就可能將汲器提升。這樣,汲水過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於向下用力可以藉助人的體重,因而紿人以輕鬆的感覺,也就大大減少了人們提水的疲勞程度。這種提水工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
中國古代汲水或灌溉用的簡單機械,根據槓桿原理製成。它能改變用力方向,使水桶上提時省力。關於桔槔的早期記載見於戰國時代莊周著《莊子》卷五《天運篇》中顏淵(公元前521~前490)與師金的一段對話:“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早期的桔槔圖見於山東嘉祥縣漢武梁祠畫象石(刻於147年)。
桔槔
桔槔
明代宋應星
桔槔
桔槔
著《天工開物》(成書於1634年)有桔槔圖(見圖),用墜石作為平衡重。

相關詞條


《天工開物》宋應星中國古代機械槓桿原理
水排汲水工具春秋戰國灌溉水碓

參考資料


[1]中國水利國際合作與科技網 http://gks.chinawater.net.cn/kjcg/CWSArticle_View.asp?CWSNewsID=1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