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萬壑松風圖的結果 展開

萬壑松風圖

五代畫家巨然所作水墨畫

《萬壑松風圖》是五代時期畫家巨然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萬壑松風圖》描繪了中國北方山水的雄渾景色,各種松樹,百姿千態,栩栩如生。千山萬壑,亭亭蓋蓋,蒼鬱清潤

《萬壑松風圖》的坡石用淡墨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趣盎然。

作品內容


《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描繪的是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溝壑里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間煙火。
《萬壑松風圖》畫高遠景色,從山腳下可見溪塘小橋,密密叢叢的樹木中坐落著數間茅屋,其中一榭依石臨水,有白衣人坐其中,從房后望去,蜿蜒山路沿谷澗上去。在兩山之間、谷澗之上,有一巨大的樓閣,閣后煙嵐瀰漫,層岩叢樹,飛瀑奔泉;且又有山樓水榭、遠寺長橋,掩映在萬松山壑間。

創作背景


巨然首先是一位僧人,其次才是畫家,其繪面更注重禪意。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是五代末北宋初,在政治變換頻頻的洪流中,巨然難以“六根清靜”。苦悶的現實,俗世的羈絆,繪畫成為畫家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正是此種心境下,巨然創作了《萬壑松風圖》。

作品鑒賞


主題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畫面中小橋流水,深山古寺,表達出禪宗思想的平實淡恬,使畫面更加生活化。當讀者凝神注視畫面上的千山萬壑,群松如濤,山似乎在飛舞,松似乎在賓士,松風呼嘯夾雜著泉澗喧湍,大有撼天動地的浩蕩之勢,然而,慢慢地這一切開始趨於平息,終於定格凍結,直到只剩下滿紙玄色,蔥潤空明,於是便領悟到那飛動喧囂、形形色色的萬壑松風,不過是世界的表象,就像海面所掀起的浪濤浪花,而世界的真如,乃是永恆地靜寂的空明澄澈。至此,讀者的心靈彷彿也就與山川一同達到了“神遇跡化”的境地。

畫法

點苔法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在《萬壑松風圖》中,中央留白四周用焦墨點苔,山與山之間也利用焦墨點苔來分割。房舍人物用筆,也不像先前唐代山水畫作工細,墨色筆法有了細微變化,更加生動。中國畫構圖講究“疏能跑馬,密不透風。”這幅畫中所面松樹還能見到早期山水畫畫樹每棵樹單個來表達的影子,導致斷面局部效果分散。而在所畫溪水中,用來表現水流湍急,畫了過多的石塊,有的大小雷同,則顯得有些雜亂。在畫面中景物遠近表現上,巨然以所用墨色由重至淡、景物由密變疏、用筆由繁變簡來表現。
《萬壑松風圖》多用長條般的皴筆平列或交織而成,習見的一種是長披麻皴,多用在大片的山坡上,而休積較小的“礬頭”,則以較短的皴法和渲染來表現,皴筆以中鋒為主(到元代以後,這類皴法都以側鋒為之,故枯薄起來),下筆松渾自然,表現出上山的質感,與關仝挺勁的“釘頭皴”不同,山石鉤皴之後,用枯筆點苔,多作半圓形,點點著實。苔點是自然山石中叢樹、灌木和雜草之類的概括,它在繪畫手法上起著點睛提神的作用,自董巨之後,點苔的方法被逐步運用,漸漸形成山水畫“皴、擦、點、染”的技法程式。
畫樹法
《萬壑松風圖》樹榦多波折,甚至作蜷曲之狀,姿態多變化,給人一種韻律感,彷彿有山風吹動的意味。點葉多濃密,給人繁茂蒼潤之感。
高遠法
《萬壑松風圖》濃郁的從林、高聳的峰巒、還是清澈的泉流、隱約的山道,皆可能見巨然的風貌,圖中筆調渾厚的披麻皴山石,正說明這裡描繪的山巒是以上質為主的。山巔和“礬頭”上的焦墨破筆點,簇簇落落,從空落下,更見精神,正是巨然的創造。高遠法,實際上就是山巒林木的重疊法,或叫疊嶂法,需要注意的是,通幅的氣勢和相互的照應。安排流泉、山路的方法,是個好的傳統,彷彿人體的血管,可以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

構圖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巨然的作品大多是豎式構圖,採用全景式構圖,氣勢雄渾壯觀、層次感強,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得渾然天成。從山腳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鬱蔥蔥。團團雲霧為畫面營造出幽靜深遠的情調,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在幽深山谷間,一股清泉奔涌而出,溪邊的木橋和水磨坊以及掩映于山林之中的屋宇樓閣使觀者如置於仙境般。畫面中白衣高士正臨溪傾聽萬壑間的松風,這使得畫面更添情趣。作品人物描繪精細傳神,表現出畫家精湛的繪畫技巧。
巨然《萬壑松風圖》整體尺幅偏高,整體布局呈現出“S”型,用多個“S”型的山脈重疊使畫面中景物的表現更為深遠,溝壑溪水在畫面中央向面面下端左側流出,山川在溪水兩側呈”S“盤延面上。
這幅畫可以由下至上分為三段來進行分析: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畫面近景中,左側的石灘上有兩叢松樹,最前面的一棵樹橫向生長,樹冠垂於水面之上,這兩叢樹和對面石階上一組松樹相互呼應,兩邊走勢都是朝向中央的溪水。中間以小橋相連,憑添野趣,也使水面上不至於略顯空曠。右側的松樹后隱約可見到茅舍兩三間,臨水茅舍前台上有一高士,轉頭端坐,茅舍中有一童子作摔盒奔走狀,二者相對動態鮮明,更加平實近人。左右兩邊這幾叢松樹在整林西面樹叢中刻面最為詳細。屋後有一小徑,臨溪水圍繞山根,由近山盤延至遠山而隱,后又現至廊橋而止。整幅畫面主山在茅屋后開始。四重山後又頂一層山峰,將下層山脈分為兩邊。山形高而圓潤,下層山與上層山峰間生長幾棵松樹朝向畫面中央。又兩重山後溪間有一庫橋,后又有一樓閣架於溪上,樓下溪水比前方略為喘急。樓閣正中又有一高士坦胸露腹盤坐觀景,左側三層山與右側山脈夾溪水於中央,左側三層為平坡,后垂直向下,頂部幾棵松樹高聳。中部溪水為此段山中心,氣眼所在。由左至右而下,溪間多石以顯示水流湍急。樓閣后雲氣升騰,此為前段山分隔,這段山為巨然著重刻畫的主要部分。
畫面中段,主山走勢已朝向畫面中央,由右至左延伸,比前段山脈的墨色減淡處理。山頂礬頭上松樹叢生,棵棵分明,比起前景的松樹也已經更為簡略。左側兩山之間雲氣繚繞,雲氣之間右側伸出石台,石台下方作松林瀑布。山側有淡量勾勒亭台樓閣,以巨然繪畫特點僧在主位,可以判斷此處應為一座寺院。寺院后雲煙繚繞,更是出古剎幽靜。松樹至上逐漸隱去,至此處作為中段景物結束。
遠景的創作上,松樹逐漸縮小用苔點表現處理,與中段景物以談墨雲氣隔絕,以顯示出遠山深而高遠。此處山分為兩部,右側用小山來凸顯出左側主峰。山色墨色亦淡,用筆減少,以淡墨渲染山形,多顯其馨頭。到此作為整體畫面的結束。

作品評價


清代書畫鑒賞家李佐賢:此幅筆墨之雄渾,氣象之深厚,臨摹家縱能形似,焉能神似,斷為真跡,又不獨宣和雙龍諸璽堪為左證也。巨師畫流傳已少,況此卷千岩萬壑,令人應接不暇,而氣渾淪,筆墨之痕俱化,尤希世之寶也。

作品影響


《巨然萬壑松風圖》是中國歷代繪畫經典高清模擬解析範本之一。
《萬壑松風圖》是山水畫發展演變的標誌。

歷史傳承


《萬壑松風圖》為故宮舊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4年12月26日—2015年3月,南博特展館舉辦“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 ,《萬壑松風圖》是其中展品之一。

作者簡介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萬壑松風圖[五代巨然創作畫作]
巨然:生卒年不詳,五代、宋初畫家,江寧人,師從董源,在中國繪畫史上多以“董巨“並稱,繼承了董源“淡量輕嵐為一體”的畫風。米芾在《畫史》中寫道:“巨然師董源,今世多有本。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北宋董源、巨然山水被後人譽為南派正傳。巨然作為引導其所在時期的山水畫變革之領軍人物,對後世山水畫創作影響頗深。
巨然的畫作,《宣和畫譜》載有《夏景山居圖》、《夏日山林圖》、《夏雲欲雨圖》、《秋江晚渡圖》、《夏山圖》、《秋山圖》、《秋江漁浦圖》、《溪橋高隱圖》、《萬壑松風圖》、《雲橫秀嶺圖》等一百三十六件,幾乎全是山水。傳世名作有《萬壑松風圖》《秋山問道圖》《層岩叢樹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