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樹

象牙樹

象牙徠樹,常綠小喬木,株高可達5公尺,葉互生,倒卵形,全緣,厚革質。雌雄異株,花腋生,乳白色,春、夏間開放。果實橢圓形,熟果由橙黃轉紫紅。性強健,枝葉密生,果實玲瓏可愛。屬中國所特有。

形態特徵


象牙樹
象牙樹
常徠綠小喬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或帶黑色;小枝纖細,帶灰色,有柔毛或硬毛至變無毛,有散生的皮孔;芽狹長圓形或錐尖狀,有棕色伏柔毛或粗毛。
葉革質,倒卵形,長2-4厘米,寬2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常微缺,基部漸狹或鈍,邊緣微背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綠色。中脈在上面成淺槽狀,下面明顯凸起,側脈每邊5-7條,細弱,多數不明顯。葉柄長約2毫米,有毛或變無毛。
花雌雄異株。雄花序有花1-3朵,密被伏柔毛。雄花小,近無梗,花萼、花冠均3裂。花萼密被毛,花冠帶白色或淡黃色,外面有毛;雄蕊通常6-12枚,退化子房密被粗硬毛。雌花無梗或近無梗;花萼3-5裂,外面薄被絨毛,裂片有睫毛;花冠管狀鐘形,有柔毛;無退化雄蕊;子房卵形,密被粗硬毛,極少近無毛,3室,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短,頂端略3裂。
果橢圓形,長8-13毫米,直徑約8毫米,成熟時禿凈,頂端有短尖頭,有黑色的種子1顆;宿存萼杯狀或鍾狀,直徑約6毫米,高3-5毫米,外面有柔毛或禿凈,裡面有絹毛或近無毛。

生長環境


花期:於晚春至初夏時期開花
管理:性喜高溫、濕潤和半陰環境。其性甚耐鹽、抗風力強

分佈範圍


產台灣省南部的恆春半島和蘭嶼;不多見,生於海岸闊葉常綠林中,台北有栽培。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有分佈。
分佈:原產台灣恆春及蘭嶼海岸林,分佈澳洲、印度、琉球、馬來西亞

主要價值


材黑色,堅重緻密,磨之有光澤,用途和烏木相等,可作小用具、手杖等。木材深埋地下日久,漸起化石作用,質地更加堅重,顏色也更暗,即“陰沉木”的一種,是有名裝飾用材。
由於象牙樹生長緩慢,心材深黑色具光澤、質地堅硬、比重大於水,若本種木材久埋於地下,則可使其質地更為堅硬、成色愈暗,為「陰沉木」的一種,是優良的工藝用材,可作為裝飾及觀賞,是庭園美化、盆景之優良樹種;也可制印材或手杖等。

繁殖技術


繁殖以扦插為主,扦插法用技插或芽葉插,極易生根,一年四季均可在室內扦插。夏季扦插,溫度保持在18~25℃時,2~3周即可生根。夏季也可在室外大田育苗。

管理技術


培養土用壤土和腐葉土混合併施以經腐熟的農家肥。由於其生長迅速,栽培時應做到水肥充足,除施基肥外,每月至少追施稀薄肥水1次,夏季應給予充足光照。盆栽一般2~3年根據生長狀史換盆1次。其次,因橡皮樹葉片大而繁茂,呼吸蒸騰作用強,應經常用清水噴淋葉面,也可用啤酒擦洗,可起到增肥作用,使葉片油綠光亮。

栽培管理


施肥
成齡樹,4月中旬株施尿素1.5kg,6月份株施磷酸二氫鉀1.5kg。可結合澆水施少許複合肥或有機肥。秋後施基肥,穴施、溝施均可,株施農家肥50kg、過磷酸鈣 1.5kg、草木灰3kg,將其調合均勻后填到溝內,並澆水壓實。每年都應改變施肥位置。
修剪
定植高度以1m左右為宜。剪口用塑膜包緊,剪口下留4~5個芽。疏剪部分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對細弱枝適當回縮。

生長特性


生長緩慢,耐熱、耐早、耐陰、耐鹼、耐瘠、抗風、易移植。

盆栽栽培


1、洗凈。準備好新鮮的成熟果實,用清水洗乾淨。
取種子。用指尖輕輕擠壓果實,裡面的種子就會自然被擠出來,果實內會有一兩顆種子。
3、泡水。取出種子后要立即泡水,大約泡七天,天天換乾淨的水,芽點變黑的種子就要捨棄。
4、排列。排列三要素:(1)用鑷子將芽點的部位朝下植入。(2)由外而內,將種子一顆顆排列在培養土上,間距約0.1厘米。(3)選擇大小相同的種子為佳,若有大顆的種子盡量排在中間。
5、噴水。將種子與培養土來回噴水約三圈至完全濕潤。
6、鋪麥飯石。輕輕鋪上麥飯石,均勻鋪至完全看不到種子。
7、發芽。種子植入土裡后,兩天噴一次水即可,但要定時定量:如果你習慣早上澆水,就最好固定在早上給水;若習慣睡前澆水,那就固定晚上給水。兩天一次,每次約噴三圈即可。葉子成長之後,噴水位置是盆栽表面。
8、整理。將外殼取下。先噴水,再將嫩葉上種子的外殼取下,取不下來的請不要勉強,過幾天再取。種子在長根的時候,會撐開土壤,原本鋪在種子上的麥飯石會被撐開,這時請用鑷子將麥飯石填補回去。

景觀用途


樹形古樸,生長慢,屬低維護優良樹種。適作因景樹、綠籬樹,易終剪成型。庭因、校園、公園,均可單植、列植、群植美化。尤適於海濱地區造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