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成觀的結果 展開

天成觀

濱州

天成觀坐落於濱州市風景優美的渤海十八路觀光帶上(高速路南出口)。景區為雕樑畫棟仿明清建築。西元2014年5月底,清玄觀被佛教密宗所搶奪,原道長被趕跑,道教神仙多被毀壞,欲改為佛寺。

簡介


濱州天成觀
濱州天成觀
園林部分:千年古井鑲嵌園中,琉璃剔透耀星映月好神奇,國內第二大長廊古色古香輝映其中,盡顯華夏文化之神韻。真是:好泉好漿好風脈好炙人口,名勝名景名文化名垂千古。
廟宇部分:主殿、鐘鼓樓重檐飛剎,副殿古耄典雅。殿內供奉著治水聖賢大禹;道教創始人老子;有求必應的泰山聖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宋時在濱州得道的高尚真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月老;保佑行車、出行及家宅平安的車神;招寶、納珍、利市的三路財神;主管人間幸福長壽、科舉、學問和功名利祿的福祿壽三星及文昌帝君。
真是:循自然規律導之疏之川洪注大海,順民心眾意統兮領兮社會皆和諧。

泰山奶奶介紹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俗稱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據《玉女卷》稱:漢明帝時,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七月十八日子時生女,名玉葉。貌端而生性聰穎,三歲解人倫,七歲輒聞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入天空山(泰山)黃花洞修焉。山頂故有池,名玉女池;旁為玉女石像。可見,漢晉時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漢代還在泰山頂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極頂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時殿堂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渙剝蝕,玉女也淪落於泰山嶽頂玉女池內。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於是下令疏浚該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並更名為“昭真祠”,遣使致祭,號為“聖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時,將昭真祠又更名為“靈應宮”,后又擴建,增大規模,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認為碧霞元君乃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並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
碧霞元君的聖誕為農曆的四月十八,又一說是農曆的三月十五,是時,供奉碧霞元君的廟觀均要舉行隆重的慶典或廟會。
據民間傳說:泰山奶奶曾在古井琉璃一帶居住,為當地百姓祁子求福,消災去病,因此,早年間這裡就建有泰山奶奶廟,香火旺盛,逐步形成了當地百姓供奉泰山奶奶的習俗,並形成一個較大規模的廟會,每逢泰山奶奶聖誕這天,四里八鄉的百姓都來此趕廟會,直到文革初年才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