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人人時代》的作者是(美)克萊·舍基(ClayShirky),由胡泳,沈滿琳翻譯,是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公眾事件,絕不僅是來自草根的隨興狂歡,而是在昭示著一種變革未來的力量之崛起!基於愛、正義、共同的喜好和經歷,人和人可以超越傳統社會的種種限制,靈活而有效地採用即時通信、行動電話、網路日誌和維基百科等新的社會性工具聯結起來,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開集體行動。人人時代已經到來。
微軟諾基亞寶潔BBC樂高美國海軍最推崇的諮詢顧問,“網際網路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為你直指商業模式變革和社會發展的宏大趨勢,徹底改變你看待未來的角度和視野!

作者簡介


克萊·舍基(ClayShirky),被業界譽為“網際網路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銳的觀察者”,致力於網路科技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研究。
目前任教於紐約大學,是微軟、諾基亞、寶潔、BBC、樂高和美國海軍等知名機構最為推崇的諮詢顧問。
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連線》等權威媒體上發表了多篇指引網路科技未來的前瞻性文章。

圖書目錄


初版推薦序 未來為什麼是濕的
網際網路周刊》主編 姜奇平
譯者序 未來是濕的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評者 胡泳
第1章 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人肉搜索”不是有中國特色的專利。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部丟失的手機,一個撿到別人手機不
還的舉動,造就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網路大搜索運動,甚至驚動了《紐約時報》、CNN紐約警察局多媒體手機、電子郵件、博客、論壇……擁有了新技術和新工具,群體行動的力量如此之大,我們能做的遠不止找回一部丟失的手機。
第2章 分享,創造新群體的基點
“美人魚遊行”“倫敦爆炸案”“印度洋海嘯”“泰國軍事政變”……Flickr 網站上由用戶分享的照片永遠比傳統機構和媒體的照片更快、更多、更全。沒有事先組織,沒有報酬支付,沒有管理成本,Flickr 網站所做的,不過是提供了聚合和分享的平台。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非機構性群體已經對傳統組織形成了重大挑戰。
第3章 人人都是自媒體
職業記者?職業編輯?職業攝影師?請別再使用這落伍的稱謂!當出版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當媒體不再掌控機構特權,當大規模業餘化的旗幟被高高舉起,當社會化工具清除了公眾表達的舊障礙,當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發布任何事情,這就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
第4章“先出版,再過濾”,嶄新的遊戲規則
在未來,到底是每個人都能出名15 分鐘?還是每個人都會變成15 個人眼中的名人?不管怎樣,在阿貓阿狗都能寫博客、拍視頻的網路時代,名人還是會誕生,只不過遊戲規則變了。諸如博客、論壇等社會化媒體已經剷平了出版的門檻,卻也伴生著殘忍的經濟邏輯: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第5章 當個性化動機遇上協同生產
維基百科的運營可不是招呼鄰里的牌桌,其龐大的規模堪比拉斯維加斯的大型賭場。為什麼不採用商業模式,維基百科還能成長得如此之快?為什麼沒有管理分工,維基百科也不會被胡言亂語充斥?為什麼沒有報酬,人們仍願意為維基百科做事情?在新的社會化工具的幫助下,人們能為了愛做出大事情。
第6章 集體行動催生變革
1992 年,《波士頓環球報》爆出天主教牧師波特對兒童實施性侵害的醜聞,最終主教勞把波特從一個教區調到另一個教區便草草收場。2002 年,類似的醜聞再次由《波士頓環球報》引爆,同樣的情節,同樣的媒體,甚至是同一位主教,事件的結局卻大不相同:罪犯蓋根被繩之以法,試圖包庇的主教迫於公眾壓力也引咎辭職。正是社會化工具消除了集體行動的障礙,實現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們改變世界。
第7章 從更快的速度到更快的行動
快閃族、恐怖分子、閃電戰、憤怒旅客和學生的維權行動、中東的激進分子……由於分享和協調的成本已經瓦解,這些原本互不協調的弱勢群體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對抗強勢對手。現在實時的協調也將更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體行為的組織過程可以是隱形的,而結果立即可見。
第8章 社會性困境的解決之道
當你生病了,你的鄰居會幫你遛狗;當你忘帶錢了,櫃檯裡面那個人相信你會下次付錢給他,這種美好而單純的信任現在還會存在嗎?在一個社會交往日益複雜,而社會資本不斷衰減的時代,怎樣才能讓參與變得簡單?怎樣讓想法相同的人們擁有找到對方、聚集起來並互相合作的能力?網路化的組織所具備的韌性,一定是好事情嗎?
第9章 親愛的小世界
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小世界網路中。朋友的朋友式交往,讓社會關係網路呈現出一種先稠密,后疏鬆的聯結模式。而社會化工具的創新為這種模式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支持和延伸。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你嗎?
第10章 開源運動,沒有代價的失敗
幾名開發人員,一些偶然的貢獻者,為什麼這些人搗騰出來的Linux 系統能成功到搶下微軟帝國的半壁江山?因為Linux 以微軟做不到的方式降低了發現並吸收好想法的門檻。它沒有員工,不進行投資,甚至不牽涉決策。它對於失敗出奇地寬容。開源並不降低失敗的可能性,它降低的是失敗的成本:它實際上免費收穫了失敗。
第11章 承諾、工具與協議的成功融合
新的群體行動模式可以通過可信的承諾、適合於該任務的工具和易於接受的協議產生。承諾解決的是“為什麼”要參與的問題;工具解決的是“怎樣做”的問題,如何克服協調的困難;協議則確立了路上的規則:你可以預期得到什麼,以及群體期望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