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

詞語釋義

亂世(luàn shì),漢語辭彙,指混亂不安定的時代,也指擾亂社會。

該詞出自《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亂世,持續時間不一,均對社會造成了重大破壞,也深刻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基本解釋


1. [troubled times] 騷亂、不太平的世道
苟全性命於亂世。——諸葛亮《出師表
亂世英雄
《亂世佳人》
2. (《飄》的電影譯名)

詳細解釋

1. 混亂不安定的時代。
①《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②唐杜甫《宿鑿石浦》詩:“窮途多俊異,亂世少恩惠。”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專憑風景來說,這裡真值得被稱為亂世的桃源。”
③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2. 擾亂社會。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七回:“他曾經彈劾過 強學會 偽學亂世,所以反對主張變法的人.”

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亂世,持續時間不一,均對社會造成了重大破壞,也深刻影響了歷史的進程。例如秦末農民戰爭(含楚漢戰爭)、西漢末期(王莽新朝)到東漢初期的一系列戰爭、東漢末期(184年黃巾起義始)到魏蜀吳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222年孫權稱王)這一時期、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十六國、隋末農民起義及大唐統一戰爭、安史之亂與藩鎮格局、五代十國更迭、兩宋之交(金人南侵與抗金戰爭)、元末農民起義和大明盪刈群雄、明末農民戰爭與滿清入主中原。不破不立,亂世也是治世乃至盛世的序曲。
《荀子。樂論第二十》:亂世之徵(驗也跡也象也),其服組(華麗),其容婦(柔媚),其俗淫(放亂緃恣),其志利(求財),其行雜(不一),其聲樂險(喜好邪怪),其文章匿而采(邪慝誇誕),其養生無度(安樂無節),其送死瘠墨(吝默),賤禮義而貴勇力(無禮則逆無義則亂),貧則為盜(竊貨曰盜),富則為賊(害良曰賊)。治世反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