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雲湖

伊雲湖

伊雲湖

位置: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東部規劃新城區(東至規劃

連淮鐵路,西至東方大道,南至三里河,北至東門河)

規劃的伊雲湖綠地公園內。

得名:源於縣城所在的伊山鎮(大伊山)伊字、以及灌雲縣的(雲

台山)雲字。(建縣初期,雲台山位於灌雲境內最北側),

寓意:伊云:意蘊~山水相依雲做客~~

表達開放的灌雲以青山秀水歡迎遠方的來客的情懷

性質:人工湖

建設原因:應急水源基地(縣城內無任何水庫)

建設情況:擬建設(已規劃)

建設背景


伊雲湖工程說明
伊雲湖工程說明

水源情況概述

灌雲縣位於江蘇省的東北部,東臨黃海,處於江淮水供應的最下游,目前境內無一座水庫(歷史上曾經有大面積湖泊——碩項湖,后因地表徑流變化淤塞消失),現有城市供水由地表水供給,然而地表水河道蓄水可用量相對有限,且受制於上游來水,嚴重威脅灌雲縣工農業發展及居民生活用水。

現有水源供給

1、灌雲縣目前第一水源為叮噹河,通過沭陽入新沂河南偏泓調引駱馬湖水進入該縣;
2、第二水源地為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調引江水從鹽城經灌南長茂進入新沂河南偏泓西上,穿越新沂河灘地再經鹽河進入該縣境內。

水庫隱患

現有兩條供水線路均需穿越新沂河,當汛期行洪或非汛期遭遇突發污染時,此兩條供水線路均易被阻斷。如果灌雲縣遭遇長時間乾旱,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缺水形勢必將十分嚴重。

建設緣由

為保證該灌雲縣境內安全用水,尤其是整個縣城區的居民生活用水,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必需建設縣城區的應急備用水源地,確保我縣在第一和第二水源地發生意外情況下,維持縣城區居民生活用水10~20天。同時,也為優化東城區的人居環境和水生態環境,給力給灌雲東城區的發展,完善灌雲城市功能布局,拓展縣域城市發展新空間,對於推動灌雲的經濟、社會、人文發展,都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招商邀請


灌雲縣東城新區伊雲湖中央大型水景公園
發布時間:2014-06-16 點擊:0215
項目背景及建設條件:該公園項目位於東部城區人民東路和東方大道交叉口東側,是整個東部新區的核心區域。交通條件優越,通過人民東路與老城區連接、東方大道與長安東路連接,東側有連淮鐵路灌雲站;公共設施配套齊全,規劃有楊集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幼兒園等教育設施;區域生態環境好,水域面積達15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46公頃。整個區域總用地面積約128公頃,全區分為幾大特徵功能區域:1、城市綜合體。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遊憩等各類功能複合、相互作用、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的街區建築群體。規劃建設用地約30公頃;規劃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主要功能為商業服務、商務辦公、酒店、會議中心、公寓和城市花園。2、高級商務花園。開放式綜合商務辦公基地,利用門戶區位和毗鄰商業中心的區域優勢,建立專業化的現代商務高地。規劃建設用地約23公頃;規劃建築面積約43.9萬平方米;主要功能為商務辦公、會展、酒店等。3、步行商業休閑街區。毗鄰中央公園綠地,以休閑商業、觀光遊憩為主導功能的步行街區,是城市生活品質的濃縮體現。規劃建設用地約14公頃;規劃建築面積約19.7萬平方米;主要功能為休閑商業服務、觀光遊憩。4、中央水景公園,規劃建設用地約61萬平方米,與東門河、三里河、六里河形成縱橫相間的綠化和水係為一體的綠化景觀系統。
項目規模及建設內容: 商貿文化中心區及中央大型水景公園,以規劃鐵路站點為依託,中央水景綠地公園貫穿其中,形成東部新區的功能核心與區域門戶。整個規劃通過高層建築地標和大型公共建築地標,強化區域空間識別性;通過對外部沿街界面、內街界面和濱水界面的有機組織,建築與環境景觀的結合,利用步行通廊進行連接,形成豐富的城市空間。步行空間、大型綠地和水系有機結合,營造生動宜人、生態和諧的城市風貌形象。
總投資及效益預期:總投資35億元,預計回報年限3年
項目合作方式:獨資 合作 合資
項目方基本情況:灌雲東城新區,是灌雲未來的商業中心。灌雲東城新區規劃面積22.3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8萬人,功能定位為現代商貿、物流核心。目前“三縱三橫”的道路框架已基本建成,五星級酒店、高級中學、新區醫院、商務中心等重點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
伊雲湖
伊雲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