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峪舊石器遺址
峙峪舊石器遺址
峙峪舊石器遺址,位於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距今約2.8萬年,出土文物非常豐富,石製品約15萬件,創造了中國舊石器時代最為出色的的獵馬人文化。
目錄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發現了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據C14同位素年代測定,峙峪遺址的絕對年代距今約2.8萬年。峙峪遺址的出土文物非常豐富,石製品約15萬件,還出現了比較進步的間接打制產品,如扇形石核和小石葉。有一件石墨做成的穿孔裝飾品,光滑的一面和邊緣都經過磨製,摩擦痕迹很清楚,它表明遠在2.8萬年前,鑽孔和磨製技術已在中國出現。同時,這些石器標誌著典型細石器雛形和複合工具的誕生。通過對峙峪遺址出土動物化石研究表明,發現在面積不大的發掘範圍內有眾多的馬類獵獲品,實為舊石器遺址之罕見,因此峙峪人又被譽為“獵馬人”。峙峪人以弓箭和棍棒捕獲這些草原動物,從事以狩獵為主的生產活動,創造了中國舊石器時代最為出色的的獵馬人文化。
山西舊石器晚期后一階段文化,是中國最具代表的幾個細石器文化之一。它是由近20個地點構成的遺址群,散佈於中條山主峰歷山東麓的山間盆地邊緣。因沁水縣下川附近發現最為豐富,被命名為“下川文化”。據C14年代測定,距今約23000~16000年。山西境內的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除下川遺址外,還有1964年在呂梁山西麓的黃河東岸地區發現的“薛關遺址”(在蒲縣薛關村昕水河右岸)、1980年發現的“柿子灘遺址”(在吉縣清水河畔),以及偏關縣及與其接壤的內蒙古准格爾和清水河一帶的數十處地點。它們距今時代大致相同,約13550±150年,文化面貌也基本一致,石器的加工技術和形制風格與下川文化也都有或多或少相近之處。但是,它們出土的典型工具是各式各樣的尖狀器和刮削器,這說明當時的人類已掌握了修整獸皮、縫製獸皮禦寒的技能。最有價值的是,在柿子灘遺址發現了兩幅山西迄今發現最早的岩畫,均以赭紅色赤鐵礦粉末塗繪而成,一幅為裸體女性圖,一幅似狩獵格鬥圖或舞蹈圖。這一發現,說明當時的人類已有了用圖畫形式反映生活的要求,有了豐富的精神文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