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廟

印度尼西亞景點

在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三寶壟市有座三寶廟,那是華僑、華裔和當地人為紀念中國明朝傑出的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而建造的。三寶廟坐落在三寶壟市西南10餘公里處,背枕迭迭群山,面前綠山環繞,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椰林交翠的碧野上。廟宇富有濃厚的中國建築風格,入口處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牌樓,樓檐金碧輝煌,呈扇形翹起,顯得堂皇秀麗。供有鄭和佛像的大殿,由四根硃紅色的高大圓柱支撐,殿頂呈傘開,頂上的紅琉璃瓦在陽光下特別耀眼。殿四周欄環繞,形成一段別緻的迴廊。殿內設有祭壇、銅香爐,供朝觀者上香之用。

歷史


(圖)三寶廟
(圖)三寶廟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北岸,有一個濱海傍山的古老名港三寶壟市,三寶廟就坐落在這個城市的西部約10公里處,是一座與當地其它寺廟風格迥異的中國式古廟。這座古廟是500多年前中國和印尼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
1405年,中國明代傑出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曾經到過三寶壟,他用帶去的瓷器、絲綢、金銀和銅鐵器換取當地特產,與印度尼西亞人民開展和平貿易,進行友好交往。後來,廣大華僑以及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鄭和,在相傳當年他率領船員登岸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名為三寶廟的廟宇。三寶廟建在望安山(獅頭山)山麓,背山面海,富麗堂皇,建築風格獨特。古色古香的高大廟門莊嚴肅穆,美觀大方,廟門正上方鑲嵌著“三寶聖祠”的石匾。

簡介


(圖)印尼的三寶壟三寶廟內仿製的鄭和寶船
(圖)印尼的三寶壟三寶廟內仿製的鄭和寶船
坐落在三寶壟市西北郊的三保廟,歷史上幾經修葺,延續數百年。這裡記載了印尼華人對鄭和航海功績的追思以及他們艱苦創業、融入當地社會的歷程。寺廟依山而建,紅牆碧瓦,斗拱飛檐,四周樹木蔥蘢。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三保廟正進行大翻新。以往放置在正門口的石獅、石像都被保護起來。三保廟主體三保洞,凹入山中,光線陰暗,僅十多平方米大小,“三保大人”塑像就供奉在這裡。廟祝介紹說,真正的三保洞還在地下,因被地下水沉浸,年久失修,所以將塑像移到這裡,等新三保廟落成后再重新安放。
三保廟內隨處可見鄭和“遺跡”。洞前一口直徑3米多的三保井,據說是當年鄭和親手挖掘。井水被視為聖水,可“抵禦百病”。另一處配亭內供放著兩米多高的大鐵錨,據稱是鄭和船隊當年所用之物。庭院里一條石船,船體斑駁。船中一棵榕樹長得枝繁葉茂。印尼有家報紙報道說,榕樹盤根錯節,象徵著鄭和船隊纏繞著的鐵鏈。
三保廟帶有多種宗教的痕迹。每年的祈禱活動中有道教節日,也有伊斯蘭教節日。廟內還供奉有儒教聖人孔夫子的塑像。新三保廟主殿高三層、25米,用90根粗大柱子支撐,不建圍牆,吸收了伊斯蘭的建築風格。三保廟的這一特點,既有東南亞華人背景多元化的原因,也表現出華族與原住民的交往和融合。

建築結構


(圖)印度尼西亞三寶廟
(圖)印度尼西亞三寶廟
現在的三寶廟經修葺仍保持完好,其建築風格完全是中國式的,有曲折的廊檐,高聳的紅柱子和寬敞的門庭。每天都有不少善男信女來向三寶公頃禮膜拜,求籤問卜,香火不斷。在主廟附近的一棵大榕樹下,矗立著一座小廟,廟內有三個房間。左邊房間內展示著一個古舊的巨錠,據說是鄭和船中的遺物。中間的房間內懸掛著中國聖人孔子的畫像。右邊房間則為紀念犧牲的百名中國水手而設。離榕樹不遠,有一處樹根突起,據說這就是古錠原來的所在。此古錠已為歷史遺物,但不少當地人前往向它膜拜,相信它具有魔力。非常有趣的是,這裡求籤的籤詩雖用印尼文撰寫,但所寫的內容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愛情或戰爭故事。
大門兩旁佇立著兩隻石獅子和兩個石雕古裝中國人像,廟門檐面鋪蓋著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大門上的對聯立意含蓄,書法清秀。上聯是“滇人明史風來世”,下聯是“井水洞山留去思”。廟內庭院寬敞幽深,樹木蔥蘢,典雅幽靜。院中有福興廟、船舡爺廟,還有古墓和鄭和用過的巨錨和關刀。寺院內有一岩洞,取名“三寶洞”,不足10平方米,圓形,裡面供奉著一尊三保太監的全身像。
這裡香煙繚繞,燭火長明,每逢陰曆初一、十五,求籤問卜、祈求保佑的香客更是絡繹不絕。洞中的香案下有一口方形古井,叫做“三寶井”,水清見底,甘甜解渴。據說喝了三寶井的“聖水”,可以消災納福,所以遊人至此,不但自己要喝上一碗,還要灌滿一壺帶回家去,送給家人或鄰居好友共飲。當地人為了紀念鄭和這位和平通商的使者,把相傳他抵達爪哇的日子(陰曆六月十三)定為三保太監紀念日,每年這一天,各地的華僑、華裔常遠道來三寶壟、三寶廟參加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並舉行盛大的“廟會”,這種風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三寶洞


三寶廟內,最富有魅力的是那充滿神秘色彩的三寶洞。此洞約有一百平方米,洞口矗立著三尊鄭和銅像,洞中的香案下有一口方井,叫三寶井,一股清泉,終年潺潺流淌,水清見底,甘甜可口。據當地老一輩華人傳說,用這股清泉洗濕衣裳,將來死後,這個人的亡靈就能返回唐山故土。

進香祭奠


(圖)印尼三寶壟正在新建一座新的三寶公廟
(圖)印尼三寶壟正在新建一座新的三寶公廟
到三寶壟進香者多為華人或華裔。他們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每逢春節、元宵節以及三寶太監首次抵達此地的日子,都要前來燒香。進香之日,人們往往簇擁著一匹精心製作的高頭“駿馬”向三寶廟走來,以示三寶太監的亡靈騎乘“駿馬”前來故地重遊,為民消災降福,使人合家歡樂。“駿馬”在廟宇前繞行三周,然後方進入廟內。此時,朝觀者跪拜在三寶太監佛像面前,一面磕頭,一面口中念念有詞。不久,樂曲聲四起,人們開始表演中國傳統的獅舞和龍舞。
中午時分,祭奠儀式開始。人們排成一條長龍,把一柱柱燃著的香輕輕插進香爐內,燃著的蠟燭把整座廟宇照得通亮。虔誠的信徒們面容肅穆,哺哺細語,祈求三寶太監大發慈悲,保佑他們萬事如意,全家幸福。禱告畢,有些人在事先準備好的容器里抓把香爐灰,再裝入少許三寶洞內的泉水,帶回家服用,以求驅邪避災;亦有人向廟內僧人索取寫有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事迹的黃顏色書籤,企望從中預見人生的福祝吉祥。據廟內僧人介紹,自此廟興建以來,每當朝觀期間.整個廟宇人山人海、比肩繼踵,熱鬧非凡。

影響


中爪哇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會主席李伯圖說,三保廟不斷擴建,香火旺盛,代表海外華夏子孫對中華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儘管史書上有更早的記載,但當地華人還是願意把鄭和下西洋看作祖先移居印尼的開始。
廟內一座鄭和紀念碑記載了他們的感激之情:“鄭和……受命以來,……宣揚文化為主旨,所到之處,備受各國歡迎,且派使臣往還,藉作題報之誼,五百年來邦交弗替,故吾僑來此謀生者絡繹不絕。”據李伯圖介紹,每到農曆六月二十九(相傳鄭和首次來到三寶壟的日子),來自印尼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聚集三寶壟,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其中一項是把供奉在歷史悠久的大覺寺內的鄭和塑像,由眾人抬著到三保洞遊行,隊伍可長達幾公里,場面異常熱烈。
不僅華人,印尼其他族群的人們也對鄭和充滿尊敬。李伯圖說,中爪哇省長馬羅提揚托認為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和平交往的使者。

重大意義


印尼爪哇三寶廟的鐵鑄巨錨
在印尼爪哇島三寶廟庭院中有一個古色古香的配亭,亭內放置一個高約2米的鐵鑄巨錨。此錨為鄭和船隊的遺物,當地華僑把它供在廟裡,朝觀者眾多,尤其是華商把它視為聖物,爭相向它朝拜進香。
正在協助南京電視台拍攝《鄭和下西洋》電視片的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鄭和研究》雜誌主編時平教授與記者在爪哇島不期而遇。他告訴記者,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之一就是肅清海盜,打通海路。
時平教授介紹說,鄭和下西洋前夕,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全盛時期,也是東南亞海盜活動猖獗時期。當時該地區的一些港灣、島嶼,乃至主要交通要道都成了海盜聚集和出沒的據點,並形成相當規模,經常襲擊、搶劫商船,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海上貿易。
當地的鄭和研究專家柯東海對記者說,鄭和是東南亞華商的保護神,他在解決東南亞地區海盜問題上立下了汗馬功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東南亞華商把供在三寶廟內的鐵錨看得很重,視若神靈。華商普遍認為,鄭和在600年前肅清了海盜,使得老一輩華商得以正常進行海上貿易,才有東南亞華商的穩定和發展。
據當地華商說,當時海盜中勢力最強的是陳祖義集團,人數眾多,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儼然是一個國家首腦,手執“偽銅印”,號令一方,並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船隊,搶劫番商,掠奪財物,甚至膽敢“潛謀邀劫”鄭和船隊,氣焰十分囂張。
鄭和船隊到達舊港,即今印尼的巨港,當時是三佛齊國的領土。元末明初,有很多華人飄洋過海,來此定居。海盜陳祖義定下了偷襲鄭和船隊的計劃,被舊港的華人施進卿獲悉后報告給鄭和。鄭和作好了應戰準備,陳祖義偷襲的船隊一到,就陷入了鄭和船隊的包圍圈。經過一番激戰,10艘海盜船被燒,7艘海盜船被俘,7000餘名海盜被殲,陳祖義被活捉,后被押送到北京處死。
當地華商稱,鄭和殲滅陳祖義海盜集團之舉,解決了東南亞海盜問題,在當時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首先,其保證了海上航道的安全暢通,促進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友好交往,維護了傳統的朝貢貿易。其次,維護了東南亞的穩定秩序,促進了該地區的繁榮,為保障東南亞人民和華人、華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再次,提高了華僑在僑居國中的地位,推動了華商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