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魚

佛教中的神魚

摩羯魚為佛教中的一種神魚,龍首魚身,其地位類似中國的河神。

出處


摩羯魚
摩羯魚
大藏經《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語也。海中大魚,吞噬一切。”隋唐至元,時有以摩羯魚為紋飾,其中以唐遼金銀器及宋時耀州窯瓷器最多。以玉雕琢的摩羯魚較為少見。
大智度論》卷七云:“昔有五百估客入海探寶,值摩伽羅魚王開口,海水入中,船去駛疾。船師問樓上人:‘汝見何等?’答言:‘見三日出,白山羅列,水流奔趣入大坑。’船師言:‘是摩伽羅魚王開口,一是實日,兩日是魚眼,白山是魚齒,水流奔趣是入其口。’”印度神話中,摩羯魚是水神(Varuna)的坐騎。
描繪摩羯魚的傳統來自印度,摩羯魚是鱷魚形象的變化發展。最早的摩羯魚造型可以在公元前100年印度山奇大塔的塔門裝飾中找到。
在藏族繪畫史一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摩羯魚也在不斷變化著,後來又與漢地的龍結合而為“長鼻龍”多見於寺院金項的四角,近現代終被漢族的龍形象徹底替代了。

主要文物


銀碗

銀碗
銀碗
汪夫人墓出土的文物最多,也最精美,其中引人注目的當數一個製作精美的銀碗。銀碗底部四周是聯珠紋,中間是兩尾錘出來的摩羯魚,兩隻摩羯魚細節非常精細、栩栩如生。此外,銀碗的中間位置以及碗口也有精美的紋飾,有西番蓮、細密的魚子地、纖細的漩渦紋、短密的細線等。

遼和闐白玉摩羯魚

遼和闐白玉摩羯魚
遼和闐白玉摩羯魚
這件遼代玉摩羯魚,長6.2厘米,高3.8厘米。為闐白玉琢制而成,局部受紅褐色浸蝕。形態為龍首魚身,龍首發后披,龍頭上出獨角,鼻腔凸起,上唇上翹出尖,與上卷的下唇形成一個三角形穿孔。陰刻口角線很深,眼部呈管鑽狀圓眼,眉毛用細密的陰刻短線表示。龍體作魚形,上有背鰭,胸鰭化作雙翼呈展翅飛翔狀,臂鰭較小用細小陰刻線表示,尾部分叉,體表刻斜網格狀紋表示魚鱗,魚背與腹之間有一長方形穿孔可供佩戴。摩羯的形象是幾種動物拼湊而成,由此可見印度的摩羯與中國的龍、鳳、麒麟一樣均屬憑想象集中數種動物為一體的紋飾。這種紋飾大約出現於公元三世紀中葉,公元四世紀傳入中國。《洛陽迦藍記》記載有如來作摩羯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以肉濟人處,起塔為記。摩羯以肉濟人達十二年之久,所以,以摩羯為紋飾做成金銀器或玉器表達了人們希望藉此可以得到如來的恩惠和保護。摩羯紋器物目前考古發掘最早出現於隋開皇二年(582年)李和墓的石棺上,盛行於唐代、遼代,它仍保留了印度的原創風格。此件玉摩羯魚與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及故宮所藏遼代玉摩羯魚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一件難得的遼代藝術珍品。
遼三彩印摩羯魚紋扁壺
遼三彩印摩羯魚紋扁壺
開封官鏡(鏨字)摩羯魚
開封官鏡(鏨字)摩羯魚
唐金花銀盤
唐金花銀盤
遼金 摩羯魚
遼金 摩羯魚
宋遼 摩羯魚金耳墜
宋遼 摩羯魚金耳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