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重慶徠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成立於1993年,2002年成立會計學院。會計學專業於198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設有會計學、財務管理、會計信息化和審計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會計學為省部級重點學科,重慶市首批特色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會計學學術型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MBA學位研究生授予權。

學院簡介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成立於1993年,會計學專業於198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現設有會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四個專業方向,其中,會計學專業為重慶市首批特色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會計學科1995年被原兵器工業部評為部級重點學科,1999年轉為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是重慶市“十五、十一五”期間唯一的財會類重點學科,200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是重慶市唯一的財會類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會計學課程群教學團隊”,“會計信息化學課程群教學團隊”被評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團隊,2008年“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我院“基於差異化戰略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2年,我院《會計信息化》、《財務管理》被評為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3年,我院《中級財務會計》、《稅法》被評為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13年,重慶理工大學首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會計信息化》在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愛課程網正式上線;2013年,我院會計學專業入選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同時入選重慶市“特色專業、特色學科專業群、特色學校”項目建設專業。
會計學院一直致力於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模式等為主的教學改革,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並能夠與國際接軌的複合型財會人才。通過我們的努力,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教學手段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連續多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會計學院的《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的理論與實踐,一般本科院校培育學科特色的體驗》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地方本科院校會計人才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改革會計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會計學科產學研一體化改革實踐》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與實踐》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改革會計本科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會計學院通過“教改試點班”、“科教試點班”、“准研究生培養制”、“按大類招生按專業培養的完全學分制”等一系列教改措施,創造性地實施了“三、三”制培養模式和“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CIMA和ACCA)。學生在“數學建模”、“挑戰杯”等比賽中多次獲國家級獎勵;在2000年“全國會計知識大賽”中獲重慶市第一名,並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2007年全國“用友杯會計知識大賽”獲重慶市第二名。會計學院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多次獲國家獎學金、“重慶市大學生科技十佳”、“全國優秀班集體”等獎勵。每年均有許多學生考取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學院領導


院長:黎明教授
黨總支書記:閻建明副教授
副院長:陳旭教授
副院長:何雪峰教授、博士

師資隊伍


學院有教職工 5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博士15人,碩士生導師21人,講師15人,教師隊伍中有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名,省部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名。還常年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理論實務均有成就的學者為兼職教授。

機構設置


學院下設有:
機構設置圖
機構設置圖
四個教學系:會計系、財務管理系、會計信息化系、審計系
國際合作部
三個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經濟管理模擬實驗室、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實驗室
兩個辦公室: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
一個科研機構:重慶市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
三個服務中心:重慶市註冊會計師培訓中心、重慶市會計人員考試培訓中心、重慶市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

專業介紹


會計學

會計學專業 始建於1988年,會計學學科1995年被原兵器工業部評為部級重點學科,1999年轉為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是重慶市唯一的財會類重點學科,200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會計學”被學校批准為重點建設的品牌學科,“會計學基礎”獲重慶市精品課程,2008年“會計學課程群教學團隊”被評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市級教學團隊,2009年我校“基於差異化戰略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0年“會計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獲MPACC(會計學專業碩士)點授予權。
會計學專業是培養具備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工作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管理學、法律、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會計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開設以下主要課程:(1)主幹學科:管理學、經濟學、法學。(2)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化、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等。(3)主要實踐環節:軍訓、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
會計學專業強調系統學習經濟、管理、經濟法、會計學等學科專業基本知識,通過比較會計學的學習,拓展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面,通過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學習,突出將計算機運用於會計業務的能力訓練,並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主要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企業、事業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審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1、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和金融企業、事業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和會計信息化維護及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其一,全面、系統地掌握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其二,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及國際會計慣例;其三,熟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會計軟體基本原理,能熟練應用主流財務會計軟體,以及信息化下的業務流程、操作規範及崗位的設置與要求;其四,熟悉會計信息系統的分析與設計,掌握常用會計軟體開發平台,能熟練使用資料庫開發工具軟體進行會計軟體的二次開發和軟體的維護;其五,了解會計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其六,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其七,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其八,熟練掌握英語,達到國家承認的基本學歷要求,具備閱讀相關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
2、主幹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
3、主幹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基礎、管理信息系統、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化、會計軟體開發技術、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開發、EXCEL VBA程序設計、經濟法、稅法等。
4、主要實踐環節
包括軍訓、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共計30周。
5、專業特色
本專業是會計學的理論知識與計算機科學的先進技術有機結合的邊緣性專業,以會計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開設計算機科學的相關課程,培養能夠從事會計業務處理,進行會計信息化軟體的使用與維護,進行會計軟體二次開發和網頁製作,輔助財務經理進行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和實施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工商和金融企業、事業及政府部門、會計師事務所、軟體公司等從事會計實務和會計信息化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專 業從200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財務管理專業下設兩個專業方向:公司理財方向和CIMA方向。其中CIMA方向從2009年開始招生,主要是為了適應財務管理工作國際化發展需求,為企業培養高級財務精英人才,專業核心課採用中英文雙語教學。
公司理財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培養具備管理、經濟、金融、理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其專業特色是:面向微觀層面,著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技能與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和較強的專業拓展能力。理論與實踐並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財務管理專業相關知識,具有分析和解決公司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幫助公司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理財,同時協助公司搞好內部監控。
CIMA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於:培養學生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其精通財務管理規則以及相關的國際標準, 能在跨國公司、涉外經濟部門、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國際化的財務管理、財務諮詢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專門人才。其專業特色是: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寫、譯能力基礎上,引入CIMA先進的知識理念,著重對學生進行管理、戰略、市場、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備高級財務與管理決策人員的素質,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和較強的專業拓展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度以及職業晉陞能力。
財務管理專業本科主幹專業課程包括: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商業經濟基礎(雙語)、管理會計基礎(雙語)、業績運營(雙語)、財務分析、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稅法、證券投資學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基礎會計課程實習、財務會計課程實習、財務管理實驗、財務管理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
主要畢業去向: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金融企業、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和各類公司等從事會計核算、預算管理、籌資與投資管理、財務分析、財務規劃、財務制度設計等工作。

審計學專業

審計學專業 為我校2011年新興專業,其成立充分適應了社會對審計的旺盛需求。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高職稱、高學歷、良好的社會實踐是本專業教師最顯著的特徵。
審計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有一定戰略眼光,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系統的審計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較全面的審計實踐規律,擁有基本的審計實踐技能,熟悉有關經濟法律法規,掌握寬廣的經濟管理知識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資產評估、註冊會計師審計、績效審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經濟法、稅法、財務管理、管理諮詢、內部控制、風險導向審計、內部審計實務等。
主要畢業去向:可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審計鑒證、納稅籌劃,提供管理諮詢服務和會計服務等。

科學研究


科研概況

一、以“重慶市首批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為科研依託,在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2003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首批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以“提高學術水平,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中心下設會計研究所、審計研究所、財務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本基地學術依託為我校的會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部級重點學科、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含MBA、MPACC)、市級教學團隊、市級教學示範中心、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平台。中心以提高學術水平,服務重慶經濟為宗旨,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遵照“兩個一”的要求:“一流" 和“唯一”,突出特色、明確方向,積極走發展和創新之路,已逐步形成機構開放、內外聯合、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中心積極引進優勢資源(人才、信息、資料、成果等),借梯登高,同時充分利用學校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化等學科的力量,整合資源,對其形成強有力的專家群支撐、學科群支撐,並聚合併形成實力雄厚的學術梯隊。同時以研究基地為平台,積極吸引實務界、理論界的專家學者來中心駐所研究。
中心已成為重慶市一流、西部有影響的高水平財會研究基地、高級財會人員培訓基地、財會學術交流基地、財會諮詢服務基地以及重慶市財會領域的思想庫與人才庫。
二、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是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
擁有碩士生導師22名,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近30餘人,具有博士(含在讀博士)15餘人,聘有國內外理論界與實務界高級專家、學者20餘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名,市級優秀教師4名、列入重慶市“三二二人才工程”教師1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名、市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5名,高級職稱教師佔72.4%,具有博士(含在讀博士)教師比例為62.1%。師資隊伍在比較會計研究、會計信息化研究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優勢與特色,在重慶市普通高校處於領先地位,部分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較大影響力。
三、持續不斷的教育教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積極推動科研服務於教學,將研究成果融入人才培養計劃,為教學科研相融合走出了一條新路
針對傳統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按行業設置學生知識面窄、就業渠道不暢、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等弊端,我們在1997年提出建設比較財會學科體系思想並加以實踐,已建成比較財務會計學、會計基本理論比較、比較會計史學、比較財務學等課程,並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研究成果推廣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凝鍊出具有特色和優勢的課程群,優化了課程結構體系。出版專著《比較會計研究》、《中外會計史比較研究》、《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研究》、《比較會計史學》、《比較財務會計學》、《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等,形成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前四種均獲省(直轄市)政府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比較財會系列專著的出版填補了國內比較財會學科研究的空白,在國內具有重大影響。其“專題研究→專著→教材”的學科特色創建模式,對一般本科院校具有推廣價值。比較會計教學理念的推行,極大地拓展了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國際化視野。
五、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將“會計學科產學研一體化改革實踐”的科研改革成果引入社會實踐服務
積極開展產學研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就,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如設有重慶市註冊會計師培訓中心、重慶市會計人員考試培訓中心和重慶市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重慶市財務信息化專家組組長單位。同時積極為重慶市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到目前為止,重慶市18萬會計人員中,1/3以上在我校學習和培訓過。會計學院教師承擔的信息化工程項目均為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並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4項。將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財務軟體應用於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國嘉陵、千葉眼鏡集團、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開發了管理軟體,得到用戶好評。為重慶市財政局開發的“會計政務管理系統”已在重慶市財政局及下屬42個區縣(市)財政局使用,極大地提升了重慶市會計政務管理水平。
積極推進針對“政府、行業、企業”的人才培訓、橫向課題研究、企業管理諮詢等服務工作。中心設有重慶市註冊會計師培訓中心、重慶市會計人員考試培訓中心和重慶市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心,是“重慶市財務信息化工程專家組組長單位”,開展有MBA、MPACC、國際CIMA等培養項目。已累計為重慶市培訓會計師、註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15000餘名。承擔橫向課題近30多項,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六、學術成果有較大影響,取得較高社會評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讚譽:該比較會計研究項目“在中西方會計理論和實務比較研究領域,成果豐碩,頗具見地,享有權威學術地位。我院自1996年起,在會計學專業碩士生全程培養計劃中,一直將他們的以下這些著作列為碩士研究生課程教材或指定必讀專業名著”。(註:“以下”指《比較會計研究》、《中外會計史比較研究》和《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研究》、《比較財務會計學》、《會計基本理論比較》)。廈門大學會計系使用《會計基本理論比較》作為研究生指定書目。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教學專業委員會:“重慶理工大學會計系代表作了《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培育學科特色》的學術報告,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該校出版的系列專著教材,有幾種是國內首見,有幾種已經獲得省或直轄市政府的成果獎,並被我會會員單位選作本科教材或研究生參考書。通過學科建設,出成果,出人才,為普通院校探索建設學科特色闖出一條新路。”著名會計名家易庭源在核心期刊公開撰文書評認為,李孝林等“主張‘兩論’結合,形成‘會計是以處理價值信息為基礎的控制系統論’;‘兩論’結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可喜可賀”;廈門大學副校長吳水澎教授在核心期刊《四川會計》公開撰文認為,《會計基本理論比較觀》“是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學術專著”;西南財經大學毛伯林教授公開撰文認為,《比較財務會計學》是“填補空白的創新之作”。

科研機構

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
中心下設:財務研究所、會計研究所、審計研究所、雲會計研究所、信息化研究所、中國簡牘會計研究所

研究方向

長期以來,中心堅持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已培育具有鮮明特色,能夠形成學科交叉的學科方向。在比較會計研究、信息化研究、資本運作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優勢與特色:
(1)比較會計學研究水平在國內處於前沿地位,該領域獲獎成果數量和獲獎質量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系列專著填補了國內比較會計學科研究的空白。
(2)會計信息化研究在西部會計電算化界處於領先地位。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項目在國內高校中並不多見,“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化實施方案” 、“重慶市會計從業人員資格管理系統”等研究成果應用於地方經濟建設,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博思”系列財務軟體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部分研究成果被三大檢索收錄。
(3)在資本運作與控制制度設計研究方面,重點研究政府理財、大中型企業及企業集團資本運作及控制制度設計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主持或完成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在內一批相關研究課題。

教學改革

改革成果
中心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學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300多篇,在《中國軟科學》、《會計研究》、《財政研究》、《審計研究》、《改革》等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被SSCI、SCI、ISSHP等三大檢索收錄 20多篇。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50餘項,承擔橫向科研課題30餘項,科研經費500多萬元,出版專著教材50部,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科技進步獎、哲學社會科學獎以上成果獎10多項,其他含中國會計學會、中國審計學會等獎勵30餘項。財會研究整體水平在重慶市高校處於領先地位,部分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較大影響力。中心已湧現出一批功底比較紮實、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幹。
在會計學院系列政策激勵下,通過持續不斷的教育教學研究,五年發表了教研論文30餘篇,獲得各級各類教學改革項目資助20餘項,連續5屆(1993年至今)獲得省、直轄市級教學成果獎勵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教學成果獎涉及的內容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學科產學研一體化、培養創新會計人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會計人才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課程改革與實踐等。通過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推廣與標誌性成果輻射效應,有力地帶動了學科、專業建設,提升了專業整體水平。

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研究
以李孝林、孫芳城為代表的研究人員多年來致力於培育“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精品,1997年撰文“建立比較財會學科探索”(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財務與會計》1997年7期卷首複印),建議從比較會計學、會計基本理論比較、比較會計史學、比較財務學等進行縱深研究。中心的“比較財會學科體系”已具有明顯特色,在國內具有一定地位和優勢,產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標誌性成果,並在學科體系建設與社會應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本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
1.簡牘與會計史的研究達到國內前沿水平。《簡牘中經濟、管理史料比較研究——商業經濟、賦稅、統計、審計、會計方面》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2007)。
徠2.率先在國內形成了比較財會學科較為完整的體系。出版《會計信息叢書——會計熱點問題》、《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研究》、《比較財務會計學》、《費用性質法利潤表比較觀》、《比較會計史學》、《審計基本理論研究》)等12部專著;在企業會計制度設計、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簡牘與會計史、比較會計教育、審計基本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代表性精品成果,獲得毛柏林、吳水澎等權威專家很高的讚譽。
3.《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獲2004年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比較會計研究》(系列專著)獲2004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比較會計史學》獲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
二、部分獲獎成果
序號項目名稱獲獎名稱頒獎單位級別獲獎時間
1創建比較財會學科體系培養創新人才重慶市教學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一等獎2004
2財政赤字、金融深化與通貨膨脹:理論分析和中國經驗的實證檢驗(1978-2002)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一等獎2006
3人民幣購買力平價:1997-2005年數據的協整分析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一等獎2008
4中國軍工企業所有者監管模式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一等獎2008
5西部地區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二等獎2006
6重慶市高科技產業化與風險投資體制及政策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3
7重慶市會計從業資格管理系統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4
8重慶市政府職能轉換與城市市場化體系建設相關政策研究重慶市科學技術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4
9國家助學貸款信息管理系統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5
10比較會計研究(系列)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5
11基於Internet/Intranet連鎖店商業智能系統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5
12適應改革矯正扭曲 調整財政教育支出結構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5
13重慶市高科技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5
14重慶市實施“百個經濟強鎮”發展戰略相關對策、政策與措施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6
15論建設統一的公司內部經濟監督機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6
16基於LINUX的重慶市會計電子政務系統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7
17培育和發展重慶摩托車企業技術聯盟研究戰略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6
18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內部控制改進研究優秀論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三等獎2008
19教學科研化:《會計史學》課程的改革與實踐重慶市教學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8
20比較會計史學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8
21地方本科院校會計人才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重慶市教學成果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8
22重慶市工業公共技術供給平台與機制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獎重慶市人民政府三等獎2008

項目成果

課題名稱課題來源
簡牘中經濟、管理史料比較研究——商業經濟、賦稅、統計、審計、會計方面國家社科基金
建立我國微型企業綜合扶持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中國高等教育供求調節的理論與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基於所有者職能的中國軍工企業經濟運行監控與管理模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構筑西部科技人才高地的戰略問題研究-給予重慶的實證分析與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會計教育專業改革問題研究財政部重點會計科研課題
緊急狀態下的財政資金管理研究財政部重點會計科研課題
上市公司知識產權評估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招標課題
基於馬爾科夫蒙特卡洛法(MCMC)的金融市場收益波動性研究——理論方法與中國實證教育部重點項目
預算過程與預算技術:基於地方政府的實證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
西部高校債務化解方式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
基於所有者職能的國有企業經濟運行監控與管理模式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
西部高等教育信息化現狀、問題與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
中國高等教育供求調節的理論與政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

著作成果

部分專著與教材成果(專著9部,教材21部)
專著名稱出版單位
《比較會計史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費用性質法利潤表比較觀》立信會計出版社
《比較財務會計學》立信會計出版社
《私人產權與公共財政》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資本流動的政策效應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
《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研究》立信會計出版社
《比較金融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
《會計信息叢書—會計熱點問題》(第五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論文

(重要期刊及三大檢索論40文39篇,核心期刊300篇)
論文題目期刊名稱發表時間
1人民幣購買力平價—1997-2005年數據的協整分析經濟研究2006.05
2財政赤字、金融深化與通貨膨脹—理論分析和中國經驗的實證檢驗(1978-2002)管理世界2004.09
3研究新問題 實現新跨越會計研究2006.11
4我國複式簿記產生與發展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8.01
5財政赤字與貿易收支不平衡:來自中國經濟的經驗證據(1978-2003)世界經濟2006.02
6也說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兼與彭曉潔同志探討審計研究2007.04
7周、漢審計史新證審計研究2008.01
8政府債務會計核算制度改革探索財政研究2006.04
9論私人產權與公共財政—英、中比較研究財政研究2006.04
10國家分配論、公共財政論與民主財政論—我國公共財政理論的回顧與發展財政研究2005
11從政府層級改革中探求政府治理模式的根本轉變財政研究2004.07
12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論政府理財觀財政研究2003.07
13董事會與公司治理效率:已知與未知當代財經2004.05
14The Adop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MES in West ChinaISTP、ISHHP收錄,ISI NO:BGP432008.06
15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asture crop rotation in the semiarid area of China’s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CI收錄,
2008.07
16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of RHSIT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SSCI、EI收錄
2007.05
17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in chinaISTP,ISSHP收錄 ISI NO:2008.05
18基於海洋博弈的大股東制衡與合謀研究管理工程學報2008.03
19股權制衡、終極所有權性質與上市企業非效率投資管理工程學報2008.02 

社會服務


會計學院一直將為重慶市地方經濟服務作為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為重慶市會計管理及經濟發展承擔了20餘項橫向課題。開發的財會軟體廣泛地應用於大中型企業,為企業設計了內部控制、成本管理等制度和流程等,為近10家企業進行了財務管理、營銷、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等策劃,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評價。通過CPA考前培訓、會計職稱考試培訓、應用型自考等為重慶市培養了大批會計專業人才。每年在該院參加CPA培訓的人員達2000多人次,每年的會計職稱考試培訓達3000多人次,每年的應用型自考學生近1000人。同時還為重慶市各大中型企業舉辦高級會計人員研修班、企業理財研修班等多種社會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