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駘祠

台駘祠

台駘治理汾河水時,娶當地民女為妻。台駘治理汾、洮兩河,功勞卓著,馳名於史。傳言鄉里傳言,家廟內神台下葬有石棺,為台駘夫婦。

名稱由來


該祠是專為台駘夫婦修築的。坐落在定河、陽方兩村間名叫大廟坪的一座小丘上。左汾濱、右谷口,佔地畝余,環境幽雅。祠廟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東南角有山門,旁有鐘樓一間。廟內主體建築為三間正殿,進深四,單檐歇山頂,鋪欄彩斐如雲。殿內暖閣神台上塑台駘夫婦神像,高約八尺,為宋代國公佩飾。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房各三間。東配房前立柴油羅石古碑一通,龜座龍道,高約丈余,院內有樹冠為傘狀大古松掩映,更顯行祠廟古色古香,氣勢不凡。台駘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少昊帝的裔孫、水官昧的次子。《左傳·昭公元年》中記載:“昔,金天氏有子日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金天是少昊帝的姓氏,玄冥師是朝廷內管水利的官職。台駘能勝任該職。接替父業,受顓頊帝的委託,專門治理汾河洮河水災。封地在太原汾河川。台駘治理汾河水時,娶當地民女為妻。至今留下“定河的爺爺,陽方的奶奶”這句鄉諺。定河村也是因為台駘平定汾河而得名。

歷史前身


台駘逝后葬於大廟坪,其後代沈、姒、蓐、黃四國人世代香火不斷,勤加祭祀。
台駘治理汾、洮兩河,功勞卓著,馳名於史。春秋時,鄭國的政治家子產封台駘為汾神,唐代宰相令狐楚有敬送台駘的謝雨碑文。台駘作為管水利的官員受到歷代帝王謚號和加封。宋代又追謚為靈感元應公,賜號宣濟員外郎。昌寧公這一封號來自於後晉天福年間。沿襲古代祭祀慣例,定河村每年陰曆五月十八舉辦傳統廟會,周圍靜樂、岢嵐、五寨、神池寧武原平、忻州等縣市居民紛紛赴會,以茲紀念。傳言鄉里傳言,家廟內神台下葬有石棺,為台駘夫婦。舊時,石棺有泉水號為神水。每遇荒旱,周圍縣民便來石棺下取水供奉,以祈求雨水,每每靈驗,該祠為三晉最有代表的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