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是一個漢語漢字,漢字拼音為【xián】。【出處】: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也。——《禮記·曲禮上徠》;【釋義】:可疑之點:嫌疑;厭惡,不滿意:嫌惡(wù);怨:盡釋前嫌。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組詞】:昵嫌、冒嫌、嫌隟;【成語】:瓜田之嫌、嫌貧愛富、嫌好道歉。

字形源流


嫌字形源流
嫌字形源流
英語:嫌
suspicion;illwill;mind;dislike;

基本釋義


xiánㄒㄧㄢˊ
1.可疑之點:~疑。避~。涉~。
2.厭惡,不滿意:~惡(wùㄨˋ)。~棄。討人~。
3.怨:盡釋前~。~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詳細釋義


嫌xián
〈動〉
● ● (形聲。從女,兼聲。本義:疑惑,懷疑而有可能性)
● ● 同本義[suspicion]
嫌,一曰疑也。——《說文》
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也。——《禮記•曲禮上》
使民無嫌。——《禮記•坊記》
豈敢有嫌哉?——《吳越春秋》
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干行》
卿決疑訟,獄定嫌罪。——《論衡•案書》
● ● 又如:嫌間(因彼此猜疑而產生惡感);嫌微(猶嫌疑)
嫌
● ● 避忌[taboo]
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公羊傳》
● ● 又如:嫌難(因有避忌而為難)
● ● 厭惡[dislike;disgust]
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又如:嫌擇(嫌棄;不滿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貧愛富
● ● 看不起[scorn]。如:嫌鄙(看不起)
詞性變化
嫌xián
〈名〉
● ● 嫌隙,仇怨[suspicion]
累百年之欲,易一時之嫌。——《荀子》
丈夫以氣相許,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書•尉遲敬德傳》
● ● 又如:使民無嫌;為了避嫌;涉嫌;前嫌盡釋
● ● 怨恨[illwill;grudge;hatred]
若遠小嫌,難相違覆。——《三國志》
● ● 又如:嫌恨(怨恨)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戸兼切《集韻》《韻會》賢兼切《正韻》胡兼切,協平聲。《說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禮·曲禮》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也。《又》禮不諱嫌名。《後漢·馮異傳》帝曰:將軍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唐書·尉遲敬德傳》秦王謂尉遲敬德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韻》或作慊。

筆畫


五筆拆成VU
[本字]嫌[簡體筆畫]13[部首]女
[繁體]嫌[繁體筆畫]13[五行]金
suspicion;illwill;mind;dislike;

解釋


嫌猜
xiáncāi
[suspicion]猜疑;嫌忌
交朋友不能嫌猜
嫌犯
xiánfàn
[suspect]嫌疑犯
嫌肥挑瘦
xiánféi-tiāoshòu
[choose which ever is to one's advantage]挑肥揀瘦
嫌忌
xiánjì
[suspicion]猜忌;疑忌
嫌棄
xiánqì
[dislikeandavoid;cold-shoulder]厭惡而不願接近
嫌棄人
嫌惡
xiánwù
[abhor;abominate;detest;dislike;hate;loathe;revulsion]極度反感或厭惡
嫌隙
xiánxì
● ● [feelingofanimosity]因猜疑或不滿而產生的
久結嫌隙。――《三國志·陸遜傳》
今以睢眥之恨,乃成嫌隙犢
● ● 仇怨
從來做事的人,一生嫌隙,不知火併了多少!――《初刻拍案驚奇》
嫌疑
xiányí
[suspect]猜疑;懷疑
嫌疑犯
xiányífàn
[suspect]被懷疑的人;尤指有犯罪嫌疑的人
審訊殺人嫌疑犯
嫌怨
xiányuàn
[hatred]怨恨;仇怨
嫌憎
xiánzēng
[loathe]厭惡憎恨
鄭碼:ZMUX,U:5ACC,GBK:CFD3,五筆:VUVO,
筆畫數:13,部首:女,筆順編號:5314315112234
suspicion;illwill;mind;dislike;

用法搭配


組詞

嫌惡、避嫌、嫌憎、猜嫌、嫌隙、前嫌、夙嫌、宿嫌、涉嫌、嫌棄

成語

捐棄徠前嫌、嫌長道短、避李嫌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