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霧重慶。
雖然從前一年,日本已經停止了對重慶的轟炸。但“
重慶大轟炸”的噩夢,留在人們心中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滿目瘡痍,斷壁殘垣,歷歷在目。記錄著七年抗戰中,“陪都”經歷過的一切。
小公務員魏端本一家,就是擁擠在重慶的一家“
下江人”。魏端本原在南京政府某部供職,抗戰爆發后押車輾轉撤退到重慶。路上遇到同是難的女孩子田佩芝。同是天涯淪落,發生了感情,結成患難夫妻。這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了。
如今,他們已有了一對兒女。一家人擠住在一家雜貨店的后屋。這是重慶彼時特有的“吊腳樓”──依山崖而建,從頂層出入,長年見不到一絲陽光。
田佩芝生性活潑。雖然已為人母,但自己骨子裡還是孩子氣。時髦女性的追求,她也不能免俗。抗戰勝利遙遙無期,終日百無聊賴。她又無心打理家務,就迷上了賭字。
她加入的第一個賭局,就在鄰居陶伯笙家裡。陶伯笙是個小商人,手裡活絡。儘管妻子對他聚賭多次勸阻,卻也做不了他的主。田佩芝在這裡只是小打小鬧,輸贏不大。然而,她卻藉此結識了牌友胡太太。
胡太太卻是個大手筆,家道殷實,住宅寬敞。常聚些朋友打牌消磨。難免三缺一,叫上田佩芝。她家賭局是大出大入的,魏端本那點可憐的“國難薪”怎麼撐得起田佩芝的場面?於是,吵吵鬧鬧便成了家常便飯。每次爭吵,都以魏端本俯首認輸結束。因為,魏端本心裡有鬼──他在淪陷的老家,有一位比他大三歲的“淪陷夫人”。這件事他一直瞞著田佩芝呢。
田佩芝在胡家賭局中又結識了一位成功人士范寶華。從此開始了她的畸型人生。
范寶華是游擊商人出身,看準戰時貨物短缺,倒買倒賣,或是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幾年來已經有了不俗的身家。開了公司,寫字樓里租了房間,還有李步祥等小商人為他跑街,聽他驅使。他在牌局上一眼看中了田佩芝,把她當作一朵可以摘取的鮮花。他帶著田佩芝下館子、逛商店、看電影,那都是田佩芝一心嚮往卻消費不起的生活。他發現田佩芝賭癮極大,又把她帶到“梭哈”場中。
“梭哈”這種紙牌遊戲當時頗為盛行,比麻將輸贏更快更大也更刺激。田佩芝一下子就迷上了,不能自拔。而賭神卻象總是和她開玩笑──每當她眼看著勝利在望,就會功虧一簣。她越想翻本,就輸得越多。最後總是兩手空空。只留下下一次報仇雪恨帶撈本的好夢。范寶華在賭場上不計勝負,因為他正在涉足一個更大的“賭局”──搶購黃金儲備券。
就在這一年,重慶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宣布,為回籠貨幣,拋售公有黃金。價錢只是黑市黃金的一半。但目前只售證券。半年後方才兌現黃金實物。傻子都算得出來,這是個對本利的好機會!范寶華派李步祥等人給他排隊購券,搶購了一大批不說,又想到一個“滾雪球”的妙計。他將到手的黃金券做抵押,再到私家銀行里打折貸出款子,再買黃金債券。如是不斷往返,周而復始。
范寶華以前的同居女友袁三小姐提醒他:這個主意人人想得到,政府也不是傻子,不要上了當。但范寶華哪裡聽得進去?
魏端本帶回了一皮包公款,準備次日附郵的。田佩芝正輸得毛干爪凈,急於翻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借用再說。不料,一場“梭哈”,又是輸得一乾二淨。
田佩芝無法向丈夫交代,眼看走投無路。卻遇到范寶華邀她去寫字間小敘。她一眼看見范寶華抽屜里有許多錢,藉機偷走了一筆,將丈夫敷衍過去。
范寶華髮現后卻不聲張。他故意布下釣餌。先邀田佩芝打牌,讓她輸個精光;又將她引到寫字間。田佩芝不知是計,果然下手,落入范寶華網中,不得已“以身相許”,算是還了這筆孽債。
但是,只要賭癮不戒,這筆債怎麼還得清楚?田佩芝不敢面對丈夫,再也沒有先前的理直氣壯了。
范寶華又利用田佩芝,結識了魏端本,和他機關的劉科長做了一筆生意──把自己囤積的一批貨賣給機關,套現再買黃金債券。
劉科長和范寶華勾結,提高入價,趁機拿到一筆回扣,也分潤給魏端本幾個小錢。
魏端本一向勤懇奉公,不飲盜泉。這幾個錢讓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最後決定退回公家。不料,錢已不翼而飛,又被田佩芝做了賭本,一去不回。
魏端本和妻子翻了臉。但田佩芝比他氣更大──她已發現魏端本家有前妻,口口聲聲罵丈夫是騙子。不管魏端本如何解釋,他與前妻是包辦婚姻,並無感情基礎。何況七年毫無音信,對方生死未卜。但田佩芝就是不依不饒。那筆回扣他當然不敢再問,只得不了了之。
田佩芝卻跟著胡太太大開了眼界,進入了她人生的第三個賭局──朱四奶奶家裡。
朱四徠奶奶家住洋樓,這在當時的重慶就身份的象徵。她是某要人的兒媳,又自立門戶。家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經常是樓上牌局,樓下舞會。又有一批年青美麗、風情萬種的女友們在座,吸引了大批商界巨子、政壇要員。
田佩芝自然又是輸。朱四奶奶既然解囊借款,仍然有去無還。眼看債台高築,朱四奶奶方才攤牌。要她做自己“紅粉兵團”的一員,借著牌局交際,結識頭面人物,從男人身上撈錢。
如同每個在後方的下江人都做著“複員夢”。待到戰爭勝利,回到家鄉,不說衣錦榮歸,總要有筆資金,才能安身立命啊。田佩芝知道,憑著魏端本的小公務員收入,無法支應她嚮往的生活。何況他家裡還有個“黃臉婆”呢。
魏端本也在做同一個夢。他的上司就遞給他一個枕頭。司長和劉科長決定運用一筆公款,搶購黃金債券。兌現后再把黃金賣到黑市。除去公款悄悄歸賬,還有一筆不菲的差額,盡可私吞。魏端本是出納,也得以附於驥尾。儘管,他明知這件事非同小可,戰戰兢兢,首鼠兩端。但禁不住劉科長一番威脅利誘。何況在范寶華那筆生意上,他已經下過水了,此時只好隨波逐流。同時,他也想分幾個錢討好田佩芝,安排勝利后的日子。
他哪裡知道,他已經無法滿足田佩芝的奢望了。田佩芝已身不由己,只好聽從朱四奶奶安排。朱四奶奶認為她在范寶華手裡已經有了短處,必須撤退,另換高明。田佩芝只好找個茬子和范寶華絕交。范寶華大怒,追問究竟。另一個紅粉兵團的大將東方曼麗正好“出場”。她按照四奶奶的安排,拿下了范寶華,成為他的同居女友。
至於田佩芝的新任務,則是與富家子徐經理“相戀”。兩人同去成都,雙宿雙飛。拿下證據,以待四奶奶設計敲詐徐經理。但田佩芝良心發現,臨場怯陣,讓四奶奶好不失望。不過她並沒有放過徐經理。利用徐怕婚外情暴露的心理,還是敲了他二十兩金子。
四奶奶長袖善舞,范寶華也左右逢源。他們都不出事,只濕了一隻鞋的魏端本卻出了事。上司發現了挪用公款,追查下來。司長和劉科長決定犧牲魏端本,要他代人受過。魏端本無可奈何,喝得酩酊大醉。看著一雙兒女,囑咐田佩芝照顧孩子,象是訣別,凄凄慘慘。但田佩芝卻沒有看出端倪,又跑去打了一夜牌。
魏端本被捕入獄。司長和劉科長出逃。
范寶華與東方曼麗打得火熱。他的僕人吳媽恨在心裡,根本不把東方曼麗當做女主人,冷嘲熱諷。她找來袁三小姐,奉勸主人。袁三告訴范寶華:東方曼麗是女拆白,是朱四奶奶的幹將。范寶華不信。袁三隻好坦承:自己當初接近范寶華,也是朱四奶奶的安排。只不過自己和范寶華出了感情,不忍下手,才使范寶華免了一劫。
范寶華如夢方醒,但仍半信半疑。不料,真正的塌天大禍不期而至了:先是私人銀行經理何育人騙去了他購買黃金債券的款子,作為頭寸,挪用套購。這還是小事。大事是財政部公布:鑒於打擊黃金投機行為,到期后黃金債券一律減半兌現!這樣一來,范寶華和其他所有做黃金髮財夢的人都會大輸特輸。等於他們白賠了半年的高利,兩手空空!
全傻了。無論是小門小戶的李步祥,還是大進大出的范寶華,包括張著血盆大口、穩操勝券的朱四奶奶,都陷於萬劫不復之中。財政部坐莊,擺下了最大的賭場,和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田佩芝跑到朱四奶奶家,尋找新機會。不料這裡已是最後的晚餐。銀行經理自殺。范寶華不知所終。就在這個時候,卻傳來了抗戰勝利的特大喜訊......
魏端本出獄后,在農村找到了兩個無依無靠的兒女。他仍想喚回孩子們的母親,教兩個孩子唱“媽媽歌”,到街頭賣唱。田佩芝雖也聽到,但她已無法自拔,只得倉皇遁去。
吳媽挺身而出,擋住債主們,掩護范寶華脫身。范寶華席捲最後的財產債券,出逃郊外。田佩芝假意和他重溫舊夢,偷走了他的債券。不料黃雀在後──同樣被田佩芝偷過騙過的洪五爺劫下了那筆債券,使田佩芝白忙了一場。她萬般無奈,只好再去投奔朱四奶奶。不想,東方曼麗倉皇告訴她:四奶奶也自殺了!......
抗戰勝利,重慶的下江人忙於複員,飛機、輪船一票難求。淪為乞丐的魏端本當然更不做此妄想。誰知,千辛萬苦、萬里尋夫的原配妻子王玉蘭已來到重慶,她把兩個孩子緊緊抱在自己懷裡。孩子們激動地喊出“媽媽”......
重慶上空的濃霧漸漸消散,嘉陵江無言流淌,帶走了多少人紙醉金迷的發財夢,一去不返。
演員 | 角色 |
陳好 | 田佩芝 |
邵峰 | 魏端本 |
於和偉 | 范寶華 |
羅海瓊 | 袁園 |
胡可 | 曼麗 |
於濱 | 宋玉生 |
何賽飛 | 朱四奶奶 |
霍青 | 石泰安 |
許文廣 | 錢先生 |
張新華 | 李步禪 |
袁苑 | 洪五爺 |
鄭玉 | 劉科長 |
李依曉 | 女軍官 |
徐翠翠 | 胡太太 |
劉圓圓 | 張太太 |
曹宇宙 | 牛司令 |
李躍民 | 陶伯笙 |
田玲 | 陶太太 |
曹毅 | 海軍軍官 |
王彩平 | 楊媽 |
陸子藝 | 涓涓 |
陳麗 | 王玉蘭 |
蔣易宸 | 弟弟 |
王策 | 徐經理 |
范艷 | 吳嫂 |
劉正亮 | 賈經理 |
王迪 | 何少婦 |
吳瓊 | 眼鏡 |
李玉龍 | 陳主任 |
曹虎 | 張先生 |
申傑 | 四爺 |
郭淼鑫 | 看守 |
陳正華 | 房東 |
杜建橋 | 牢頭 |
李方耀 | 中山裝 |
職員表
出品人 | 周莉、張曉武、仝敬明 |
---|
總導演 | 高希希 |
製作人 | 潘洪業、李路、仝敬明 |
副導演 | 吳瓊、郭淼鑫 |
監製 | 方皓、賈兵、陳輝、蔣曉平、劉愛勤、韓國強、張蘇州、陳華、黃著誠、譚鐵鷹、羅英華 |
美術設計 | 王貽濤、鄭子剛、邱淼 |
編劇 | 楊曉雄、王宛平 |
原著 | 張恨水 |
攝影 | 牛明山、孫曉亮、孟明晰 |
錄音 | 劉京會、馬闖、任永銳 |
配樂 | 孫偉 |
劇務 | 戚景紅 |
剪輯 | 林紅光 |
場記 | 鄭忠芳 |
道具 | 宋彥東 |
布景師 | 顏百平 |
燈光師 | 郭桂茂、米育軍、陳四陽、趙健、李川軍、郁亞安 |
角色介紹
田佩芝
演員陳好
二十六歲,雖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卻天生麗質,喜好時尚,常被人誤會“待字閨中”,稱她為田小姐──這當然比“魏太太”要順耳得多了。她出身小家碧玉,湘女多情。七年前逃難途中,搭上魏端本押送的公車,把後者當成依靠,投入懷抱。後來知道丈夫在敵占區尚有前妻,後悔不迭。吵吵鬧鬧成了家常便飯。連親生孩子也不管不顧了。在大後方重慶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她迷上了“梭哈”,逢賭必到,卻又逢賭必輸。輸紅了眼什麼錢都敢“借”來下場。不僅動用了丈夫的公款,而且又把手伸向范寶華的錢櫃。從此越陷於深,不可收拾。終於成了朱四奶奶美女陣的獵物兼香餌。她賭的是自己的一生,還搭上了家庭、兒女。敗得好慘。
魏端本
演員邵峰
十二歲,田佩芝的丈夫,小公務員。當初隨部里撤退到大後方,把結髮之妻拋在淪陷區。他是最底層的小人物,善良勤懇為人忠厚,但他心裡藏著“家有原配”的秘密,對田佩芝一味遷就,甚至夢想發一筆大財,滿足妻子的奢望。他的上司們動用公款買黃金儲蓄,讓他奔走,而一旦東窗事發,他又成了墊背的,進了牢獄。
范寶華
演員 於和偉
三十五歲。投機商人,長袖善舞,有自己的公司、寫字間,與銀行也說得上話,頗有些實力。他好賭,不僅是賭桌上玩玩梭哈,更是在黃金市場上豪賭,調動大筆資金滾雪球似地套進黃金儲備券,準備半年之後大發一筆。然而,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再精,也精不過政府,最後只好敗走麥城,卻又被田佩芝偷個精光,雪上加霜。
朱四奶奶
演員何賽飛
三十三歲,重慶交際場上的名人。她是某豪門少奶奶,卻又不安於室。八面玲瓏,翻雲覆雨,手眼通天,在自己的豪宅里設賭待客,手下有一批精心調教出來的紅粉兵團,使許多成功人士把她的銷金窟當成了溫柔鄉。她套購黃金儲備券,借雞生蛋,斬獲最豐。然而日本投降,重慶的房地產一落千丈,她的一切努力都成泡影。
袁園
演員羅海瓊
二十七歲。交際花,長相標緻,大方聰明,是范寶華第一個同居女朋友,也是范寶華唯一真心愛過的女人,曾是朱四奶奶麾下的“娘子軍”。她風流卻不失善良,內心純潔,分手后也對范寶華尚有舊情,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可謂風塵俠女,最後參軍抗日。
曼麗
演員胡可
二十五歲,朱四奶奶手下的交際花,也是她的“老夥計”,依靠美貌和智慧,令男人都圍著她團團轉,常以美人計敲詐有錢人。她是最後一個傍上范寶華的女人,外表冷艷妖野、實際內心善良。
宋玉生
演員於濱
男,二十八歲,朱四奶奶的“小弟”。他陰險狡猾,懦弱又貪婪,是唱青衣的票友,寄生一族,也可以算是朱四奶奶紅粉兵團中的一員,利用交際花們牟取暴利,作威作福,十足的小人當道。
歌曲名 | 演唱者 | 詞作者/曲作者 |
---|
《情份》 | 佟鐵鑫、黑鴨子 | 王新宇/王新宇、孫偉 |
《夜初上》 | 陳好 | 王新宇 |
《五月的鮮花》 | 黑鴨子 | 光未然/閻述詩 |
《好媽媽》 | 李可心 | 王宛平/孫偉、王新宇 |
《黃金歌》 | 黑鴨子 | 王宛平/王新宇、孫偉 |
該劇改編自張恨水所著的同名小說《紙醉金迷》。該劇出品方投入了兩千多萬元的大手筆,在置景、服裝、美工等方面的投入也相當驚人的,為了重現當年朝天門碼頭昔日的繁華,出品方斥資近百萬在重慶江津重建了一個朝天門碼頭,光這個場景,施工的工人們馬不停蹄地搭建了一個月才完成。此外,出品方還幾經周折從重慶租來兩條大客輪,隨時停泊在“朝天門碼頭”,以備拍攝之用。出品方還在江津包下了兩條街道,並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對街道進行全面改建,讓它變成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模樣。為了重現當年長沙大火的慘烈景象,劇組更是耗費巨資按照當年長沙城的原貌搭建出了一條規模極大的街道,並動用了近千名群眾演員參加拍攝。為了拍出最佳效果,劇組更是破天荒地動用了六台攝影機,從六個角度同時進行拍攝,就這樣才造就了第一集中氣勢驚人的長沙全城大火一幕,場面極為逼真且壯觀,達到震撼的效果。
創作過程
該劇改編自張恨水所著的同名小說《紙醉金迷》。
該劇角色袁園的重新塑造基本上是編劇楊曉雄擔任,當楊曉雄重病不起,由王宛平接手完成改編。
場景道具
該劇出品方投入了兩千多萬元,特別是在置景、服裝、美工等方面的投入很大。為了重現當年朝天門碼頭昔日的繁華,出品方斥資近百萬在重慶江津重建了一個朝天門碼頭,施工的工人們馬不停蹄地搭建了一個月才完成這個場景。此外,出品方還幾經周折從重慶租來兩條大客輪,隨時停泊在“朝天門碼頭”,以備拍攝之用,並在江津包下了兩條街道,並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對街道進行全面改建,讓它變成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模樣。為重現當年長沙大火的慘烈景象,拍出真實的戰爭和轟炸場面,劇組特意從八一電影製片廠請來專業煙火團隊,耗費巨資按照當年長沙城的原貌搭建出了一條規模極大的街道,並動用了近千名群眾演員參加拍攝。
拍攝過程
為了拍出最佳效果,劇組動用了六台攝影機,從六個角度同時進行拍攝,就這樣才造就了第一集中的長沙全城大火一幕,場面逼真且壯觀。
服飾造型
民國劇的一大看點是旗袍,劇中有著形形色色的女人,就要有大量各色階層中不同的旗袍品味,既有交際花穿著的華貴織綉,又有小市民穿著的樸素布裙,還有若干洋裝,五花八門,精緻華美。除此之外,奢華的上流社會的女子髮型,也在很多細節上,被一再表現出來,還包括了宋玉生如何給朱四奶奶梳理新髮型,民國味兒就是在旗袍和常變常新的髮型中得以體現。
劇中的旗袍不僅是服裝道具,還反映了人物的狀態變化。田佩芝最初穿的多是粗布質地的旗袍,慢慢變成了絲綢的、絲絨的、大紅大綠的,人物也到了近乎瘋狂、崩潰的邊緣。
1、在拍攝羅海瓊飾演的袁園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營救傷員一戲時,為了拍出最真實的戰爭和轟炸場面,劇組特意從八一電影製片廠請來國內最專業的煙火團隊,將這十幾場戲拍出了專業水準。
2、陳好為了該劇自掏腰包10餘萬元幾次飛上海訂做旗袍,更是不計形象出演,暴飲暴食為角色增肥10幾斤。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備註 |
2008年11月22日 | 上海電視台電視劇頻道 | 首播 |
2010年4月6日 | 上海、四川、安徽、山東四大衛視 | 全國首播 |
年份 | 獎項 | 獲獎人 |
2009年 | 第四屆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最高獎項評審團特別獎 | 陳好 |
第二屆影視盛典演技突破獎 | 陳好 |
南方盛典年度影視頒獎禮最佳導演 | 高希希 |
第四屆韓國首爾國際電視最佳長篇電視劇提名 | 《紙醉金迷》 |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 於和偉 |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導演提名 | 高希希 |
近日正在多家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紙醉金迷》,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出色的再創造,故事框架不變,灰色格調依舊,但小說中的大小角色都被抹上了更濃烈的性格色彩,川地風情又十分鮮明,是一部改編名著的出色之作。(新民日報評)
導演高希希製作電視劇向來考究,不惜工本,而民國劇本身,又是一貫以精緻風格取勝,因此,《紙醉金迷》同樣又是一部精緻描繪的工筆畫,不過,相比《金粉世家》的華麗富貴的唯美色彩和《啼笑因緣》的寫實樸素的低調風格,《紙醉金迷》則更偏重於冷峻調子。(新浪娛樂評)
該劇劇情絲絲入扣,服裝美輪美奐,劇中熱炒黃金的情節,深刻折射了社會現狀,具有強烈的批判和警示作用,尤其女主角田佩芝一生坎坷的命運,更是讓觀眾揪心之餘倍感唏噓。(搜狐娛樂評)
小說《紙醉金迷》中沒有唯美與清純,沒有傳奇與痴情,銅臭味道刺鼻,眾生百態扭曲,灰暗而冷漠,這樣的故事,在趣味上必然會大打折扣。雖然著重在於表現原著中的黃金投機,但編劇還是對原著進行了近乎面目全非的整改,不僅在情節上大幅度改動,連人物都改得難以辨認。編劇把原著豐富成一個有始有終的故事,本來是一個女人的墮落史,演變成了由三個女人湊出的一場熱熱鬧鬧重慶戲。除此之外,朱四奶奶這個人物變得豐富,范寶華的形象比起原著也好了太多。原著中多次寫到地方口音,對白中又多次用方言表現,非常富有特色,因此該劇也把這些方言原封不動表現出來,夾雜著地方味道的普通話,把該劇的南國味道恰到好處的凸顯,自然熨帖。該劇是一部精緻描繪的工筆畫,只是更偏重於冷峻調子,整個氣氛中帶著絕望的陰鬱感覺,與主題相契合。即使在最奢侈迷醉的朱四奶奶小公寓,燈紅酒綠,也瞬間又轉化為平民區街頭巷尾,或是重慶碼頭,帶著藍灰色的冷冷城市味道。在整個故事中,該劇保持了冷調子的客觀不帶情感的講述,從教科書版的“歷史”說明一點點代入故事發展的“現實”場景,一直到最後幾集矛盾大爆發,黃金投機生意崩潰,才有了每個人物更多的情緒表露,在高潮中收場。(新浪娛樂評)
張恨水的小說《紙醉金迷》沒有吸風飲露、羽化成仙的飄逸,這部“
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寫得相當“現實”,從生活中走出來的飲食男女似乎都有著灰色的性格與人生,一點也不浪漫,唯有讓人窒息的真實。相比之下,該劇卻給人以驚喜,那些在原著中讓人昏昏沉沉、壓抑不已的角色都被抹上了一縷或雅或俗的濃烈色彩。改編后的劇情少了一分無奈,多了一分無情,結尾處情感更如火山噴發,不少情節讓觀眾潸然淚下:袁園的遺像在曾經的愛人和朋友面前緩緩經過,朱四奶奶最終葬身火海,窮困潦倒的魏端本在街上支起了煙攤,小娟娟在憔悴的爸爸身邊唱起“我的好媽媽”,田佩芝明白丈夫對自己的愛后撞向了汽車,魏端本從此變得癲狂。該劇將一切朦朦朧朧的線索推向了極致,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人物命運的起伏都跌宕得讓人心跳不止。應該說,張恨水的《紙醉金迷》不好改,一無才子二無佳人,沒有故事性更無結構性,人物的出現和情節的跳躍往往突兀到讓人目瞪口呆。將這樣一部“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難度不小,而該劇卻鮮有批評聲,對改編作品甚為挑剔的張恨水之子張伍也褒揚有加。該劇基本上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內核,高度濃縮提煉了原著的人物、事件,看來該劇被譽為“張恨水改編最成功之作”是名副其實。(《羊城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