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寺鄉

龍泉寺鄉

龍泉寺鄉是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轄鄉,位於邢台縣西部,總面積1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11人(2013年),轄4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龍泉寺村,位於邢台縣政府以西29.7公里處。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泉寺鄉常住人口為9210人。

龍泉寺鄉地處太行山脈東側丘陵區,地勢西高東低,土壤以褐土為主,氣候乾旱。河流有野河、漿水川、路羅川、道溝川、天井溝、孔庄溝、龍泉溝等,朱庄水庫坐落於境內。礦產資源有石英石、鐵礦等。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果樹以板栗、大棗、柿子為主。工業以採礦、建材為主。境內有小西天、龍泉湖等旅遊景區。

建制沿革


1961年11月,邢台縣調整行政區劃,今龍泉寺鄉境域分屬當時新成立的營頭人民公社和河下人民公社。
1975年11月,因興建朱庄水庫,將營頭人民公社以水庫為界分為西上庄、建新2個人民公社。建新人民公社駐地龍泉寺,因是新建,故取名“建新”。
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將建新人民公社按駐地名更名為龍泉寺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龍泉寺人民公社,設立龍泉寺鄉,鄉人民政府駐龍泉寺村;撤銷河下人民公社,設立河下鄉,鄉人民政府駐河下村;撤銷西上庄人民公社,設立西上庄鄉,鄉人民政府駐西上庄村。
1996年1月,撤銷河下鄉、西上庄鄉、馬河鄉,將原河下鄉所轄區域、原西上庄鄉所轄的14個村和原馬河鄉所轄的3個村劃歸龍泉寺鄉管轄,鄉政府駐龍泉寺村。

行政區劃


1961年,河下人民公社轄11個生產大隊:上東峪、板橋、庄當、老莊和、河下、盤石、車尖、八岩、安子溝、峨嶺底、南野河。營頭人民公社轄33個生產大隊:營頭、溝門、白石溝、梭峪、后柳峪、前柳峪、龐會、老蒼會、李家峪、崔家峪、落而峪、張家溝、道溝、白凡石、天井、西上庄、東上庄、趙羅、大寨門、孟家莊、元庄、王峪、羊鄄、后敖峪、前敖峪、前東峪、后東峪、奚家堖、南東山、小龍泉寺、柳林、龍泉寺、涼水泉。
1981年,河下人民公社轄11個生產大隊:河下、安子溝、南野河、鵝嶺底、上東峪、八岩、前盤石、板橋、庄當、車尖、老莊窩。龍泉寺人民公社轄22個生產大隊:龍泉寺、龐會、前柳峪、后柳峪、梭兒峪、張家峪、南和庄、范家堖、老倉會、溝門、白石溝、柳林、滹沱、營頭、小龍泉寺、南東山、奚家堖、后東峪、前東峪、前熬峪、后熬峪、戴鳳庄。西上庄人民公社轄21個生產大隊:西上庄、張溝、道溝、落兒峪、七林、南天井、李峪、崔峪、左庄、靳溝、喬庄、陳庄、白凡石、東上庄、大寨門、趙羅、南孟家莊、元庄、王峪、宋庄、涼水泉。
1984年,人民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時河下鄉轄11個行政村,龍泉寺鄉轄22個行政村,西上庄鄉轄21個行政村。
1996年1月,撤銷河下鄉、西上庄鄉;將原河下鄉所轄的11個村,原西上庄鄉所轄的張溝、洛峪、李峪、南天井、東上庄、崔峪、白凡石、西上庄、趙羅、元庄、大寨門、南孟家莊、涼水泉、王峪等14個村和原馬河鄉所轄的中和庄、張馬溝、北和庄等3個村劃歸龍泉寺鄉管轄;將原西上庄鄉所轄的道溝、七林、左庄、喬庄、宋庄、陳庄、靳溝等7個村劃歸城計頭鄉管轄。時龍泉寺鄉轄50個行政村。
2013年,龍泉寺鄉轄48個行政村。
龍泉寺村柳林村小龍泉寺村營頭村龐會村老倉會村
前柳峪村后柳峪村溝門村梭兒峪村白石溝村張家峪村
南和庄村中和庄村北和庄村張馬溝村滹沱村奚家堖村
南東山村后東峪村前東峪村戴鳳庄村前熬峪村后熬峪村
南天井村白凡石村西上庄村東上庄村崔峪村李峪村
落峪村張溝村趙羅村大寨門村南孟家莊村元庄村
王峪村上東峪村板橋村庄當村老莊窠村河下村
車尖村盤石村八岩村峨嶺底村南野河村安子溝村

地理環境


龍泉寺鄉位於邢台縣西南部,東臨太子井鄉,北靠西黃村鎮將軍墓鎮,西連漿水鎮、城計頭鄉,南接沙河市綦村鎮、劉石崗鄉、蟬房鄉,總面積152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龍泉寺,位於縣政府駐地西部29.7公里處。
龍泉寺鄉地處太行山脈東側丘陵區,地勢西高東低,多干崗禿嶺、山坡薄地。鄉域西北部、東部為淺山區,西南部為深山區,有奶奶頂山(又名栲栳紅山)、觀音山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峰。
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降水量在520毫米,無霜期178天。
朱庄水庫建於1971年,1985年竣工,水庫面積18.07平方公里,水面絕大部分位於龍泉寺鄉境內,正常蓄水位251米,總庫容4.162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發電為輔的綜合利用的二級大型水利樞紐。河流有野河、漿水川、路羅川、道溝川、天井溝、孔庄溝、龍泉溝等。全鄉地下水資源量1816.4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有石英石、鐵礦等。

人口


1996年,龍泉寺鄉總戶數3314戶,總人口11999人。
2000年,龍泉寺鄉總人口12197人,其中男性6344人,女性5853人。家庭戶戶數3299戶,家庭戶總人口11988人,其中男性6201人,女性5787人。0—14歲3157人,15-64歲8027人,65歲及以上833人。戶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12099人。
2009年,龍泉寺鄉總戶數3659戶,總人口13025人。農村勞動力5905人,其中1000人在全國各地務工,佔全鄉勞動力總數的16.9%。
2010年,龍泉寺鄉總人口11863人,其中男性6047人,女性5816人。家庭戶戶數3412戶,家庭戶總人口11214人,其中男性5586人,女性5628人。0—14歲2241人,15-64歲8747人,65歲及以上875人。戶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11330人。
2013年,龍泉寺鄉總戶數4805戶,總人口13027人,常住人口12011人;從業人員9866人,其中二三產業從業人員418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泉寺鄉常住人口為9210人。

經濟


綜述

1988年,龍泉寺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49.53萬元,人均收入521元;西上庄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9.75萬元,人均收入134元;河下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9.75萬元,人均收入172元。
1993年,龍泉寺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0149萬元,農村社會總產值725萬元,人均收入345元;河下鄉工農業總產值428.8萬元,人均純收入358元;西上庄鄉工農業總產值481萬元,人均純收入271元。
2009年,龍泉寺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673萬元,是1979年71.58萬元的65.3倍,是1989年160.41萬元的29.13倍,是1996年2887萬元的1.62倍;有鄉、村辦企業24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分別為邢州棗業和邢台禮同農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是1979年人均純收入82元的24.39倍。
2013年,龍泉寺鄉實現社會總產值3億元,比2012年增長9%;公共財政收入953萬元,其中財政收入750.6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比2012年增長32%;農民人均純收入3813元,比2012年增長23%;企業營業收入1.28億元。

第一產業

龍泉寺鄉境內種植的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果樹以板栗、大棗、柿子為主,林木多為刺槐
1988年,龍泉寺鄉糧食總產75.73萬公斤,其中小麥32.21萬公斤,玉米23.65萬公斤,穀子10.53萬公斤;乾鮮果總產50.93萬公斤,其中柿子42.85萬公斤;農業收入71.19萬元。西上庄鄉糧食總產116.08萬公斤,其中小麥47.4萬公斤,玉米49萬公斤;乾鮮果總產15.87萬公斤,其中柿子10.7萬公斤,板栗2.19萬公斤;養蜂849箱,名列全縣第二;農業收入74.9萬元。河下鄉糧食總產42.55萬公斤,乾鮮果總產21.4萬公斤,其中柿子10.7萬公斤;農業收入42.7萬元。
1989一1993年,龍泉寺鄉先後投資28.1萬元建成小龍泉寺、南和庄板栗基地和“三高”果園850畝,板栗基地共800畝,栽板栗1.6萬株,栽優質蘋果樹49600株,建揚水站6座,打大口井3眼,修整道路25000米;河下鄉投資66萬元治理經濟溝8條,截潛流工程4處,修大121井22個,打小塘壩4道,修防滲壠溝3500米,新修地35畝,建揚水站18個,年可獲經濟效益50萬元;西上庄鄉投資25萬元,建揚水站10座,水庫2座,擴大澆地面積800畝。修塘壩3個,修防滲壟溝3萬米,使全鄉的水利條件大為改進,鄉政府制定了“三·四·一”工程(用三年時間,完成植果樹40萬株,人均100株),到1993年已經開挖水平溝56萬米,共動用勞動力23萬個,投資60萬元,栽36萬株,其中8萬株掛果見效益。
1991年,河下鄉規劃萬畝(實有2萬畝)板栗基地1個,包括河下、車尖、八岩、庄當等8個村,到1993年,開水平溝32萬米、修大魚鱗坑10萬個,栽栗樹15萬株,板栗基地初具規模。1993年,河下鄉有蜂1350箱、豬300口、牛1100頭,養殖年收入80多萬元;有養牛專業戶20多戶,每戶平均養牛10頭以上。西上庄鄉利用山場面積大,水面廣闊的優勢,大力發展養牛、養魚業,1993年底,牛存欄1200頭,雞12000隻,羊500隻,魚苗3萬尾,年增加收入20萬元,可向社會提供商品肉10噸。
1994—1996年,開發治理山場2.58萬畝,開發、治理經濟溝19條,栽植各種果樹107萬株,發展百畝優質果園6個,造林4.5萬畝,新打機井63眼,修舊井89眼,防滲渠23000米,塘壩6座,揚水站37個,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800畝,新修灘地3900畝。1996年,全鄉板栗、蘋果總面積5.1萬畝,共260萬株,乾鮮果品總產220萬公斤。
2009年,全鄉耕地11145畝,宜林山場6萬畝;人均耕地0.85畝,人均宜林山場4.6畝。糧食總產量21 73噸,其中小麥1060噸、玉米1045噸、棉花5噸;乾鮮果總產量910噸,其中板栗190噸、大棗152噸、柿子447噸。
2013年,龍泉寺鄉耕地面積1288.3公頃,糧食產量2178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732萬元。

第二產業

1988年,龍泉寺鄉有榨油廠、果脯廠等鄉辦或村辦企業7個,工業收入50.2萬元;西上庄鄉有石英礦、原料廠等鄉辦或村辦企業53個,工業收入23.3萬元;河下鄉有選礦廠、磚廠等鄉辦或村辦企業5個。
1989一1993年,龍泉寺鄉投資20萬元建成精石英砂車間,年產值15萬元,利稅1.5萬元;投資12萬元聯辦板材廠1座,總產值13萬元;河下鄉有鄉辦、村辦、個體辦企業攤點5個,其中鄉辦選礦廠年上繳利稅18.6萬元。全鄉鐵礦石比較豐富。1993年,河下鄉工業總產值226.8萬元,比1989年增長3.8倍;建有礦石開採點8個,年總收入可達百萬元以上。
1994—1996年,按照鞏固、提高、發展原則,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鞏固發展,對癱瘓企業進行整頓提高,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入1100萬元,新上企業16家。到1996年,全鄉有企業32家,年產值2400萬元,從業人員500人,初步形成建材、開採、加工為重點的工業體系。
2013年,全鄉有工業企業10家。

第三產業

1994—1995年,新建龍泉寺商品一條街,發展商貿攤點30餘個。形成滹沱、龍泉寺、柳林、西上庄4個商貿小區。共有商戶150家,從業人員300餘人,年交易額900多萬元。邢左公路開通后,沿路村莊先後建起加油站2座,銷煤點3處,修配門市4家,其他攤點17家,極大地活躍了當地經濟。
20世紀90年代初,小西天景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首批省級風景區。1994—1996年,先後投資280多萬元,建起了小西天自山腳到山頂空中索道,遊客乘坐纜車可直達峰頂。投資30萬元,修通了通往小西天25公里柏油路。挖深井、建水塔,使自來水通上了小西天峰頂。1994年在《邢台日報》開闢了《鼎梅攬勝》專題欄目,提高了小西天的知名度,使旅遊環境得到很大改善。1996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收入23萬元。
2009年,龍泉寺鄉有商業網點185家;運輸業固定資產367萬元,大型運輸車輛180輛,客車及家庭轎車54輛。

交通


1976年,西上庄鄉駐地通公路。1980年,河下鄉通客車。1988年,邢左公路橫穿龍泉寺鄉,另有有鄉級公路1條;西上庄鄉各村通簡易公路;河下鄉有鄉級公路1條,部分村莊交通不暢。1987—1991年,河下鄉修建白虎庄—龐會橋公路一段,長7公里,投資16萬元;修築簡易公路7條,共30公里;1990年建大橋1座,長10米,改變了交通不便的狀況。
1994—1995年,原西上庄鄉投資68萬元,完成了龐會—西上庄、西上庄—大寨門小西天旅遊區25公里路基拓寬和鋪油工程;原河下鄉投資15萬元完成了龐會橋—河下鄉政府3公里的路基拓寬和鋪油工程。1996年投資30萬元完成了龍泉寺—朱庄的20公里環庫公路第一期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邢左公路(邢台—左權)龍泉寺鄉路段13.2公里的施工任務。
到2009年,過境龍泉寺鄉的公路有省道323線(邢台—左權),里程10公里;縣道有固坡線(固坊—坡底),里程12公里;鄉道39.5公里,村村通公路。

社會事業


教科文衛

1988年,龍泉寺鄉有中小學19所,教師50名;有衛生院1所,專職醫生和半農半醫共35名;西上庄鄉有中小學20所,教師40名;衛生院1所,醫生6名,另有半農半醫28名分佈鄉間;河下鄉有中小學12所,教師20名;有衛生院1所,醫生4名。
龍泉寺鄉在經濟困難的條件下,採取多種方式集資辦校,改善辦學條件,1989一1993年共建校舍28間,有教職員工56人,在校生890人。1993年龍泉寺鄉舉辦果樹培訓班2期,受訓人員310多人次,全鄉果樹綜合管理率達93%;推廣農業優種13000斤;使用微肥的600畝,使用赤霉素的800畝,夏播玉米種全部優種化。
河下鄉原有一個鄉辦中學,在寨溝村,校舍破舊。1993年投資25萬元,在上東峪新建鄉辦中學,蓋教學樓30間、學生、教師宿舍7間,解決150名學生上學問題。1994年8月正式從寨溝搬遷到上東峪。另外河下鄉還集資25萬元,翻新舊校舍20間,新增桌凳120套,基本解決了危房問題。
1994—1995年,新建上東峪、大寨門、龍泉寺3處教學樓共90間,翻新舊校舍720間,教師學歷達標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科技培訓5000人次,完成了全鄉掃盲工作;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村村建立了衛生所,共有持證醫生73人。
到2009年,全鄉共有完全小學3所,教師73人;衛生院1所;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

搶險救災

1996年8月,龍泉寺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全鄉49個村全部遭災,共沖毀耕地4870畝,沙壓石埋2000畝,沖毀護地壩2537米,機井183眼,塘壩2500座,防滲渠42450米,揚水站77座,沖毀道路133.5公里,大小橋涵116座,高低壓線路4萬米,倒塌房屋381間,造成危房2432間,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
洪災發生后,黨和政府累計使用水泥780噸、炸藥132噸,向受災群眾發放麵粉8700公斤、食油180公斤、大米500公斤、糧食43.4噸、食品130箱、單衣1.88萬件、棉衣620件、棉被310套、救災款24萬元、建房款8.65萬元。鄉黨委、政府採取集體組織、統分結合、分級承包、落實到人、集資集勞、招標承包等方式,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工作。
到1996年底,全鄉清理沙淤地2000畝,新修耕地3970畝,恢復機井150眼,護地壩1870米,修復水渠38000米,揚水站48處,高低壓線路4萬米,鄉村兩級公路120公里,橋涵88座,修建危房351間。

環保安監

2013年,龍泉寺鄉關停大理石石材加工廠12家,石英粉加工企業4家;取締石子加工企業3家,粘土磚廠1家;深度治理煤場1家;在全鄉開展了27次安全生產大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做到及時整改,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關停、取締,共取締非法洗砂點6家,2013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旅遊觀光


綜述

境內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區有小西天旅遊區和龍泉湖休閑度假區。小西天著名景觀“鼎梅晴雪”,為邢台古八景之一;龍泉湖休閑度假區以朱庄水庫為基礎,沿岸山場自然景觀秀美別緻,雙鳳山、卧佛山、插旗嶺、月亮堖等環湖競秀,保存完好的小龍泉寺古塔、波蘭式教堂及菩提樹點綴輝映,並與小西天、白雲山、奇峽群、紫金山天河山等景區相映成趣,形成了優勢互補多日游特色線路。

小西天

小西天
小西天
小西天風景名勝區位於邢台市西南45公里處,是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河北省第一批風景名勝區。這裡群山爭翠,千峰竟峭,峽谷幽清,主峰鼎梅山海拔1037.1米,山勢奇特秀美,直插雲霄,登頂遠眺,太行美景盡收眼底。小西天俗稱奶奶頂,邢台縣誌記載又名栲栳紅山。山上建有碧霞元君祠,傳說碧霞元君東嶽大帝的三女兒,性情剛烈,仙術蓋世,懷有一副菩薩心腸,專管人間不平事,是天下敬仰的有道神君,被善男信女譽為有求必應的三奶奶。小西天壯麗景觀一年四季各呈異彩,尤以冬景最為壯觀。這裡山腳下的映雪湖內藏溫泉,水溫宜人的溫泉含有20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元素,為各類皮膚病患者提供了一洗解百愁的如意場所。保持恆溫的湖水在寒冬里照樣柔波蕩漾,遇冷后一碰上滿山草木枝丫,便冷不丁凍結成一串串晶瑩閃光的霜花冰掛。在七彩的霞光映照下,整個小西天宛如千樹萬樹怒放的梅花飛光溢彩,瑰麗玲瓏,邢台古八景之一的“鼎梅晴雪”便指此地。
小西天上的滴血古樹、長毛巨石、迎客和尚堪稱北國三絕。小西天除了奇石多,仙泉多之外,還有龍池奇觀,百花寺溝筆架山,全霧峰、獨秀峰、姊妹峰、涼水泉、黑龍潭、“世外桃源”美景及古樸多彩的風土人情等寶貴而豐富的旅遊資源。唐朝丞相宋景曾親自為小西天撰文書丹立碑讚譽。如今,奇山麗水風景獨特的小西天已凌空飛架起登山客運索道,為八方遊客登山攬勝提供了方便。

龍泉湖

被譽為“太行明珠”的龍泉湖位於邢台市西部37公里的朱庄水庫中游,南面與小西天隔湖相望、背靠清末天主教堂、東面水庫大壩依稀可見。野禽戲水、舟船激浪、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倒映水中。山光水色渾然一體,鳥兒雲端飛、魚兒水中游,構成一幅立體的仙境畫卷。
龍泉湖
龍泉湖
龍泉湖春季乾燥多風,夏季多雨涼爽,平均氣溫比市區低4-5℃,是避暑休閑的佳地,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環境優美,水質良好。可乘坐舟船、快艇欣賞湖光山色,也可垂釣湖邊,或者穿上救生衣到湖裡暢遊一番,又或躺在樹蔭里的吊床上沐浴微風。
龍泉湖畔的龍鳳山莊設有中低檔客房、餐廳和會議室,可接待中小型會議、培訓。到此可品嘗到水庫特產的魚蝦,還可預定烤全羊、篝火晚會。拓展培訓基地設施完善,培訓經驗豐富,設有高空、速降、救生牆、繩網、電網、盪繩過河、雙人鋼絲、背摔等十多個項目。毓龍採摘觀光園物產豐富,景色宜人。面積1000畝梯田,位於西牛峪村滴水套山場。春天滿山杏花齊放,景色壯觀,爛漫。有杏樹10000棵、棗樹6000棵、核桃樹500棵、栗子樹500棵、柿子樹500棵、桑葚100棵、蘋果樹150棵、梨樹100棵、桃樹100棵。還種有草莓、西瓜、甜瓜、水果玉米、紅薯、花生等時令瓜果。

區劃調整


將原邢台縣的龍泉寺鄉劃歸邢台市信都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