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立交橋

清泰立交橋

杭州清泰立交橋於1985年建成,全長1212米,橋寬24米,是杭州市首座上跨式公鐵立交橋。

歷史沿革


1984年11月15日,清泰立交橋動工興建。
1985年11月,清泰立交橋建成。

地位


清泰立交橋是杭州第一座大型城市立交橋,1985年建成,全長1212米,橋寬24米。它的名號在當時也是響噹噹的,被稱為華東最大的立交橋。

橋樑位置


清泰立交橋東起杭海路、清江路,西連清泰街、環城東路、建國南路.跨越環城東路、貼沙河、滬杭鐵路、凱旋路。為上跨分離式立交橋.全長1242米。

簡介


杭州清泰立交橋,為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江路中段,
清泰立交橋於1985年建成,全長1212米,橋寬24米,在當時被稱為華東最大的立交橋,也是杭州第一座立交橋。杭州城站旁邊,是主城區主要立交橋之一,車流量大,周邊是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

歷史


昨日9:41一先生來電:清泰立交橋兩端各有兩個雕塑,這四個雕塑都是上世紀80年代造的。今天,有幾個農民工在拆,聽他們說,先拆靠近建國路的兩個,再拆靠近四季青的兩個。
記者夏陽核實報道:清泰立交橋東西走向,兩端的四個雕像,分別叫魚米之鄉、香茗之都、絲綢之府、文物之邦。因為清泰立交橋是當年進入杭州的東大門,雕塑告訴進杭城的人們,你們來到了一個物產豐富、盛產魚米、五穀豐登、西湖龍井家喻戶曉、絲綢生產歷史悠久的地方。
昨天首先拆的,是清泰立交橋東口的雕塑“文物之邦”。
附近的居民毛先生說:“施工隊是一大早來的,幾個工人用榔頭把雕塑底座的磚拆了,拆了一半后,工人全走了。聽說與這條路要改造有關。”
工程監督員金先生說,為了配合道路施工的需要,這四座雕像這幾天都要整體移掉,移到哪裡,今後會不會再移回來,他也不清楚。
立交橋兩端的四組裝飾雕塑也是同期竣工的。
與1984年9月落成的武林廣場音樂噴泉雕塑一樣,清泰立交橋兩側的這四組雕塑一落成,就引來非議不斷,認為太難看,體現不出杭州特色。但非議歸非議,這組雕塑落成已有25年了,很有時代特色。

雕塑


清泰立交橋兩頭的四座城雕,因為道路整治,準備拆除。它們和這座城市朝夕相伴了25年,忽然間要拆了,不少市民覺得蠻可惜。
昨天,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看到相關報道後作出批示:這四座城雕,見證了杭城二十多年的變遷,必須妥善保護。請市建委儘快在附近確定回遷地點,並制定相應的保護和回遷計劃。
昨天下午3點,杭州市建委工程處副處長李廣宇、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工程建設管理一處處長謝曉波,來到清泰立交橋西側的施工現場。
立交橋頭的城雕,已用藍色施工板圍了
起來。負責現場工程施工的金先生,這幾天正為城雕搬遷的事傷腦筋,“每個雕塑高4米左右,重有六七噸,要找吊車才能搬。最麻煩是運,裝車後有5米多高(城雕底座為水泥,主體為石膏,若橫放,因密度不同兩部分容易脫開),怎麼運到三墩的臨時停放點,我研究了一上午的行車路線,還沒想好。”
謝曉波說,清泰街靠近建國路路段正在道路整治,為讓道路更順暢,原計劃把城雕拆掉,變成非機動車道。
不過,現場仔細勘查后,找到了一個可以兩全其美的辦法——清泰立交橋頭的人行道延長四五米,和雕塑連接在一起,同時為了美觀,雕塑前再設立一兩米長的小花壇。
這樣,城雕不用拆遷,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道路暢通也不會有影響。
清泰立交橋1985年建成,全長1212米,橋寬24米,當時是華東最大的立交橋,也是杭州第一座立交橋。
橋兩端的四座雕像同期竣工,分別叫“魚米之鄉”、“香茗之都”、“絲綢之府”、“文物之邦”。
清泰立交橋是當年進入杭州的東大門,雕像設計者想告訴進杭城的人們,你來到了一個物產豐富、盛產魚米、五穀豐登、西湖龍井家喻戶曉、絲綢生產歷史悠久的地方。
與這4座城雕同時代的,還有1984年9月落成的武林廣場音樂噴泉“八少女”雕塑。
因為地鐵施工,“八少女”也經歷過一場“搬還是不搬”的論證,現已確定不搬遷,待武林廣場地鐵完工後,重新安放。
這些保留下來的城雕,將繼續見證杭州這座城市的變遷。

事件


橋樑板連接處出現大縫隙
大車一過就晃得厲害
保養單位說,這是鋼箱梁偏移
可能是橋樑自重太輕所致,不影響安全通行
“清泰立交橋晃得厲害,還出現了大裂縫!這橋是不是有問題,不會發生什麼意外吧?”
14路公交車司機李師傅每天開車經過杭州清泰立交橋,最近,他覺得橋身晃動得越來越厲害。後來,他發現立交橋兩側的橋樑板居然裂開了大縫。李師傅於是給本報打來了電話。
李師傅說,他開的14路車從武林小廣場出發到汽車南站,每天都會經過清泰立交橋。有一次開車上橋,碰上了堵車,剛好停在立交橋第三、四橋段的連接處。這時邊上又開過一輛公交車,他感覺駕駛位上一陣晃動,“晃得很厲害,感覺特別明顯”。李師傅左右望了望,發現第三、四橋段的兩個連接處都移位了。
清泰立交橋呈東西走向,李師傅所說的移位點,距立交橋東出口大約250米,由西往東數,在第三、四橋段之間的連接處,北面正對著清泰商務大廈。
昨天上午,在李師傅的帶領下,記者從立交橋東出口上橋,起初並沒有晃動感,走到靠北的移位點,果然腳下晃動感很強烈。用肉眼看,明顯能看到腳下的橋體在晃動。
這個移位,實際就是橋面兩側的橋樑板連接處錯開了一個大縫隙。李師傅拿出準備好的捲尺一量,小的地方有6厘米,中間距離最大,有近10厘米。而且包裹在外面的鐵皮也部分開裂,不停晃動。走到立交橋的南側,也發現有類似的縫隙。
“如果是小車,晃動得感覺還不是很大,一旦變成大型車輛,晃得就很明顯了。清泰立交橋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來往車輛這麼多,我們每天在上面開,要是出了什麼事,就不好說了。”想到身邊存在安全隱患,李師傅擔憂地說。
清泰立交橋1998年建成,養護由杭州市路橋有限公司承擔,昨天記者聯繫了一位負責立交橋養護的羅工程師,他告訴記者,從專業上來講,這個移位其實應該稱為“偏移”。
羅工說,清泰立交橋的偏移問題,他們早在6月中旬就已經發現。“不是裂縫而是鋼箱梁發生偏移。發現后,我們特地去檢查了一下支座,發現支座上鋼板偏移了2厘米左右,橡膠變形塊沒有破壞,目前這個偏移量屬於正常範圍。”他說,事後他們也分析了偏移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橋樑板自重比較輕,轉彎半徑也比較大,加上大型車輛經過時轉彎的離心力和向心力而產生偏移。所以,一般像公交車、大型客車開過時,起伏的搖晃感會比較明顯。”
羅工表示,目前橋樑的情況都在他們的監控中,“橋樑目前都是處於安全狀態的,這個偏移不影響橋樑的正常運作,有些大車司機經過感到晃動也是正常的。請大家放心,這座立交橋的運行安全沒有問題。現在我們正在研究解決偏移的方案,比如通過增加限位塊等辦法對橋墩和鋼箱梁進行技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