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興鎮

雲南省下轄鎮

是省委、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革命老區鄉鎮之一。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25公里,平均海拔1965米,全鎮地貌呈橢圓形,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90個自然村,156個村民小組。人口14808人(2020年)。

歷史沿革


姚安縣轄鄉。清宣統元年為大西鄉,民國時為彌興鎮。1950年為彌興區,1958年改鎮,1961年建公社,1962年復改區,1966年復改公社,1983年復改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4公里,面積195平方公里,人口2萬。廣大鐵路過境,有公路通縣城。轄彌興、上屯、官莊、朱街、大村、大苴、小苴、紅梅八個村民委員會。
彌興鎮
彌興鎮

地理環境


彌興鎮位於姚安西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5公里,東連本縣太平鎮,南接南華縣沙橋鎮,西與大理州祥雲縣普棚鄉接壤,北鄰本縣大河口鄉。總行政區域181.34平方公里,壩區佔31.46%,山區佔68.54%,是一個彝漢雜居典型的山區半山區鎮。彌興原為“彌溪”,早年為沼澤地帶,蘆葦叢生,山脈縱橫,溪水豐富而得名,以後沼澤改為良田,人戶發展取興旺發達之意改為“彌興”。解放前為彌興鎮,解放后1950年為彌興區後為第五區,1958年縣並大姚為彌興公社,1961年復縣仍為彌興公社,1983年又為彌興區,1988年進一步完善機構改革,撤區設鄉為彌興鄉,2002年12月撤鄉設鎮為彌興鎮。轄區機構歷經數次變革。
彌興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108個自然村,156個村民小組,彌興鎮黨委下轄8個村黨總支部、3個機關支部,8個村黨總支部下轄33個黨支部,共45個黨組織,黨小組91個,2014年年共有黨員886名。2013年,彌興鎮轄彌興、官莊、大村、上屯、朱街、小苴、大苴、紅梅8個村民委員會,108個自然村,156個村民小組。總行政區域181.34平方公里,壩區佔31.46%,山區佔68.54%,是一個彝漢雜居典型的山區半山區鎮。
全鎮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廣大鐵路途經大、小苴兩個村委會,全長12.323公里,並建有姚安火車站和大苴火車站。水資源豐富,全鎮轄區縣管中型水庫2件,鎮村管小(一)、(二)型水庫11件,蓄水860萬立方米,小壩塘127件,蓄水132.8萬立方米。全鎮現有彌興、小苴、大苴三個集市,每月共21個街天,境內溝流縱橫,水資源豐富,適宜種植水稻、麥類、豆類等糧食作物及烤煙、油菜等經濟作物,是全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農業,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半山區農業鎮。

自然資源


總耕地面積169810.66畝;擁有林地200332.5畝,森林覆蓋43%;水面面積3560畝;荒山荒地37872.5畝,其他面積15068.73畝;鎮內經濟作物以種植糧食、烤煙、油菜、蠶桑;糧食作物以稻穀、大麥、豆類為主;畜牧業以養殖豬、牛、羊、雞、鴨為主,是典型的山區生態農業鎮。
彌興鎮
彌興鎮

經濟


截至2007年底,全鎮總人口20724人,5417戶;其中:農業人口20149人;有漢族16206人,彝族4403人,其他少數民族78人,是一個漢族、彝族混居的民族鎮。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9084.74萬元,其中:財政總收入245萬元,其中自收收入176.5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917.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54元,糧食總產量達832.3萬公斤,人均有糧食413公斤。

農業發展

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9084.74萬元,其中:財政總收入245萬元,其中自收收入176.5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917.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54元,糧食總產量達832.3萬公斤,人均有糧食413公斤。

經濟發展

現有國土面積174.6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委會,118個自然村,213個生產合作組。2005年末有23807戶人;人口83783人;其中農業人口68095人,非農15688人;少數民族人口5233人。男:42694人,女:41089人,男女比率1.039∶1。
2005年末完成財政收入1239萬元;經濟總收入98896萬元;其中一產業18190萬元;二產業15362萬元;三產業65344萬元;產業比率為:18.4∶15.5∶66.1。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39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8300萬元,鄉鎮企業3039個,從業人員11310人;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80706萬元。
2005年末耕地面積38144畝;農作物播種面積91840畝,其中:蔬菜34698畝;糧食46699畝;經濟作物8520畝;糧食單產526公斤,糧食總產量24574噸。烤煙2339畝。大牲畜存欄9793頭,豬存欄46591頭,完成肉類總產量6490噸;牛奶產量3402噸;禽蛋產量191噸。
201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6831萬元,較2013年32645萬元增4186萬元,增長12%(其中:實現工業總產值9925萬元,增長11%;農業總產值26906萬元,增長13%);農村經濟總收入20667萬元,較2013年17562萬元增3042萬元,增長17.68%;農民人均純收入6814元,較2013年5845元增969元,增長16.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2.6元,較2013年22367.5元增3355元,增長15.2%;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21萬元,較2013年975萬元增146萬元,增長15.1%;非公企業營業收入21344萬元,較2013年19123萬元增2221萬元,增長1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960萬元,較2013年7100萬元增860萬元,增長1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6‰;三次產業比重達48:31:21。
2014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6906萬元,實現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821畝,其中:糧食作物23740畝(水稻12234畝,玉米5715畝,其他糧食作物5791畝);經濟作物18081畝(烤煙9500畝,蔬菜5671畝,其他經濟作物2910畝),面積和產量分別較上年增長7.5%和16%;糧食總產量達14975萬公斤,實施了2000畝水稻繁種種植,收購價格4.2元/公斤,實驗種植了100畝楚粳39號有機水稻,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2014年,全鎮共種植烤煙10000畝,通過認真紮實抓好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優化煙葉結構等方面的工作,全鎮共收購煙葉136萬公斤,均價26.95元,產值3665.2萬元,上等煙比例67.25%,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目標。
2014年,完成了縣下達的1000畝新栽桑、1200畝低產桑園改造、700畝桑園流轉和發展2戶大棚養蠶示範戶任務,全面落實了幹部包保栽桑養蠶重點戶的機制。全年共養蠶4411張,收購鮮繭128噸,均價35.2元/公斤,產值452萬元。
彌興鎮
彌興鎮
2014年,全鎮實現生豬出欄39004頭,同比增長7.6%;牛出欄4502頭,同比增長5.6%;羊出欄4402隻,同比增長2.3%;家禽出欄12.5萬隻,防疫密度達98%以上。完成肉牛改良936胎,豬品種改良6739胎,培育商品仔豬78965頭,開展畜牧獸醫科普培訓18期,培訓養殖人員1362人,開展飼料、獸葯經營戶專項檢查14次,屠宰檢疫950頭,產地檢疫1000頭。全鎮生豬規模養殖戶36戶,出欄300頭以上達3戶1288頭;出欄200頭以上達2戶419頭;100頭以上18戶2588頭,全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9972萬元,增長11%,畜牧養殖業呈現健康穩步發展。
2014年,全鎮農戶共種植核桃10000畝,完成率為100%,涉及22片連片,面積為6500畝。把整合村組林地資源開發作為增加村組集體經濟收入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支持林地資源開發,林業項目招商引資建設取得新突破,共組織流轉荒山11111畝,主體用於新種植核桃,全鎮核桃產量70噸,產值達175萬元,林地資源收入92萬元,林業促農增收作用日益顯現。
2014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9733萬元,同比增長8.2%;農產品加工產值6937萬元,同比增長15.1%,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1050萬元,同比增長110%;企業個數620戶,同比增1.6%;共有23戶個體工商戶轉型為個體獨資企業。2014年,全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5161.2萬元,增長15.4%;營業收入5198萬元,增長15%。

文化


人文地理

彌興鎮各族人民在歷史文化長河中,創造了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穿越千年歷史風雲的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在這裡交融升華,釀造了今天彌興獨具魅力的風土人情和豐厚燦爛的文化遺產。

民間藝術

彌興鎮的民間藝人有民族裁剪、民族音樂創作、石器雕刻、土陶製作、民間藝術雕刻、藝術製作等,特別是土陶製作,工藝精細,式樣美觀大方,遠銷周邊的地區,深受群眾的喜愛。

革命老區

彌興是邊縱八支隊整訓改編遺址之一,是東西山邊縱八支隊的根據地,是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革命老區鄉鎮之一。抗日戰爭時期,為抗戰而修建的滇緬鐵路和西(昌)—祥(雲)公路穿鏡而過,現在還有多處遺跡。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共滇西工委的領導下,在彌興、小苴等村組織成立“農抗會”開展反“三征”鬥爭,宣布成立革命根據地——東山區人民政府。

民俗節日

節日
大苴圓鶴山松花會:農曆正月初八,大苴人民利用春閑,全家出門到圓鶴山飛來寺踏青野炊,融大自然於一體,是兩州三縣鄉鄰聯絡感情之盛會。
下屯龍泉寺:農曆正月初一,是彌興人民最隆重的盛會,那天四方八鄰的人們都盡聚下屯龍泉寺,到寺里燒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趕秋會:每年立秋,是彌興鎮小苴村人民盛大的傳統趕秋會。那天,遠鄉近鄰的朋友,男女老少聚集在小苴與大河口相接壤的大石頭丫巴,踏歌起舞,共慶節日保佑清吉平安。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又叫彝族年,這天彝族同胞殺羊,祭獻祖先,祭土主(地谷祭),相互宴請,晚飯結束后,豎起四米高大火把,共祝五穀豐登、太平盛世。
倮倮祭天(也叫毛驢燈會):上屯石官村每年到農曆九月二十那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村后大樹下,跳歌起舞,晚飯結束后,由領頭帶領敲鑼打鼓挨家挨戶驅趕邪魔。傳說有上屯石官村“三年不跳毛驢燈,豬死馬遭瘟”的說法。
民俗
每逢傳統節日,趕街集會,嫁娶喬遷等喜慶活動,彝族同胞們都要穿戴自家綉制的民族服飾,歡聚在一起,彈起三弦、吹起笛子、跳起“左腳”。彌興鎮自古鄉鄰兩州三縣交界地,每當彝人跳左腳時,其他民族也會和拍而上,歡歌起舞,共同表達內心的喜悅和美好的願望。

社會


基礎設施

彌興鎮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以農業綜合開發、高穩產農田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煙水配套工程、基本農田整理為重點,千方百計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產品產出率。一是投資90萬元的基本煙田水利建設項目;二是加大農村經濟持續快續發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搶抓機遇,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四是基礎設施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建設工作卓有成效,投資22.3萬元完成1個新農村建設項目;六是完成了大村580畝坡改梯並全部種植上桑樹;組織實施了彌興和官莊兩個村委會400口國債沼氣池建設。到2008年全鎮沼氣池已達1122口,
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抓好以農網改造為主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8個村委會中的90個自然村的城鄉同網同價。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彌興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不斷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節能技術。全鎮有小一型水庫二個,有小二型九個,壩塘147個,蓄水量654萬方,新澆318個水窖,手機通訊機站7座。

文化教育

全鎮共設辦19個教學點(其中,中學1個,完小8所,村小10所),在職教職工130人,在校學2854人。2008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在全鎮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鎮的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小學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位98%,鞏固率為99%,中學參考升學率為86.8%。
文化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興鎮黨委、政府歷來都非常重視,成立了彌興鎮老年協會。每逢重大節日,鎮政府都要舉辦文藝演出和召開運動會,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全鎮建有文化站1個,文化娛樂室2個。

政治


機關機構職責

一、黨政辦公室(加掛人大辦、武裝部、工會、婦聯、團委牌子),其職責是:組織全鎮幹部群眾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鎮黨委、政府的決議、決定,抓好黨建工作,做好人大、組織、紀檢、宣傳、統戰、武裝、工青婦、總務會計、文書、檔案等各項工作,並抓好鎮機關內部後勤服務保障等日常工作,搞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及相關綜合性協調處理等工作。
二、社會事務辦公室(加掛民政辦、殘聯、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計生辦、信訪辦、綜治辦牌子),其職責是:負責貫徹執行鎮黨委、政府的決議、決定,教育廣大幹部群眾遵紀守法,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堅持依法辦事,做好民政、殘聯、人事、社保、計劃生育、信訪、綜治等各項工作。
三、經濟發展辦公室(加掛企業辦牌子),其職責是:負責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有關經濟政策、法律、法規,組織落實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具體協調財政、企業、糧食、食品、金融、招商、扶貧、經貿、安全生產等工作。

現任領導

夏鴻中共彌興鎮委員會黨委書記
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委與人大、政府的協調工作。
李雁鴻中共彌興鎮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彌興鎮人民政府鎮長
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財政、人事和社會保障、統計站、教育工作。
李文華中共彌興鎮委員會黨委成員、彌興鎮人大主席
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負責督查工作。
周樹紅中共彌興鎮委員會黨委副書記
分管黨務、黨政辦、組織、宣傳、政協、統戰、老齡、郵政,聯繫廣播電視文化工作。
李洪明中共彌興鎮委員會紀委書記
主持鎮紀委工作;分管信訪、後勤、工會、共青團、婦聯、財務公開保密等工作。
李萬福彌興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分管農技推廣中心、林業站、水管站、煙葉站、畜牧站、科委科協、扶貧工作。
邵華秋彌興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分管城建辦、國土資源所、民政辦、企業辦、電力、金融、電信、交通工作。
李彩蓮彌興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分管計生辦、衛生、文化服務中心、工商聯、殘聯;聯繫工、青、婦、民族宗教工作。
龔騰貴彌興鎮人民政府政法副鎮長
分管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綜治辦、安全生產工作。
徐啟海彌興鎮人民政府鎮長助理
分管教育工作。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7年底,全鎮總人口20724人,5417戶;其中:農業人口20149人;有漢族16206人,彝族4403人,其他少數民族78人
2021年7月,姚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彌興鎮人口數為14808人。

民族

是一個漢族、彝族混居的民族鎮。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9084.7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