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

本書按內容分為三編,依次是“淵源與流變”、“方法與操作”和“綜論與評價”。第一編從歷史角度概述移植研究的緣起、發展和現狀。

內容簡介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
當前,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法論潮水般地涌了進來,其數量之多、來勢之猛,庶幾可說已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步。當人們嘆服於那些為我們所陌生的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現象學、闡釋學和接受美學對文學批評所作出的新貢獻的同時,逐漸覺察到它們同中國文學的隔膜,於是便產生批評的“困惑”。本書即旨在評介、總結西方漢學家移植西論的種種嘗試,為我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和借鑒。
由於中西方具有中國文學西播和西方理論東漸兩種流向,移植研究也就出現了兩種淵源和兩種潮流,或者說中西碰撞也就出現了西向的東向的兩種軌點。西方的情況是本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而我國的情況,嚴格說來並不屬於本書的研究範疇,但為了使讀者了解這一文學現象的全貌及其發展趨勢,也便有必要附說於此。中西雙方的移植研究,發展狀況極不平衡,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彼此間又缺乏普遍和接觸和聯繫,因此我們認為對它們分而述之,是比較恰當的。這就是設置名為“中西碰撞的西行軌跡”和“中西碰撞的東行軌跡”兩個專章的緣由。但考慮到本書的宗旨,西方的情況敘說較詳,我國的情況敘說從略。

目錄


總序
引言
第一編 淵源與流變
第一章 中西碰撞的西行軌跡
第一節 16—18世紀:神學觀的臆說
第二節 19世紀:轉型期的視角
第三節 20世紀:多種多樣的探索
第二章 中西碰撞的東行軌跡
第一節“五四”之前的初步嘗試
第二節“五四”之後的三部曲
第三節 近幾十年台港學者的開拓
第二編 方法與操作
第三章 傳統研究方法舉要
第一節 史詩研究
第二節 悲劇研究
第三節 寓意研究
第四節 修辭學研究
第五節 文學史研究
第四章 漢字詩學
第一節 費諾羅薩的理想和名文
第二節 關於“運動說”
第三節 關於“隱喻說”
第四節 龐德的“鼓吹”與實踐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語言學研究
第一節 文學與語言學的關係
第二節 語音與詩藝的溝通
第三節 三種句法結構
第四節 非連續詩學
第五節 理性思維和神話思維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意象研究
第一節 意象研究的由來
第二節 意象及其分類
第三節 意象鑒賞與研究舉隅
第四節 意象統計法
第五節 隱喻的文化根柢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新批評研究
第一節 新批評派及其主張
第二節 個性與非個性
第三節 詩語中的歧義現象
第四節 詩意悻論與怖論詩學
第五節 戲劇場面:反諷與張力
第六節 一個“細讀”實例
第七節 小結
第八章 巴羅克風格研究
第一節 巴羅克風格及其辨析
第二節 《錦瑟》的巴羅克風格
第三節 兩種巴羅克詩風
第四節 巴羅克時期的界定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口頭創作研究
第一節 帕里-勞德理論
第二節 《詩經》里的套語
第三節 《詩經》里的套式
第四節 白話小說的故事類型
第五節 小結
第十章 原型批評
第一節 原型批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西遊補》里的“單一神話”
第三節 原型意象與邊塞詩
第四節 《紅樓夢》里的原型模式
第五結 小結
第十一章 結構主義研究
第一節 結構主義及其主張
第二節 《楊林》和三篇唐傳奇的結構
第三節 對等原則及其應用
第四節 《玉階怨》的潛在結構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二章 文類學研究
第一節 西方文類學的新發展
第二節 基本術語辨析
第三節 中西文類比較
第四節 文類劃分的標準
第五節 文類發生學
第六節 小結
第十三章 敘事學研究
第一節 西方敘事學概況
第二節 敘事范型與敘事模式
第三節 敘事手法研究
第四節 內在因素研究
第五節 小結
第十四章 比較文學研究
第一節 比較文學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影響研究
第三節 平行研究
第四節 跨學科研究
第五節 小結
第十五章 現代其他研究方法舉要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
第二節 符號學研究
第三節 主題學研究
第四節 統計風格學研究
第五節 母題研究
第三編 綜論與評價
第十六章 移植研究本體論
第一節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的碰撞方式
第二節 移植研究的根本性質
第三節 移植研究的基本特點
第四節 移植研究的若干視角
第十七章 移植研究價值論
第一節 開闢檢驗面論的新途徑
第二節 充作古典文學研究的借鑒
第三節 開闊比較文學的視野
第四節 啟發理論建設的思路
附錄一 重要參考書目
附錄二 重要西文雜誌
附錄三 重要術語對照表
附錄四 西中姓名對照表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