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石佛岩的結果 展開

石佛岩

福建省泉州市石佛岩

徠接客僧又名石佛岩、老僧岩。觀賞此景的理想地點是石佛亭。在水漲新橋頭向西南觀望,也頗為真切。老僧禿頂披裟,朝東南方,拱手做迎客狀。清人“兀然山口立,笑引往來人”的語句,就是寫這個景緻的。

概況


石佛岩,位於南安侖倉鎮蔡西村境內妙峰山麓,古屬“英內二十七都”。山以岩重,妙峰山因有宋代石雕彌陀佛像而聞名“泉南佛國”。
妙峰山峰巒奇特,風光旖旎,山麓有古榕,山澗有流泉,幽谷蘭馨,岩鳥清唱,更有石峨若削。峭岩絕壁展露崢嶸,或如飛禽,或如走獸;或為石門,或為石洞;或石平如席,可坐四五十人,或疊石半壁,直插天穹;滿山佳景,蔚為奇觀。

史料


據《南安縣誌》載:“宋淳熙間(公元1174-1189年),清溪民子文鑿巨石為彌陀佛,高可達數丈,亦名石佛岩。”石佛雕成后,建有岩宇,香火鼎盛,遊客如雲。《南安縣誌》又載:“至明幾廢。金栗洞僧本然者,夜夢一羽衣塑厄,晨過妙峰,按其狀隱隱如夢中,隨白衛帥王某,令吳淵復興之,后又幾廢。近乃又一新焉。”明南安進士黃河清登臨有詩。”其詩云:
佛徠國開奇像,居然壓萬形。
身前原一石,幻后憶三生。
禹鼎龍還嘯,銅駝跡亦靈,
乾坤能不朽,腐骨更惺惺。

其他


從清代洪科捷《游石佛岩記》可看出,除“梵王宮,祀石佛”,還有觀音閣,有方丈僧,還有紫農山人洪承疇書寫的龍蛇字“大慈大觀”等題刻。文中還附有七律詩二首,從“禪門不鎖煙塵舊,寒犬無聲戒法深”、“獨餘巨石參天在,不共浮雲變古今”、“誰道妙峰特地偏,亭亭壁立點頭禪”、“月照松林分寶炬,雲興澗壑一爐煙”等詩句,大體可見當年石佛岩的情景。岩宇歷經八百年,幾興幾廢,到了民國期間,不見岩宇殿閣,唯有數根石柱伴著彌陀石佛守在妙峰山麓。
到了“潔劫”年間,石佛難逃厄運,被炸成身首異處,四肢不全。近年,各級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對文物古迹非常重視,決定重新恢復石佛。
一朝石佛重立,泉南佛國增新輝。可以預料,倒下三十六年的南宋石佛通過粘補,重新站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