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創辦於民國37年(1948年)春,由羅氏辦的“通時小學”與黃、周、丘等姓辦的“達務小學”聯合改辦成興寧縣縣立第五中學。
大坪中學的前身是興寧縣縣立 第五中學,創辦於 民國37年(1948年)春,是一所山區農村初級中學。校 址設在大坪圩東北角的山坡地上,曾兩次辦過完全中學。目前學校佔地面積75畝,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200多人,教職工105人。
20世紀40年代末,當地的一些開明人士曾提出把 羅氏辦的“通時小學”與 黃、周、丘等姓辦的“達務小學”聯合辦一所中學。1948年春,通時小學和 達務小學聯合,把達務小學改辦成興寧縣縣立第五中學。
建國后
1949年興寧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后,學校更名大坪中學。1952年下期,學校納入國家編製,擴建了辦公廳(現在的“地理園”),四座教學院落,一個廚房,開闢了運動場。1959年“大躍進”年代,學校增辦了高中部,在學校西北角又擴建了兩座平房院落,同時建了一個小禮堂(現已拆除)。1962年,首屆高中生畢業。1963年,高中部停辦。1965年至1982年,學校又辦成“二、二制”的完全中學(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983年始學校復回三年制初級中學。1992年,前身為大坪農業中學的大坪職業中學(原址在八斗種)遷徙校址,併入大坪中學。2005年後停辦職業高中。
1986年9月,學校開設蘭亭分教處,1990年9月,蘭亭分教處獨立,創辦蘭亭中學。1990年9月又開設吳田分教處,1993年8月吳田分教處又獨立,創辦吳田中學。
新時代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起,大坪中學為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創辦等級學校的目標,開展了四個階級的學校基本建設。1989年至1991年,改造危房校舍,拆除了老校舍西院(即原“法瑛公祠”)改建成一座三層12個教室的教學大樓“育英樓”。 1994年末至1995年初,原珠海市拱北海關基建處長羅可風捐資10.5萬元,興建了圖書館。在大坪鎮政府撥款支持下,又興建了一棟三層的教師宿舍樓“文和閣”,同時,對最早的校舍東院的樓棚木板拆除,改造成鋼筋水泥樓板。1996年初至1998年底期間,原省武警總隊副政委周碩寰大校引進資金72萬元、及大坪鎮政府撥款、鄉賢校友的贊助等,共籌集312萬元進行校園建設,新建和改造了學校門樓、師生食堂、教師住房、“瓊林院”、“周碩寰讀書廊”、第二運動場(面積近5千平方米)、校友鄉賢樓、校園自來水、校道硬底化等工程。校容校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1999年至2002年,大坪中學為創辦等級學校,興建了地理園,改造了生物園,裝備了電腦室,為上等級學校提供了硬體設施。2002年5月被評為“興寧市一級學校” 。
2005年,旅台鄉賢羅碩番先生捐資20萬元在東院原址興建碩番樓。2006年,上級撥款在六院原址興建教師宿舍樓。2008年,上級撥款在五院原址興建兩層教學宿舍樓。2012年,上級撥款在一、二院原址興建教一棟三層教學大樓(1300平方米),徹底消除了危房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