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壩鎮

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下轄鎮

東山壩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位於寧都縣東北部,轄區面積173.6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57萬(2018年),下轄1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2019年)。生豬養殖是東山壩鎮的傳統養殖業,有“仔豬之鄉”的美稱。客家古祠榜山翁祠是寧都會議舊址,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東山壩鎮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家。

歷史沿革


東山壩是古虔化縣所在地。
東山壩鎮
東山壩鎮
早在唐朝末年,東山壩圩開埠建村,因地處梅江河東岸山腳壩地中得名。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年),析寧都縣虔化屯置虔化縣,縣址設今大布村張屋,東山壩改屬虔化。
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復改虔化為寧都,東山壩屬寧都。
1961年11月,境內分設東山壩、小源公社。
1963年5月,小源公社併入東山壩公社。
1984年6月,撤社建鄉。
1997年1月,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山壩鎮位於江西省寧都縣東北部,東界廣昌縣頭陂鎮,南連石上鎮,西鄰釣峰鄉,北接洛口鎮。全鎮總面積173.67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東山壩鎮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平均氣溫在攝氏20℃左右,全年無霜期近11個月,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山壩鎮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鈾礦、高岑土、熒礦石、稀土等,其中1960年由蘇聯專家指導探查的鈾礦儲量列全國第一,高岑土品位上佳,儲量列贛南第一。

土地資源

東山壩鎮內有寧都縣最大的鎮辦石湖林場,面積1.7萬畝,杉木儲蓄量5萬多立方米。

行政區劃


2019年,東山壩下轄1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興東居委會、溪邊村委會、坪田村委會、斜下村委會、城源村委會、磜下村委會、小源村委會、贛背村委會、大布村委會、石湖村委會、來源村委會、東山壩村委會、梘田村委會)。鎮政府駐興東居委會。
興東居委會溪邊村委會坪田村委會斜下村委會
城源村委會磜下村委會小源村委會贛背村委會
大布村委會石湖村委會來源村委會東山壩村委會
梘田村委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東山壩鎮戶籍人口26732人。

經濟


東山壩鎮
東山壩鎮
東山壩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主種水稻。農高效經濟作物以種植白蓮、甜葉菊、藥材、西瓜、花生、商品蔬菜為主。生豬養殖是東山壩鎮的傳統養殖業,有“仔豬之鄉”美稱。
東山壩鎮油茶種植1萬餘畝,臍橙種植0.6萬餘畝,肉豬存欄8000頭,“蛙稻”共作有機水稻500餘畝,虔農虎蛙稻被認定為生態大米商標,並在2014年第13屆中國優質大米交易會上榮獲中國健康大米金獎。
東山壩鎮有機制磚廠、木材加工廠、皮鞋廠、傢具廠、制衣廠等。
2018年,東山壩鎮工業企業8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家。

農業

果茶園面積已成規模,有寧都縣最大的溫柑基地一個,面積達5000畝,臍橙、梨等果園面積2000多畝,茶園面積300多畝,年水果總產量5500多噸,茶葉總產量15噸左右。有鎮辦人工杉木林場一個,總面積950多公頃,杉木儲蓄量5萬多立方米,年杉木砍伐量5000立方米左右。
農產品
農產品

工業

本鎮工業產值快速增長,現有機制磚廠、木材加工廠、皮鞋廠、傢具廠、制衣廠等集體、個體企業30多家。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鈾礦、高岑土、螢石礦、稀土等,其中1960年由蘇聯專家指導探查的鈾礦儲量列全國第一,高岑土品質上佳,儲量列贛南列第一。

文化


綜述

東山壩境內尚存南朝墓群和明末清初天花壇等古文化遺址。特別是東山壩的古祠堂群,風格獨特,歷史悠久,很多是明清時代的建築,屋上樓板、栓子雕樑畫棟,下面壁畫滿牆,多為青磚兩面砌牆,鵝卵石、黃土填充牆蕊,堅固實用,是贛南客家建築的典型。
東山壩鎮-寧都會議
東山壩是寧都會議召開地。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月三日至八日,蘇區中央局在東山壩小源村“榜山祠”召開全體會議,史稱“寧都會議”。從這裡走出了寧都早期中共黨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金萬邦,新中國開國少將羅有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舊居、蘇區中央局會議舊址和紅一方面軍政治工作會議舊址等,是寧都蘇區搖籃的重要支撐。

文物古迹

寧都會議舊址
東山壩鎮
東山壩鎮
小布鎮隔山相望的東山壩鎮小源村是一個典型客家人居住的村落,村中有許多帶有濃郁客家色彩的古祠,這些古祠堂座座都是青磚砌牆,麻石壘砌,樟木圓柱,雕樑畫棟,飛檐斗拱,顯得方正端莊,保存都很完好,“寧都會議”舊址榜山翁祠就位於此。寧都會議舊址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產美食

東山壩鎮土特產有夏布、仔豬、薯粉等。

交通


東山壩鎮境內236國道自北向南貫穿境內,廣吉高速公路在東山壩鎮設有出口。
東山壩鎮內臨(川)—寧(都)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鎮,村與村、組與組之間都已通路。

社會


水電設施

東山壩鎮內有小(一)型水庫二座,小(二)型水庫三座,其中裝機200千瓦的黃泥河水電站已與寧都縣內大電網聯通。

旅遊


景點

東山壩鎮境內大布村系南朝虔化縣所在地,有南朝墓群和明末清初天花坊等古文化遺址。東山壩村古建築群風格獨特,歷史悠久,全是明清時代的建築,屋上樓板,栓子雕樑畫棟,下面壁畫滿牆,壁畫內容全為古代名人,名段中的場景,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建築全為青磚兩面砌牆,鵝卵石、黃土填充牆蕊,堅固實用,有各種大小祠堂20多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寧都會議舊址”位於境內的小源村(1932年10月3日至8日,在小源村“榜山祠”召開了中共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史稱“寧都會議”),現保存完好。贛背村禾石寨為一天然岩洞,怪石遍布,林木茂密,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東山壩是寧都會議召開地。土地革命時期,東山壩也是一塊風雷激蕩的地方,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1932年10月3日至8日,蘇區中央局在東山壩小源村“榜山祠”召開全體會議,史稱“寧都會議”。從這裡走出了寧都早期中共黨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金萬邦,新中國開國少將羅有榮。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舊居、蘇區中央局會議舊址和紅一方面軍政治工作會議舊址等,是寧都蘇區搖籃的重要支撐。
東山壩鎮
東山壩鎮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寧都會議舊址”位於境內的小源村(1932年10月3日至8日,在小源村“榜山祠”召開了中共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史稱“寧都會議”),現保存完好。贛背村禾石寨為一天然岩洞,怪石遍布,林木茂密,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