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市鎮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轄鎮

童市鎮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是平江縣轄鎮,童市鎮距縣城21公里,東臨平江縣詠生鄉的杜庄、復興及加義鎮的謝江村,西與梅仙鎮的稻田、填得、白里等村相連,西南方與三陽鄉的密岩、白岩、合興接壤,南與三市鎮的橫江、堯塘、淡江相鄰,北靠三墩鄉的志義、八里、志坪。原名鍾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后演變為“鍾洞”。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原鐘洞區的鐘洞、恩溪兩鄉合併成鍾洞鄉,2001年11月撤鄉建鎮時,駐地在童坪,這裡成為山區小市所以叫童市鎮。截止2003年底,我鎮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364個村(居)民小組。2013年經過村區規劃調整,將月坳、新樂合併為新月村,沙坪、協洞合併為金沙村,天和、和眾、石梘合併為天和村。

歷史沿革


童市鎮
童市鎮
因駐地在童坪,已成為山區小市而得名童市鎮。原名鍾洞,因地處縣境中部,且多山洞,故名中洞,后演變為“鍾洞”。清代屬太平鄉五都,民國屬五區三聯鄉。解放后屬八區、鍾洞辦事處、鍾洞區、鍾洞公社(后復為區)。1984年社改鄉。1995年5月,由原鐘洞區的鐘洞、恩溪2鄉合併為鍾洞鄉,面積159平方千米,人口3.9萬,鄉政府駐高塘鋪,轄童市、煙舟、翠楊、童枰、楊墩、梭墩、德字、義字、協洞、沙坪、磅上、排形、芭蕉、石洞、永響、新樂、月坳、東源、二聯、優良、大皂、建設、天和、石梘、桃花、永豐、和眾、白花尖28個行政村。2001年11月撤鄉建鎮,人口7963戶、297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6人,轄28個村,364個村民小組。2004年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2005年總戶數8003戶,人口28940人。

地理環境


童市鎮
童市鎮
童市鎮位於平江縣中部。東臨平江縣詠生鄉的杜庄、復興及加義鎮的謝江村,西與梅仙鎮的稻田、填得、白里等村相連,西南與三陽鄉的密岩、白若、合興接壤,南與三市鎮的橫江、堯塘、淡江相鄰,北靠三墩鄉的智義、八里、志平。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10月,童市鎮下轄1居委會、居19個行政村。
童市鎮區劃詳情
童市居排形村楊墩村梭墩村童坪村
翠陽村石洞村永響村德字村煙舟村
塝上村芭蕉村義字村白花村天和村
東源村桃花村建設村優良村合旺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30626113:
序號名稱
001122童市居委會
200220排形村
201220揚墩村
202220梭墩村
203220童坪村
204220翠陽村
205220石洞村
206220永響村
207220德字村
208220煙舟村
209220沙坪村
210121旁上村
211220芭焦村
212220義字村
213220新樂村
214220月坳村
215220協洞村
216220石梘村
217220白花村
218220天和村
219220和眾村
220220東沅村
221220二聯村
222220桃花村
223220永豐村
224220建設村
225220大造村
226220優良村 

人口


2001年11月撤鄉建鎮,人口7963戶、297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6人,轄28個村,364個村民小組。
2021年,平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童市鎮人口為21341人。

經濟


該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境內山多田少,屬典型的低山丘陵區,截止2003年底,該鎮有山林面積19萬畝,盛產油茶楠竹,其中油茶林有14.6萬畝,素有“油海”的美譽。該鎮2003年有耕地面積17726畝,其中水田15216畝,2005年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6畝。種植業以水稻、蔬菜、藥材為主。
2005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後,2005年糧經比例為7:4。2003年該鎮森林植被覆蓋率為82.9%,樹種資源豐富,以杉木、楠竹、油茶為主。養殖業以生豬、肉牛、黑山羊為主。
1978年至2005年,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到2005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9851萬元,比1978年增加8916萬元,增長了11倍多,財政總收入448.92萬元,比1978年增加416萬元,增長了近12倍。
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460萬元,糧食總產量12471噸。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大力發展種養大戶,油茶、苗木、板栗、百合、藥材等已逐漸形成優勢,暢銷省內外市場;養殖業初步實現由傳統養殖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並分別成立了童市鎮養豬協會和肉牛協會,為農戶發展養殖業提供生產、技術、銷售等全方位服務。2005年出欄生豬37000頭,黑山羊18450頭,肉牛4500頭,出籠家禽42650羽,魚190噸。

社會


基礎設施

該鎮1989年建成了1800千伏變電站,2000年童市、義字、傍上、排形等村實現了農村電網改造。1995年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該鎮截止2003年,有程式控制電話用戶3752戶,入戶率達49%。有聯通、移動通信塔3個,信號覆蓋率達75%,2003年底該鎮手機用戶有5000多戶。1994年開通了有線電視,有線用戶2200多戶,2002年開通了寬頻網路,2003年開始啟動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學電腦成為熱門話題,老百姓也開始接觸網路。截止2003年,該鎮境內有李家壠、嚴山、板橋洞、永響四個小Ⅱ型水庫。

社會事業

截止2003年底,該鎮有初級中學2所,中心完全小學3所,村小學24所,在職教師211人,在校學生4156人。1978年—2005年累計投資800萬元,新建村級小學12所;完善了中學、中心小學教學設施,新建電化教室4間,購置電腦75台。通過改革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完善教育目標管理,加強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使教學質量大大提高,2003年至2005年,全鎮中小學“四率”(入學率、鞏固率、合格率、優秀率)在全縣位居榜首,中學生畢業會考成績在全縣27個鄉鎮中名列前茅。截止2003年底,該鎮有中心衛生院2所,設有外科、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病科,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率達100%,接種“四苗”(甲肝、乙肝、鉤體乙腦、流腦、腮腺疫苗)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了孕產婦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達90%。 

農業

江縣童市鎮隨處可見趕著栽種杉木的農民在勞作,呈現出一片熱鬧的節后植樹造林潮。
為實現“生態童市”的目標,童市鎮將森林資源保護和加大植樹造林力度作為保護改善生態的重大措施之一,在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農民自願的原則,積極發動各造林企業、大戶和林農緊抓當前,組織勞力上山開墾整地、植樹造林。
童市鎮人均山林面積6.2畝。據悉,2010年,該鎮新造油茶林2000多畝,杉樹林3000餘畝,光強農合作社——排形村油茶基地就有1300多畝,直接經濟效益500餘萬元。同時,個人造林積極性高,有洪石明等100畝以上造林大戶8戶。據該鎮主管林業負責同志透露,2011年預計新造杉木林1500畝,油茶林5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