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袋鎮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轄鎮

常袋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地處孟津區西南部,東與城關鎮接壤,南鄰麻屯鎮,西靠橫水鎮,北接馬屯鎮,行政區域面積41.7平方千米。

清代時期,即有常袋鎮,后屬洛陽縣管轄;2011年3月,撤鄉建常袋鎮。截至2018年末,常袋鎮戶籍人口為28710人。截至2020年6月,常袋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常袋社區。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命名常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建置沿革


常袋鎮
常袋鎮
清代時期,即有常袋鎮,后屬洛陽縣管轄。
1955年11月,撤銷洛陽縣后,劃歸孟津縣管轄。
1962年,成立常袋公社。
1984年,改為常袋鄉。
2011年3月,撤鄉建常袋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常袋鎮轄19個行政村:常袋、西小凡、酒流凹、姚凹、馬嶺、趙溝、英古、楊溝、土門、半坡、小崔溝、石碑凹、趙凹、武家灣、拐坪、常平、東小凡、潘庄、東地,下設14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常袋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常袋社區。
常袋鎮區劃詳情
常代社區酒流凹村趙溝村土門溝村趙窪村
東小梵村姚凹村英古村半坡村東地村
潘庄村馬嶺村拐棗坪村武家灣村常平村
西小梵村石碑凹村西楊溝村小崔溝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常袋鎮
常袋鎮
常袋鎮地處孟津區西南部,東與城關鎮接壤,南鄰麻屯鎮,西靠橫水鎮,北接馬屯鎮,行政區域面積4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常袋鎮地處邙嶺,溝壑縱橫,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地形為緩坡丘陵。

氣候

常袋鎮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空萬里,令人神清氣爽,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氣溫14.2℃,1月氣溫最低,平均氣溫0℃,極端最低氣溫-15℃;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42℃。平均氣溫年較差27℃。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204天,最長224天,最短18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64小時,年總輻射11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98天(一般為2月28日至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546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100毫米,極端年最少降水量530毫米。

自然災害

常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暴雨、風災、乾熱風、霜凍、乾旱等。1997年夏天,因連月大旱,全鎮農戶大部分都沒有種上秋莊稼。2003年夏秋之交連降暴雨,造成嚴重水澇,成災面積8000畝,糧食減產38萬千克。

自然資源


常袋鎮境內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984.4萬立方米。耕地面積3.58萬畝。

人口


常袋鎮
常袋鎮
2011年末,常袋鎮總人口2.82萬人,城鎮常住人口8566人,城鎮化率30.3%。另有流動人口3125人。總人口中,男性14417人,佔51.1%;女性13798人,佔48.9%;14歲以下5682人,佔20.13%;14—64歲18169人,佔64.39%;65歲以上4364人,佔15.4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9萬人,佔99%;有1個蒙古族,人口283人,佔總人口的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0.63‰,人口自然增長率11.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3.8人。
2017年末,常袋鎮常住人口為28176人。
截至2018年末,常袋鎮戶籍人口為28710人。

經濟


綜述

常袋鎮
常袋鎮
2011年,常袋鎮完成財政總收入2898萬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88萬元,比上年增長4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95萬元,增值稅380萬元,企業所得稅1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500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6592元。
2018年,常袋鎮有工業企業123個,其中規模以上4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農業

2011年,常袋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常袋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415噸,人均551千克,其中小麥7262噸,玉米815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葉。2011年,煙葉種植面積1860畝,產量22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1521頭,年末存欄4150頭;羊飼養量6567隻,年末存欄2658隻;牛飼養量6056頭,年末存欄2921頭。2011年,生產肉類1116噸,其中豬肉592噸,牛肉493噸,羊肉31噸。
截至2011年末,常袋鎮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3500畝,經濟林5000畝,林木覆蓋率19%。

工業

常袋鎮初步形成了以鑄造、機械加工、塑料製品、新型材料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常袋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74億元,比上年增長30%。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30家,職工18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2億元,比上年增長21%。

商業

2011年末,常袋鎮有商業網點163個,職工652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6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8億元。出口總額129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5%。

金融業

2011年末,常袋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常袋鎮
常袋鎮
2011年末,常袋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700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6所,初中1所,在校生2038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50萬元,比上年增長29%。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常袋鎮有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個。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常袋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9個,農家書屋19個,藏書2萬餘冊;書法協會1個,有省文物保護單位1處。
2011年末,常袋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常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5個,其中鎮中心衛生院1個,標準化衛生室19個,病床107張;執業醫師16人,註冊護士20人。固定資產總值1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常袋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戶,人數36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09戶,人數1382人,支出2.75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6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8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0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4萬人,參保率7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常袋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2000份(冊)。電信企業5家;固定電話用戶1900戶;行動電話用戶6000戶,網際網路用戶1000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常袋鎮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凈化設備,鋪設幹線水管15千米,生產能力3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年人均生活用水12噸。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8000米。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常袋鎮有綠化面積15.5公頃,人均綠地5.5平方米。

交通


常袋鎮
常袋鎮
常袋鎮有小浪底旅遊專線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魏晉時在此地有一酒仙坊,“竹林七賢”之一劉伶來此,酒畢付錢,酒仙拿出一仙袋要求裝滿一代糧食即可,糧倉已盡也未裝滿,后大家把酒仙坊所在的村莊稱長袋村。長袋村之名似有指責酒仙貪財之嫌,后改“長”為“常”,取“正常”“平常”之意。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命名常袋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