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職教中心

長陽職教中心

學校簡介

長陽職教中心(清江高級中學)是一所省級重點職業中學。

校園佔地175畝,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學校建有全縣一流的教學樓、科教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和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建有校園廣播電視台、清江教育在線網站和校園虛擬辦公網;擁有計算機、PCL、電子電工、鉗工、電焊、機械加工、餐飲、調酒、茶藝、客房等10多個專業實驗實訓室和高中理、化、生實驗室及音樂、美術、形體訓練室。是“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考試基地”、“北京大學青鳥教育集團計算機示範學校”、“湖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湖北省陽光工程品牌基地”。校外建有北京人天書店、上海達豐集團、廣東天弘科技、浙江聚豐圓酒店、江蘇普光電子、武漢高雄酒店、宜昌桃花嶺飯店、縣清江開關廠等實習基地。

學校概況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是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的產物。

發展歷程

長陽職教中心創辦於1980年秋(紅光中學,全縣重點初中),1985年改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職業高級中學”。1989年“四校調整”,撤消津洋口高中(原五中),學校整體搬遷到津洋口高中,1993年11月更名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4年11月,縣政府決定在津洋口良種場新建長陽民族職業高中,投資400萬元,修建第一棟教學樓(現1號男生宿舍樓, 3500平方米 ),征地75畝,1996年開始招生。1997年8月,為了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縣政府(1997)55號文件決定長陽民族職業中專與長陽民族職業高中合併,組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佔地94畝(學校分東西兩區,東區為職業高中校址,西區為職業中專校址),投資130萬元興建一棟學生宿舍樓(現2號女生宿舍樓, 3200平方米 )。1999年7月,原職教中心與縣教師進修學校、宜昌市電大長陽分校、縣成人中專合併為新的職教中心,佔地94.2畝(學校重新分東西兩區,東區為原職教中心校址,西區為原電大校址),原西區校址改為現二中校址。2002年春,學校在東區投資近3000萬元興建教學樓( 8500平方米 )和科教樓( 8800平方米 ),投資近500萬元興建學生食堂( 2800平方米 )。2002年秋,原長陽第三高級中學整體併入職業教育中心,在職教中心內組建“清江高中”。2004年春投資680萬元興建一棟學生公寓(現3號學生公寓宿舍樓, 4700平方米 )。2005年春,學校投資700萬元征地81畝,準備修建運動場。2004年秋,縣教師進修學校、宜昌市電大長陽分校脫離職業教育中心,與縣教研室合併,成立新的研訓中心,在學校現西區校址辦公。學校成為一所“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聯合”,融職業中專、普通高中等多個層次的學歷教育為一體,融職前、職后培訓等為一體的多種辦學形式的綜合性學校。

學校簡介

長陽職教中心是“湖北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512’工程合格學校”和“湖北省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學校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形式,校園佔地面積175畝,校舍面積4. 3萬平方米。學校硬體設施都是按高規格、高起點的建校思想設計建設。目前擁有全縣一流的教學大樓、科教樓、學術報告廳、天文觀測台,還有漂亮的學生公寓和寬敞的學生食堂。學校建起了最先進的千兆傳輸校園網,包括有線電視系統、程式控制電話系統、低音廣播系統、KU波段衛星接收系統、寬頻網路系統,信息資源完備。學校圖書室藏書6.2萬餘冊,期刊200餘種。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樓、科教樓、食堂、學生公寓等布局合理,交通便利,風景優美,校區相對獨立安靜,育人環境得天獨厚。

整體概況

長陽職業教育中心的辦學理念是“校園平安和諧,師生健康發展”,校訓是“礪志、博學、厚德、篤行”。學校自創辦以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級課題兩個,市級課題如英語組開發了"說英語話家鄉"課題,地理組開發了"環境教育研究"課題,政治組開展了"農村稅費改革調查"等研究性學習課題。2003年學校再擔重任,承擔了中央教科所《高中德育內容系列化的研究》等國家“十五”期間重點研究課題,此課題在去年中央教科所河南會議上一舉獲得三個大獎。承擔的教育部重點課題《高中學校網路德育的課件建設與開發的深化研究》獲國家級二等獎。2003年11月創辦了全縣高中學校首家校園電視台,擁有較龐大的融策劃、採訪、錄製、編導為一體的師生隊伍,到目前為止共製作播齣節目近300期,其中《走進班集體》獲省一等獎,03年《清江高中學刊》以較強的學術性受到業內專家和廣大師生的熱情關注。學校建有“清江教育在線”,為師生、校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003年、04年、05年,我校送走了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這些學生是我校正式成立之前普通高中招生后錄取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普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03年我校150人參加高考,上本科線30人;04年第二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上本科線140人;很多指標在03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據宜昌教研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校在全市53所高中(包括類似長陽一中在類的重點高中)學校中排名第26位,居全市中等水平。在全市11所同類學校中排名第2位。2005年高考中,本科上線人數突破200人,在全市50多所高中中綜合排名第20名,再創佳績。05年高考上本科線249人,一本4人,理科上線率高於民高,文科上線人數與二中持平,理科上線人數高於二中和民高。學校加大中專學生的專業課教學力度,目前擁有微機室、形體訓練室、美術室、音樂室和電子電工、鉗工、電焊、製圖、機械加工、家電維修、客房、餐飲、語音室等實訓室,建有校內農業科技示範園,宜化集團長陽化工廠、縣清江開關廠、縣礦山機械廠、縣清江花園酒店、隔河岩度假村等實習基地。學校建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考試中心”,有電工、電焊、計算機、旅遊類等考評員共10人。學校有縣級骨幹教師11人,市級“雙師型”教師3人,國家級導遊人。中專各專業師生突出技能,成績斐然,2005年秋機電專業學生參加縣首屆科技節獲第一名,參加市第四屆科技節競賽獲團體第二名;2005年秋、2006年春旅遊、機電專業學生參加全市中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分獲團體三等獎,學生分獲個人一、二、三等獎;2006年7月,計算機專業五名學生代表湖北省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微軟國際信息技術競賽中國賽區總決賽,有4人獲全國四十強,其中鄭興安獲第四名,學校榮獲五個優勝代表隊之一。
學校開設電子、機電、旅遊、計算機、種植等專業和普通高中班,和武漢市第一輕工技校等聯辦數控、模具等專業,其中機電專業為市級示範專業,旅遊、計算機為市級骨幹專業,2005年和長江職業學院聯辦“2+3”大專班。學校建有蹴球、陀螺、高腳競速等民族體育運動場,被省民委確定為“湖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學校目前是我縣規模最大,條件最好的窗口學校之一。
學校於2005年和2006年先後承辦了全市物理和地理高考備考會,周密組織,精心服務,反響很好,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校內一學年舉辦一次藝術節、科技節和運動會,在上屆科技節中,學生作品《可坐式旅行箱》已獲國家專利。建立“校家”聯繫制度,每學期召開一次德育創新研討會,通過家長會、校園網、校家聯繫卡等渠道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努力營造“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堅持技術教育、培訓、開發、推廣、服務相結合,開闢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空間,豐富職業教育內涵。廣泛開展送教、送科技下鄉活動,學校派出農學專業教師長期支持榔坪、樂園等鄉鎮的木瓜專業村建設,進行技術講座20餘次,培訓500多人次;安排茶葉名師覃立 明 老師到賀家坪茶葉專業村開辦精製茶廠,改良茶園,傳授技術,培訓茶農400餘人,為當地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以上。學校積極開展初中“綠色證書”教育、高中后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等各類職業教育和培訓,被縣確定為“陽光工程”基地。2005年學校合計各類培訓1000多人次,2006年已培訓500多人次。提高了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德育先進學校”、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安全文明校園”、“全市優秀團委”。2003年學校代表宜昌市參加第十一屆省運會獲“團體金牌總分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面向未來

學校正沿著“硬體建設高規格、隊伍建設高素質、內部管理高要求”的戰略思路,形成優美的物化環境、濃厚的文化環境、和諧的人文環境,堅持“校園平安和諧,師生健康發展”的辦學理念。採取“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技能鑒定+安置就業”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培養技能型人才。向具備一流的教育觀念、校園環境、教學設備、師資隊伍、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邁進。學校將繼續強化高中教學質量管理,提升高考質量和高中辦學水平,為高校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堅持靈活的辦學形式,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結合;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明確方向,大力推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積極探索訂單式培養模式,與發達地區職校或高等職業院校合作,組織實施“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培養培訓計劃”;建立一支能夠適應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切實加強技能性和實踐性環節,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省512工程合格學校”、“省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市五四紅旗團委”、“縣德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校區


職教中心原本分為兩個校區,一個是東區,一個是西區。東區,以前是高中部,西區,以前是中專部。後來西區的計算機設施全部搬到了東區,如今的西區,只剩下對口高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