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營造學校合作文化的重要活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研究的逐漸興起,課堂觀察作為研究課堂的一種方法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與中小學教師的青睞。西方關於課堂觀察的研究成果大量輸入,一些學校和教師也開展了課堂觀察的本土研究。
(1)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2)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3)課堂觀察后的工作,資料的分析和結果的呈現。
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
在真實的課堂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傾聽、與教師對話、交流建構自己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行為,獲得新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可以說,教師的課堂行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課堂環境都在影響學生的學習。當觀察者進入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學生行為上的改變。觀察課堂中的其他行為或事件,如教師教學、課堂文化等,通過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或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參與課堂觀察始終指向學生學習的改善,這也是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最大的功能區別。
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堂觀察
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
教師要開展課堂觀察,就要改變原來單兵作戰的工作方式,從教學上的孤立的個人主義走向合作的專業主義,因為完整的課堂觀察程序不能沒有教師的合作行動。每個教師都要主動向課堂觀察合作共同體的成員開放自己的教室,接納不同的力量進入課堂,共同來探討課堂教學與學習的專業問題。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在心理與行為上會發生一些變化,變得開放、民主與善於合作,這些變化會感染同伴,影響組織,進而使學校變成合作共同體的聯合體。
自身的局限
課堂觀察只能憑藉觀察者的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如觀察量表、錄音錄像設備)觀察可視、可感、可知的直觀現象與行為,不能觀察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機理(諸如師生的心理變化),只能從現象來分析、理解本質,它是一種歸納的方法。
參與教師的要求
課堂觀察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要求觀察者能集中心智觀察,及時、準確地收集相關信息,隨時做出決定。這是對觀察者在專業知能與自身特質方面的要求。
得到外部支持
課堂觀察需要一定的時間、設備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序的三部曲。這不僅需要教師反省“忙、茫、盲”的教學工作,整理、釋放用於課堂觀察的時間,而且需要學校為教師參與課堂觀察提供必要的技術與環境支持,購置用於觀察的必需的視聽設備,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以確保課堂觀察成為教師的日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