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萊維特
海倫·萊維特
2009年3月29日,被譽為紐約最偉大的街頭攝影家之一的海倫·萊維特(Helen Levitt)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家中去世,終年95歲。雖然布列松喜歡她的作品,沃克爾·埃文斯也一向捧她,美國攝影師海倫·萊維特(Helen Levitt)的名聲卻遠遜於這兩位大師——這或許是因為,窮盡一生,她只拍攝一種題材:紐約街頭。近日她在睡夢中於曼哈頓逝世,卻為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厚的記憶:60年的街頭歷史。
海倫·萊維特
但萊維特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看了布列松的作品展后,她決定擺脫大視角相機,轉而對布列松直角取點的35毫米萊卡產生了興趣。從此以後,利用現有光線拍攝動態性的東西,就成了她慣用的手法。水、窗戶,甚至,她所拍攝的一組吹肥皂泡沫的女孩的“肥皂泡”,都被她當做稜鏡,進行兩面的折射。彷彿她有一種特殊技能,能以一種友好卻不唐突的方式說服兒童忽視她的存在,或是故意在她面前炫耀。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拍攝的一組紐約街頭的兒童圖像,是萊維特最為著名的作品。193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有萊維特的作品展出,這是她的作品首次公開亮相。1943年,她舉辦了生平首次個展。之後從60年代開始,她又先後舉辦了兩次大型個展和集體展,利用其創作成就,成功掀起了一股“女權主義”浪潮。
1959年萊維特開始拍攝彩色照片。但她依然堅持她那種蒙昧而易逝的獨特性。在那時,用現代藝術博物館高級攝影館長的話說,她就是一個“先鋒”。
在海倫萊維特漫長的一生里,許多人都想向她了解一些有關她拍攝的照片。她總是拒絕,以至於最後不得不發布與之相關的聲明。“我笨嘴笨舌,拙於言辭”她說道“我通過照片來表達自己思想”或“如果我能說出來,我就不用拍照片了”。結果是在職業攝影師和她的撲克牌友圈子外,幾乎沒有人知道她的大名,而這卻是她最想要的。海倫萊維特孤身一人和她的虎斑貓貝奇生活在一起。在她死後,僅有的一張個人照片被公布,她看起來不太漂亮,頭髮有點亂,厚厚的嘴唇,看起來滿臉愁容。這張照片是她在50歲以後拍的,看起來好像是相機激怒了她。一些緊追不捨的採訪者,會跟蹤她到第十三號街沒有電梯的棕色老年公寓的四樓。她在這裡居住了大半輩子了,樓梯從來沒給她添麻煩,即使是在她患有坐骨神經痛和讓她感覺終日搖晃的內耳神經失調。在她任人生最後的十年裡,她發現她的老徠卡變得越來越重以至於不能隨身攜帶。她不得不使用輕便的賓得自動相機,這是一個悲傷決定。1935年的一天,她從亨利卡迪爾布列松那裡得到靈感開始使用35mm徠卡相機后,開始在科佩爾碼頭開始拍照,。布列松本人也是海倫萊維特攝影作品的仰慕者。不過海倫覺得,任何將她和布列松相提並論,都是荒謬的。
她的照片大多都是在紐約的西班牙黑人住宅區和下東城地區拍攝。在20世紀的30到40年代,她使用黑白銀鹽膠捲拍攝;在60到70年代,用彩色染印沖洗出彩色照片。在這期間,她還投身於電影製作一段時間,她的主題恆久不變的,那就是紐約的街景。除了1941年曾到墨西哥短暫旅遊外,她一生找不到更合意的攝影主題。城市的表情,街道的語言,用意識 形態和符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人類生存在城市中的氣息是那麼平和與溫馨。攝影師用自己的鏡頭展示給觀眾。
海倫·萊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