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成立於1996年,其前身物理學系是中山先生1924年創立中山大學時建立的首批院系。

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成立於1996年,其前身物理學系是孫中山先生1924年創辦中山大學時建立的首批學系。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中山大學物理學系與嶺南大學物理學系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物理學系。
1979年,無線電物理專業從物理學系分出。
1981年,理論物理和光學博士點恢復。
1984年,超快速激光光譜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籌建。
1985年,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首批博士后流動站之一)成立。
1993年,國家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成立。
1998年,物理學科成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00年,光學工程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05年,力學系分出成立工學院
2006年,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和微電子學系建立。
2007年,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成立。
2011年,材材料科學與工程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15年,微電子學系分出成立微電子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歷史上曾經擁有一批著名的物理學教授,包括1932中國物理學會創會會員:朱物華、柳金田、夏敬農、鍾盛標、許湞陽、諸聖麟、朱志滌教授;解放初期中國物理學教育的前輩王子輔、高兆蘭等;在教學科研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李華鍾、郭碩鴻、張進修、莫黨、鮑誠光、羅蔚茵教授等。他們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為學院教學和科研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形成了學院務實、敬業、愛生的優良傳統。
至2015年7月,學院有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職工1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4人,實驗技術人員32人,行政管理人員19人。教師中有專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青年千人5人。
• 入選者:湯子康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 彪 王雪華 楊國偉 李寶軍
•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湯子康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 彪 楊國偉 李寶軍 鍾 凡 黃 豐 王雪華 陳 軍 王成新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楊國偉 黃 豐 李寶軍
• 青年入選者:鍾定永 馬 傑 周曉祺 凌家傑 尤鄭昀

學科專業


學院教學條件優越,擁有物理學系、光學與光學工程系、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4個教學機構,致力打造“強理強工”特色,是廣東省唯一同時擁有理學(物理學)和工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單位;學院目前有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3個本科專業;擁有凝聚態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和光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物理學、光學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等3個博士后流動站。全院在讀博士研究生101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20人,在讀本科生1016人。2009年學院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科學研究


學院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低碳化學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生物分解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校級研究所/中心。
學院教師主持了如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國家“十五”“863”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在研項目近150項。
近10年,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作為首席承擔國家“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7項,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 國家973、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志兵 楊國偉 王雪華 鄧少芝 王雪華 許寧生餘思遠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功能定向生長和催化機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沈培康得獎年份:2013
• 亞穩納米材料生長的基礎研究 主要完成人:楊國偉得獎年份:2011
• 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研製 主要完成人:許寧生得獎年份:2007
• 金剛石及其相關薄膜的場致電子發射特徵和機制 主要完成人:許寧生得獎年份:2001

對外交流


學院一貫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主辦和承辦了“中國物理學會2012年秋季學術會議”、“國際激光科學研討會暨第十四屆激光科學研討會”、“第十二屆國際凝聚態理論與計算材料學會議”等重要會議。學院舉辦了“芙蘭理工論壇”等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t’Hooft教授、狄拉克獎得主Iliopoulas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Patrick Lee教授等來華講學和交流。學院每年有近200人次師生赴美、英、法、港澳台等境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交流訪問與合作,有多位教師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大會發言。學院參與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爾法茲譜儀(AMS)”項目,成功研製了硅微條軌跡探測器的熱控系統。與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等單位聯合開展了理論物理精英人才培養項目,聘請了國際著名專家來講學。學院積極選送學生到大型國際合作項目接受科研實訓。2009-2014年間,學院共派出25名本科生參加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組織的CERN國際夏令營。學院舉辦的“海峽兩岸物理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獲得廣東省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精品項目獎,是目前國內物理類本科生交流中辦得最為成功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