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

中國排球運動員

李國君,女,1966年出生於上海市,身高1.81米,排球運動員,國際級運動健將。

1983年入選國家青年隊。1986年入選國家隊。1990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獲冠軍,同年在第十一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中獲亞軍。1991年在第六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獲亞軍,並被國際排聯評為最佳運動員。1992年參加巴塞羅那奧運會獲第七名。

九十年代中期因傷退出賽場,在滬創建國君—銀泰排球俱樂部。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李國君[排球運動員]
李國君[排球運動員]
1977年進上海市普陀區業餘體校排球班。
1979年進上海市青少年體校。
1982年入選上海市隊。
1983年入選國家青年隊。
1986年入選國家隊。
1989年後開始擔任國家隊的主攻手。
九十年代中期因傷退出賽場。

獲得榮譽


1984年在亞洲青年女子排球錦標賽中獲亞軍;
1985年獲世界青年女子排球賽第三名;
1986年在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獲亞軍,獲最佳扣球手稱號,是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7年在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中獲冠軍;
1988年參加漢城奧運會獲銅牌,同年在香港的超霸杯女子排球賽中被選為明星隊員;
1989年在第五屆世界盃排球賽中獲銅牌,並被評為優秀運動員;
1992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九十年代中期因傷退出賽場,在滬創建國君—銀泰排球俱樂部,培養青少年排球運動員。

社會活動


1997年,前女排國手李國君帶著自己的排球俱樂部,落戶浦東進才中學辦“李國君排球學校”,這一干,就是15年。從當年只有女隊到男女排攜手,從只有高中隊到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李國君辛勤耕耘,紮根中學,走出了一條培養排球人才之路。
愛聽同學稱“李老師”
走在校園裡,李國君喜歡學生們稱她為“李老師”,“當老師是我童年時的夢想,結果過了這麼多年,終於圓了這個夢。”她說。
李國君坦言,“當年進少體校,就算想讀書、讀書再好,為了打球都得放棄。孩子不能再走這條路,不光要打排球,更要孩子接受教育。”所以選進才,看中的不僅是學校名氣,更是學校的氛圍,尤其是給排球學生得到普通班的“特殊待遇”。平日里一起學習,享受一樣的待遇。
帶這些孩子們,“我將他們個個看作自己孩子一樣。”大多數孩子都寄宿,集中起來管理,上百個學生名字全都叫得出來。李國君說,最讓家長信服的,就是對教育從不放鬆,“每周五離校回家前,都督促他們把語文、英語要背的課文背出來再走。每個學期設立獎學金,不管是訓練還是讀書,只要有進步一律都有獎勵。”李國君有嚴格的“三好”原則:“首先是做好人,然後是讀好書,最後才是打好球。”
當“伯樂”樂在其中
在上海體院念完訓練管理專業碩士后,李國君說最感興趣的學科還是教育心理學。天天走上訓練場,和小隊員們打交道,她視作挑戰,更是樂趣。“要培養一兩個超過我水平的孩子,這是我最最基本的目標。”
十多年來,李國君和她的孩子們收穫了許多榮譽,代表上海拿了全國中學生排球錦標賽、全國少年排球賽、全國青年排球賽和亞洲少年排球賽等冠軍。為上海、全國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為國家男女排、沙灘排球、上海隊、八一隊、廣東隊等,都輸送過專業人才。共輸送了20多名隊員。上海男排主力戴卿堯、八一隊二傳吳逸聞都出自李國君門下。”
作為競技運動金字塔基座的更多孩子們,還有教育成才道路可走。復旦、上大、交大醫學院等高校,每年都來招李國君排球學校的畢業生,升學率達到了100%。
可喜的是,李國君排球學校有三個基地,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進才實驗學校、進才中學,形成了從小學到高中的“一體化”。驕人的成績贏得了自信,也贏得了聲譽。她的教練團隊一半是教練編製,一半為教師編製,“環境造就人。既然是‘體教結合’,就要真正地將兩者結合到一起去。”
“從中國女排退下來后,我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為排球事業作貢獻。”李國君最希望的,是能有更多的高校向體育特長生敞開大門。“只有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體教結合這條路才會越走越寬。”李國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