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之死

烏托邦之死

在《烏托邦之死》中,著名歷史學家兼社會批評家拉塞爾·雅各比清醒地審視了未來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歡自己所看到的東西。

內容簡介


雅各比揭示了人們對於曾經支持過異議與社會變革運動的烏托邦理想的拋棄;因此他
號召作家和批評家矯正自己正在喪失的想象和骨氣。
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新世紀。這本書是對思想和文化環境的勇敢評價。
——《倫敦書評
在這樣一個時代,任何願意這個世界或許會變得更加相宜的希望很可能會遇上漠然的凝視或嘲笑,拉塞爾·雅各比是一名不可或缺的批評家。
——托德·吉特林
《烏托邦之死》一書學識淵博、見解大膽、具有煽動性,對進入政治領域各方面的知識分子都給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評,結尾部分充滿了一種深刻的人道情感。
——豪沃德·齊恩
烏托邦精神,即相信未來能夠超越現在的這種觀念,已經消失了。甚少有人想象未來,它不過是今天的複製品而已,這複製品有時候比今天稍微好些,但是一般而言要比今天糟糕。出現了一種新的一致性看法:不存在其他選擇。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政治衰竭和退步的時代的智慧。
在本書中,我繪製出了文化倒退的曲線圖:激進派已經喪失了其刺激性,自由主義者也喪失了其骨氣。在歷史的優勢力量或歷史的經驗面前,倒退並非不光彩的事情。難題不在於傳統的失敗,而在於思想的疲倦與裝聾作啞,即假裝每向後或者朝邊道退後一步就標誌著前進十步。
1799年,柯勒律治寫信給他的朋友華茲華斯,建議他同廣泛的精神不振和順從競爭:“我希望你能給如下這些人寫一首詩,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完全失敗,他們已經拋棄了對人類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墮入一種差不多是享樂主義的自私之中,在對家庭的依戀和對想象性哲學的蔑視這種軟弱的名號之下,掩蓋了同樣的享樂主義的自私。”儘管我沒有寫過詩,但是我很樂意想象,就其對於想象衝動的捍衛而言,這本書能夠部分地實現柯勒律治的請求。

作者簡介


拉塞爾·雅各比(Russell Jacoby)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歷史學教授。著作涉及歷史、政治和文化批評,包括《最後的知識分子:學院時代的美國文化》(The Last Intellectuals: Amercian Culture in the Age of Academe)、《社會健忘症:對墨守成規的心理學之批判》(Social Amnesia: A Critique of Conformist Psychology)以及《不完美的圖像:論反烏托邦時代的烏托邦思想》(Picture Imperfect: Utopian Thought for an Anti-Utopian Age)等。

譯者簡介


姚建彬 1972年出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現在英國劍橋大學做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研究興趣涉及烏托邦文學及西方烏托邦思想史、中西比較文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