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頭咀鎮的結果 展開
-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下轄鎮
- 石頭嘴鎮
石頭咀鎮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下轄鎮
石頭咀鎮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下轄鎮,位於英山縣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西河上游,北與安徽金寨縣接壤,西鄰國家4A景區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東望英山八景之一婁子石,開埠於南宋咸淳年間,乃鄂東北部明星重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下轄1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總人口33507人(2017年)。素有“茶桑之鄉、藥材之都”之稱。
因鎮區內有一石頭似口形而得名。1949年為第三區(石鎮區),1958年改東風公社,1976年更名為石鎮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撤區並鄉,分設石頭咀鎮、張家咀鄉。1996年,石頭咀鎮面積117.4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石頭咀、程璋河、陶家沖、徐家套、苞茅沖、大屋沖、馮家畈、涼亭、老屋塆、窯塆、田家畈、程早沖、毛家坳、麥陽畈、板橋畈、水口、杜家山、傅家山、天堂、鄭家坊、湯家塆、竹林塆、營坊、卡里24個行政村;張家咀鄉面積147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劉家咀、張家咀、武顯廟、古城、餅子鋪、周家畈、方家畈、仙人岩、葉家山、庫區、栗樹咀、隘河口、張家山、下馬頭、新店、羊山、胡家山17個行政村。
2001年,撤銷張家咀鄉,併入石頭咀鎮。2004年,鎮政府駐石頭咀,人口41594人,面積264.4平方千米,轄石頭咀1個居委會和程璋河、陶家沖、徐家套、苞茅沖、大屋沖、馮家畈、涼亭、老屋灣、窯灣、田家畈、程藻沖、毛家坳、麥陽畈、板橋畈、水口、杜家山、傅家山、天堂、鄭家坊、湯家灣、竹林灣、營坊、卡里、劉家咀、張家咀、武顯廟、古城、餅子鋪、周家畈、方家畈、仙人岩、葉家山、庫區、栗樹咀、隘口河、張家山、下馬頭、胡家山、新店、羊山40個行政村。
英山縣轄鎮,全國重點鎮。位於縣境北部。面積263.76平方千米。
湖北省英山縣石頭咀鎮位於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開埠於南宋咸淳年間,乃鄂東北部明星重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1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4.1萬人。版圖面積264.38平方公里,系英山第一大鎮。這裡地理條件十分優越。鄂皖省際公路縱穿南北,大別山腹地公路橫貫東西。村組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土特產品特色鮮明。素有“茶桑之鄉、藥材之都”之稱。盛產茶葉、蠶繭、板栗、油桐、桔梗、茯苓、天麻、山野菜等土特產品。“英山龍井”、“天堂雲霧”茶多次被評為省“陸羽杯”金獎,市、縣級特等獎勵。
石頭咀鎮 鎮政府駐石頭咀,人口41594人,面積264.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石鎮街,距縣城38千米。
居委會 | 石頭咀村 | ||||
村委會 | 大屋沖村 | 馮家畈村 | 涼亭村 | 老屋灣村 | 窯灣村 |
田家畈村 | 程藻沖村 | 毛家坳村 | 麥陽畈村 | 板橋畈村 | |
水口村 | 杜家山村 | 傅家山村 | 天堂村 | 鄭家坊村 | |
湯家灣村 | 竹林灣村 | 營坊村 | 卡里村 | 劉家咀村 | |
張家嘴村 | 武顯廟村 | 古城村 | 餅子鋪村 | 周家畈村 | |
方家畈村 | 仙人岩村 | 葉家山村 | 庫區村 | 栗樹咀村 | |
隘口河村 | 張家山村 | 下馬頭村 | 胡家山村 | 新店村 | |
程璋河村 | 陶家沖村 | 徐家套村 | 苞茅沖村 | 羊山村 |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124104) | |
001121 | 石鎮居委會 |
201220 | 陶家沖村 |
202220 | 程璋河村 |
203220 | 窯塆村 |
204220 | 田家畈村 |
205220 | 程早村 |
206220 | 天堂村 |
207220 | 鄭家坊村 |
208220 | 湯家塆村 |
209220 | 竹林塆村 |
210220 | 營坊村 |
211220 | 卡里村 |
212220 | 毛家坳村 |
213220 | 麥陽畈村 |
214220 | 板橋畈村 |
215220 | 水口村 |
216220 | 杜家山村 |
217220 | 傅家山村 |
218220 | 徐家套村 |
219220 | 苞茅沖村 |
220220 | 大屋沖村 |
221220 | 馮家畈村 |
222220 | 涼亭村 |
223220 | 老屋塆村 |
224220 | 隘口河村 |
225220 | 栗樹咀村 |
226220 | 庫區村 |
227220 | 劉家咀村 |
228220 | 張家咀村 |
229220 | 武顯廟村 |
230220 | 古城村 |
231220 | 周家畈村 |
232220 | 餅子鋪村 |
233220 | 方家畈村 |
234220 | 葉家山村 |
235220 | 仙人岩村 |
236220 | 張家山村 |
237220 | 下馬頭村 |
238220 | 胡家山村 |
239220 | 新店村 |
240220 | 羊山村 |
板栗
茶葉是石頭咀鎮的傳統產業,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鎮2萬畝茶園畝平均收入不到300元,效益不高嚴重製約石頭咀鎮茶葉發展。通過“茶園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英山雲霧系列名茶開發研製”“良種茶無性系繁育技術”“英山雲霧有機茶開發”等項目,提高了產量和質量,確立了石頭咀鎮茶葉的品牌地位,茶園畝平均效益超過4000元,極品茶拍賣創下每斤4.8萬元的天價。茶園總面積發展到14.5萬畝。茶葉技術的“三級跳”帶來了茶葉產業效益的飛速發展。
板栗
全縣板栗系列產值4.8億元,人均板栗收入7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30%,板栗產業提供的稅收占縣級財政收入的28%,全縣栗農10多萬戶,轉移勞動力8萬餘人,近7萬農戶因板栗產業而脫貧致富。板栗加工已具規模,全縣有加工企業181家,年加工轉化能力1.2萬噸,有保鮮庫8座,貯藏能力8000噸,目前已研製開發食品、飲料、食用菌、化工四大板栗系列15個產品,產品行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石頭咀鎮是以楚地風俗聞名的。所謂的楚地風俗具有豐富性,體現在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構造複雜,色彩強烈等方面。以下只從飲食、居住和服飾等方面對楚國風俗作一簡要介紹。
石頭咀鎮
楚人的建築樣式和居住習俗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楚國都城的建制和布局同北方一樣基本上採用大城套
石頭咀鎮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裝束。楚人的衣著具有地域色彩,歷史上曾冠之以“楚服”和“楚制”的專稱。與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潑,無拘無束,富於創新精神,敢於別具一格、表現個性,這種民族性格和精神也推動了楚族在服式上不斷地推陳出新。從服飾史的角度看,目前東周時期楚國的服飾資料發現最多,不僅有大量的繪畫、造型資料,還有一批難得的實物,為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楚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傳統的服飾有兩種基本的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在楚國,這兩種服式是交互使用的。古制上為衣,下為裳。楚國的衣有單衣,有夾衣。有面無里的衣稱為單衣楚人稱為褋,屈原《九歌湘夫人》:“遺余褋兮醴浦”。夾衣是面和里夾合而成的。馬山一號楚墓出土有夾衣的實物。按照季節分,夾衣可分為春衣和秋衣,馬山一號墓中,秋衣寫作[糹秋]衣,並有實物出土。按照《說文》的解釋,裳,“下裙也。”馬山一楚墓中出土了兩件單裙的實物;另外在信陽楚墓的漆瑟漆畫上和曾侯乙墓鍾架銅人身上都可見身著下裙的人物形象。
景點有吳家山森林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