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話

地方語言

通山話又稱通山土話,是通山地區的地方方言,隸屬於鄂東南方言,主要流傳於通山縣境內及其周邊地區,語言獨特,與周邊縣市方言差別很大,有著非常顯著的地域色彩。現在使用通山話的人口在40多萬左右。是通山人民獨有的文化遺產。在現今普通話一統天下的時代,保持方言的純潔性顯得更為重要。通山話是湖北地區比較特殊的地方方言。和普通話相比起來,不管是語音,還是辭彙、語法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雖然通山話與普通話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通山話卻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如稱“老年人”為“老者”,說“玩耍”為“戲”,說“耕田”為“畲田”,說“氣死我了”為“氣煞我咯",說第三人稱的"他”“她”為“其”等。這些都為古漢語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語言特點


古漢語

古時的通山猶如一個“世外桃源”,正如蔣之奇的詩句所言:“我愛通羊好,山深不染塵,數家原上住,疑是避 秦人。”正是由於通山恰是一個“世外桃源”,所以通山話通過口口相傳,並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辭彙和用法。如:
吾——我 吾,我自稱也。——《說文
爾——你 爾為爾,我為我。——《孟子》
其——他 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他的。)——《智子疑鄰》
老者——老年人 《論語·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坼——縫隙 杜甫的詩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戲——玩耍 杜甫的語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耳——理睬“耳”名詞作動詞“理睬”古漢語中名詞作動詞的比比皆是。
綯——拴、系 第四潭咸不敢往,或以綯圍腰,系巨綯,俯崖而瞰。——宋濂《五泄山水志》,“綯”本義是“繩索”,通山話中名詞作動詞用繩索拴住。

字綴用法

“子”字字綴
在普通話中帶子字的名詞非常的多,如:鞋子、箱子、被子、帽子、兒子、棍子、房子、孩子、袋子、梳子、竹子等等,然而在通山話中這樣的詞卻比較少,通山話中一般會省去“子”而直接說前一個字,在古漢語中單音節的字比較多,通山話也許是受了古漢語的影響吧,如以上所例的詞通山話只會說:“鞋、箱、被、帽、崽、棍、屋、崽、袋、梳、竹······”。
“崽”字字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要表示比某一物品小一號的物品,如:“小狗、小貓,小碗、小桌子,小鐵鎚、小椅子、小凳子等等。在普通話中我們時常也是這樣的表示,然而在通山話中這樣的現象卻非常的少見了,通山話一般是以帶“崽”字後綴來表示,如“狗崽、貓崽、碗崽、桌崽、鐵鎚崽、椅崽、凳崽等等”。
“倒”字字綴
在普通話為了表示某種狀態常常用“動詞”加“著”,如“站著、躺著、蹲著、趴著、仰著、藏著、等著、看著等等。然而在通山話中也沒有這種用法,因為通山話中的“倒”字相當於普通話中的“著”字,所以通山話的表示一般是“動詞”加“倒”,如“徛倒、困倒、跍倒、匐倒、仰倒、礦倒、等倒、看倒等等”。
“阿”字字綴
在普通話中表示親屬關係的稱謂時,常常會用疊音詞如“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舅舅等等”然而在通山話中也不會這樣表示,通山話一般會是以“阿”字加一個“稱謂詞”如“阿婆、阿爸、阿媽、阿哥、阿弟、阿姐、阿妹、阿舅等等”。

逆序詞

所謂的逆序詞指的是構詞的語素與普通話相同,但排列順序與普通話相反的詞。如:普通話中的“熱鬧”在通山話中為“鬧熱”,“客人”為“人客”,“回去”為“去回”,“宵夜”為“夜宵”,“侄子”為“子侄”。

經典用詞


通山人太陽叫【日頭】亦或【日頭眼】
通山人把偏遠的小山村叫【壠旮旯】
通山人爺爺奶奶叫【阿爹阿婆】
通山人外公外婆叫【家爹家婆】亦或【高公高婆】
通山人爆米花叫【米炮】
通山人說是真的嗎叫【真箇啊】
通山人膝蓋叫【腳佗】
通山人眼睛叫【眼子】
通山人聰明叫【靈醒】
通山人接吻叫【打蹦】
通山人罵睡懶覺的人叫【困豬色】
通山人罵人落後叫【落崽】
通山人早飯叫【過早】
通山人中飯有時叫【過中】
通山人晚飯叫【過夜】
通山人中午叫【中時】
通山人AA制叫【打平伙】
通山人倔強叫【犟】
通山人談戀愛叫【蹭女崽】 [這個最經典]
通山人要飯叫【討米】
通山人鬧新房叫【盤新人】
通山人毛巾叫【手袱】
通山人手帕叫【手袱崽】
通山人發火叫【起火】
通山人拉屎叫【窩屁】
通山人茅房叫【茅廝】
通山人非常有錢叫【水跨】
通山人欺負叫【吃住】
通山人有錢叫【好過】
通山人糯米團叫【薯粉坨】
通山人宰人叫【殺黑】
通山人腋下叫【脅夾下】
通山人不耐煩亦或吵到我了叫【聒煞】
通山人說天啊叫【甚得了】
通山人說謊叫【打策】亦或【扯白】 [說明:古漢語中“策”有計謀的意思,如獻計獻策,說謊也是要一定技術含量的,故稱打策]
通山人說騙人是小狗叫【策恩崽】 [說明:也就是說如果我騙你的話我就是你的兒子,兒子和小狗都一樣了,只為了讓你相信我]
通山人說不理他叫【木理其】
通山人說沒有叫【冇得】亦或【冒得】
通山人說沒辦法叫【冇得法】亦或【冒得法】
通山人說不知道叫【不曉得】
通山人說鑰匙叫【鎖匙】
通山人娶媳婦叫【講老婆】亦或【接老婆】
通山人老頭子叫【老者】
通山人老婆婆叫【阿婆】
通山人老婆叫【老婆崽】
通山人老公也叫【老岡】
通山人妻子叫【屋裡】
通山人妻子的弟弟叫【內弟】
通山人弟弟的妻子叫【弟媳】
通山人姐姐叫【阿姐】
通山人姑媽叫【姑娘】亦或【阿大】
通山人姑父叫【姑爺】
通山人大伯叫【大爺】亦或【大爸】
通山人小叔叫【細爺】
通山人姐妹、兄弟姐妹合稱為【姊妹】
通山人孫子叫【老孫】
通山人說孩子叫【伢崽】
通山人小孩子叫【卵伢崽】
通山人不聽話小孩子叫【巨頭崽】
通山人罵得咬牙切齒叫【剁頭崽】
通山人把說話不算數的人叫【賴皮崽】
通山人把打架鬧事的男子叫【翻眼崽】
通山人女孩叫【女伢崽】亦或【女崽】
通山人年輕人叫【後生崽】
通山人傻瓜叫【醒崽】亦或【虎崽】
通山人說小混混叫【打流崽】
通山人騙子叫【戳白】
通山人光棍叫【孤老崽】亦或【打孤老】
通山人農民叫【挖鋤頭咯】
通山人說客氣叫【講禮】
通山人形容不整潔、不講衛生叫【齷蹉】
通山人說出去玩叫【去戲】
通山人回家叫【去回】
通山人送禮探望親戚叫【走親戚】
通山人形容經常吵架叫【時刻吵】
通山人形容這個人沒用叫【爬不得卵】
通山人形容蠻橫的人叫【赤毛崽】
通山人形容眼睛小的人叫【眯眼秋】
通山人遇到莫名其妙的事叫【見了鬼】
通山人把剩飯叫【現飯】
通山人形容做老一套的事叫【炒現飯】
通山人形容寫字亂七八糟叫【八腳老蟹】
通山人稱開始為【駕駟】
通山人稱臭雞蛋為【寡雞蛋】
通山人過生日也叫【做生】
通山人說壞話叫【戳得寡】
通山人吹牛叫【吹牛逼】
通山人形容臉皮厚叫【臉皮尺厚】
通山人摔一跤叫【躂一高】
通山人把家中唯一的兒子叫【崽種】亦或【崽寶】(這個夠經典)
通山人把使人著急叫【急頸】
通山人把耍小聰明叫【玩痞】
通山人把做事不認真叫【偷奸】

日常用語


稱呼類

我——【吾】亦或【穩】
你——【爾】亦或【恁】讀音【en4】
他、她——【其】亦或【別人】
自己——【自家】
客人——【人客】
叔叔——【叔爺】亦或【阿爺】
舅舅——【舅爺】
罵老頭子——【老崽】
老傢伙——【老逼殼】
誰?——【哪個?】
廢物——【熬渣】 [罵人時常用]
新娘——【新人】 [如:接新娘、看新娘——【接新人、看新人】]

人體稱謂

頭屑——【風皮】
眼睛——【眼子】
背部——【背脊】
後腦勺——【後腦豹】
額頭——【額角頭】
耳背面——【耳朵堂背】
下巴下面部分——【下爬眼】
胸前——【胸門前】

動作類

燙——【焐】 [如:好燙呀——【好焐呀】]
給——【把】亦或【把得】
招惹——【捱】 [ 如:“別招惹他”——【莫捱其】]
過濾——【潷】 [用爐罐煮米飯的一道工序——【潷米湯】]
想念——【忺】
理睬——【耳】 [“耳”名詞作為動詞時,如:我不耳恩,意思是我不理睬你]
放置——【架】
承受——【承】 [例如:“這把椅子承受不起你”通山話則為“這把椅承不起你”]
不要——【嫑】
吸煙——【吃煙】亦或【嗍煙】
蹲著——【跍倒】讀音【gǔ dào】
站著——【徛倒】讀音【jìdào】
躺著——【困倒】
趴著——【匐倒】
免強——【鼓倒】
開竅——【開坼】
倒霉——【背時】
故意——【勁賣】
盛湯——【兜湯】
鋪床——【牽床】
吃菜——【咽菜】
做湯——【打湯】
潛水——【沕水】讀音【mì shuǐ】
伸展——【抻長】讀音【chēncháng】
算了——【撒卵】
知道——【曉得】
睡覺——【困醒】
搗亂——【頑銬】
漱口——【洗口】
插秧——【栽田】
熱鬧——【鬧熱】
可憐——【作孽】
砍柴——【剁柴】
生氣——【見氣】亦或【起火】
下棋——【走棋】
游泳——【勞水】
點燈——【射燈】
殺魚——【破魚】
炫耀 ——【發泡】亦或【泡戳了】
上廁所——【打混】亦或【打渾】
水溢出來——【潽】讀音【pū 】
過日子——【活命】
討厭——【討人嫌】
做房子——【做屋】
不知道——【不得】
糟糕——【舍了】
捉迷藏——【擒躲】
地滑——【地溜】
想辦法——【設法】
有本事——【講狠】
做什麼——【做咪】亦或【做么咪】
磨蹭——【捱捱蹭蹭】
出發起程——【動身】
吹牛聊天——【煽賬】
經久耐用——【經牢】
想死你——【忺煞恩】
我愛你——【我喜恩】
喬遷之喜——【熱屋】
小心點——【過細點】
過一會兒——【過時】亦或【過一時刻】
做飯炒菜——【捂飯捂菜】 [與《儒林外史》第二回:“你們各家照分子派,這事就舞起來了”中的“舞”義同,即:做、弄。]
羨慕、眼紅 ——【眼淺】
講別人亂講——【講鬼】
咳嗽——【口字旁+康】
潑婦罵街——【剁砧板】 [因一邊罵一邊剁而得名]
做什麼事 ——【做么咪】
吃獨食——【吃孤老獨】
胡亂寫或畫——【鬼畫糊塗】
掃地時塵土飛揚——【埲】讀音【běng】
鬧矛盾、鬧糾紛——【扯皮】
偷偷摸摸——【咠咠摸摸】 【咠咠】讀音【qìqì】
大人讓小孩像騎馬一樣騎在自己的肩頭上叫——【打馬肩】
求神問卜的一種方式——【打珓】 [有【聖珓】【陰珓】【陽珓】之分]
某人(特別是出嫁的女子)在某地(特別在婆家)死去,其親朋或同村的人一起向死去人生前所在地方討說法,常有暴力、群毆現象發生——【打人命】

物品類

床——【門床】
蓋子——【垛】同類型的【瓶蓋】——【瓶垛】
背心——【汗杉】
圍巾——【圍領】
被子——【蓋被】
褥子——【墊被】
水瓢——【水吊】
燙匙——【調羹】
袖子——【衫袖】
剪刀——【高剪】
窗戶——【格子】亦或【大盤】
圍巾——【圍領】
垃圾——【齷齪】
鐮刀——【薯鐮刀】
小凳子——【凳崽】 [同類型的【小椅子、小刀、小雞、小碗】——【椅崽、刀崽、雞崽、碗崽】]

動物類

公豬——【牙豬】亦或【豬郎】
母豬——【豬婆】
甲魚——【腳魚】
泥鰍——【魚鰍】
蜥蜴——【豬婆蛇】亦或【蛇絲】
眼鏡蛇——【扁頭風】
蝮蛇——【三步倒】
母水牛——【水沙】
公水牛——【水牯】
公黃牛——【黃牯】
母黃牛——【黃直】
蝙蝠——【檐老鼠】
公雞——【雞公頭】
母雞——【雞婆】
鱔魚——【黃鱔】
魚苗——【魚秧】
螃蟹——【老蟹】
青蛙——【蛤蟆】
飛蛾——【蝴蝶夜】
兔子、野兔——【毛兔】

植物類

絲瓜——【小瓜蘿】
南瓜——【荓瓜】
玉米——【玉蘆】
車前草——【蛤蟆衣】

時間類

天亮——【天光】
大清早——【黑清早】
上午——【上晝】
中午——【中時】
下午——【下晝】
白天——【日里】
夜晚——【夜分】
今天——【今日】同類型的【明天、後天、昨天、前天】——【明日、後日、昨日、前日】
陰曆——【老歷】
過凌晨十二點——【轉鍾】
一天到晚——【一日到黑】
一個月左右——【個把月】同類型的【一個星期左右】——【個把星期】
一年左右——【年把】
一會兒——【一刻崽】亦或【一時崽】
端午——【端陽】

天氣類

毛毛雨 ——【毛糞雨】
下雪、下雨——【落雪、落雨】 [通山話中的與天氣有關的“下什麼”一般作“落什麼”]
小雨——【細雨】 [同類型的【小雪、小風】——【細雪、細風】]
颳風——【起風】

名稱類

衚衕——【巷】
小河——【港】
縫隙——【坼】 [與杜甫的詩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中的“坼”義同 ]
灶台——【灶背】
廚櫃——【細廚】
客廳——【堂前】
廚房——【廚廈】
牛棚——【牛欄】
幫手——【對手】
學校——【學堂】
田埂——【田堘】 [【堘】讀音【ké】]
樹梢——【樹杪】 [【樹杪】讀音【shùmiǎo 】]
鍋灰——【火積煤】
酒席——【大桌飯】
糞池——【茅廝缸】
村莊——【屋場下】
一頭牛——【一條牛】
一根針——【一枚針】
一片葉——【一皮葉】
兩夫妻——【兩婆老】
大面值的錢——【亘錢】
雞窩、狗窩——【雞窠、狗窠】
用玻璃製成的瓦——【亮瓦】
飯菜和湯水收集到一起得到的垃圾——【潲水】 [通常用於餵豬]
竹制的大掃帚——【秺帚】 【秺】讀音【zō】
樹樁——【樹蔸】讀音【zōu】 [亦可作量詞如:【一棵白菜】——【一蔸白菜】]

食品類

包子——【粑】
零食——【零碎】
千張——【清張】
豆腐乾——【茶干】
糯米團——【薯粉坨】
油炸豆腐——【油干】

其他類

很——【蠻】
肥或胖——【壯】
什麼——【么呢】
多少——【幾多】
那邊——【彼邊】
這邊——【嗄邊】
氣味——【氣色】
上面——【上頭】亦或【高頭】
附近——【團近】
運氣——【運腳】
上次——【上回】
下次——【二回】
一樣——【一色】
一起——【一齊】亦或【一路】
一點點——【一點崽】
兩手空空——【空手白吊】
形容一個人的脾氣不好 ——【寡】

通山諺語


三日不打,骨頭作燒。 [與“三日不打,上房揭瓦”義同]
勤快勤快,有飯有菜,
懶惰懶惰,受凍受餓。
易得的田地,難得的姊妹。
壞長工一年窮,討壞老婆一世窮。
一腡窮,二腡富,三腡四腡開當鋪。
清明前好種田,清明后好種豆。
水田四隻角,全靠人去作。
腳魚變烏龜——脫不了殼。
頭腦殼作癢(恐嚇對方要打人)
談都不談(常用於不想和別人談成某件事,即:免談)
捋腳骨毛(把別人服侍好,比喻巴結別人,討好別人)
六月六,皮曬熟。
螞蝗聽不得水響。
欺人莫欺小,撩豬莫撩狗。
大魚吃細魚,細魚吃蝦,蝦吃泥巴。
吃了月半粑,各人種莊稼。
五月南風漲大水,六月南風大天干。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來一世穿。
撿豆腐承腳——莫指望。
現飯炒三套狗都也不吃。
一腳尖,踢上天,撻下來,兩坼邊。
五十歲來不辦板,閻王說你好大膽。
不吃沒餓得,不困沒坐得。
二十四,打揚塵,二十五,接袓人,二十六,吃肥肉,二十七,吃豬脊,
二十八,剔頭髮,二十九,家家有,三十,[火文]大脅。

贛語概況


贛語是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學上是指分佈於江西贛北、贛中贛東贛西以及湖南東部(包括洞口縣以及綏寧和隆回的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較大相似性的一種語言,包括近一百個縣市,使用人口約5500萬,是漢語八大語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