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范

東漢末年議郎

張范徠(?―212年),字公儀,河內脩武(今河南獲嘉)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司徒張歆之孫,太尉張延之子。出身於名門世家,後來成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官員。性格恬靜樂道,不愛榮華、名利,他不追求官職,喜歡幫助窮人,家無餘財,內外的窮人、孤寡都十分敬重。對於外來所贈更始終不用,當張范死去后,將其全部歸還。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張范出生於東漢末年的官宦世家,祖父張歆為東漢司徒,父親張延為東漢太尉,家中頗有名望。太傅袁隗想讓女兒做張范的妻子,張范辭謝沒有接受。張范性情恬淡平靜,樂於守道,輕視功名利祿,徵召任命全不接受。後來其二弟張承(與吳國張昭的兒子同名)因董卓無度,想起兵以應關東軍,但其三弟張昭(與吳國輔吳將軍張昭同名)正好從長安來,對張承說:“現在想要誅殺董卓,眾寡懸殊,我們敵不過他;況且在一個早上倉促發動計劃,用田間農民作戰,士人平素沒有得到撫慰,兵士少有練習,難以成功。董卓倚仗兵力,不守正義,本來就不能持久。我們不如選擇一方,向其歸附,等待時機再行動,這樣做了,以後就可以實現我們的願望。”張承同意了,於是解下官印綬帶辭職,從小路回到家裡,與張范遷移到揚州避亂。

阻術稱帝

袁術備好禮物前去招請,張范自稱有病沒有前往,袁術也不勉強他。張范讓張承與袁術相見,袁術問道:“過去周王室衰頹,就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秦朝政治失敗,漢朝就接替利用其勢而興起。現在我憑藉土地廣闊、士民眾多的優勢,想要求取齊桓公那樣的福分,追隨漢高祖的足跡,怎麼樣?”張承回答說:“這事在於德行而不在強力。如果誰能推行德政,以此來統一天下人的願望,即使只憑著匹夫的資歷,而去成就稱霸稱王的功業,也是不難的。假如有超越本分的追求,冒犯天時而輕舉妄動,那眾人就會拋棄他,誰還能使他興旺呢?”袁術很不高興。這個時候,太祖將要征討冀州,袁術又問道:“現在曹公想以幾千人的疲憊士兵抵敵我的十萬大軍,可真是不自量力了!你認為怎麼樣?”張承隨即說道:“漢朝的德行雖然衰頹了,但它的天命還沒改換,現在曹公挾制天子以號令天下,即使與百萬之眾交戰也是可以戰勝的。”袁術臉色一變,很不高興。張承於是離去了。

效力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平定冀州,遣使召張范為官,但張范仍稱病,要留在彭城,另派張承見曹操,曹操便表他們為諫議大夫。
後來,張范之子張陵及張承之子張戩被山東賊擒獲,張范親自見山東賊要回二子,山賊便將張陵歸還。張范答謝說:“諸位把孩子還給我,這份好意是很厚重的。人的感情雖然偏愛自己的孩子,但我憐惜張晉戈的年齡更小,請允許我用張陵換回張晉戈。”山賊欣賞其人有義,將兩人一併放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征荊州北還,在陳與張范會面,被任為議郎,參丞相軍事,曹操對其十分敬重。
後來每當曹操出外征戰,便會留張范及邴原留在本地,與曹丕一同守衛鄴城。曹操囑咐曹丕說:““若有所舉動必須向這兩個人諮詢。”曹丕也對二人十分有禮。張范性格恬靜樂道,不愛榮華、名利,他不追求官職,喜歡扶危濟困,乃至家無餘財,孤人們對他都十分敬重。對於外來所贈更始終不用,當張范死去后,將其全部歸還。於建安十七年(212年)逝世。

歷史評價


曹操:“舉動徠必諮此二人。”
陳壽:“袁渙、邴原、張范躬履清蹈,進退以道,蓋是貢禹、兩龔之匹。”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家庭成員


祖父:張歆
父:張延
弟:張承、張昭
子:張陵、張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