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解性是指材料在特定試驗方法下在所規定時間內由細菌、藻類等微生物分解,若能達到指定程度,則認為該材料具有“生物分解性”,測定材料是否具有生物分解性,必須指定分析方法和測定環境,特別要指定必要的生物分解度。
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菌的代謝,是廢水中的有機物轉變成簡單有機物和無機物的處理過程,有機物的厭氧分解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產酸階段:異氧菌把存在於廢水中的複雜有機物轉化成水分子有機物(如有機酸,醇類等)和CO2,
NH3,
H2S等無機物;
產氣階段:
甲烷菌將小分子有機物分解成
甲烷和CO2、H20等,
厭氧分解過程。
(1)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生物分解,不增加環境負荷,是解決
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徑。普通塑料如常用的聚乙烯(如塑料袋)、
聚丙烯(如塑料餐具)、聚酯(如飲料瓶)等不能生物降解,在常用的垃圾處理方式即衛生填埋條件下,普通塑料將存在上百年以上。而生物分解塑料在堆肥條件下幾周內就可以完全分解,回歸自然。
(2)大部分生物分解塑料來源於以陽光和二氧化碳為能源和碳源的可再生資源,如澱粉和纖維素等,通過生物技術將澱粉和纖維素轉化成的聚合物。由於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生物催化的過程,不造成環境污染;生產出來的
聚合物又可以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完全降解。相對於普通塑料,
生物塑料可降低30%—50%石油資源的消耗,減少我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同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和水(植物光合作用將其變成澱粉),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於“京都協議”執行,是“綠色奧運”理念的完美體現。
(3)生物分解塑料可以和有機廢棄物(如
廚餘垃圾)一起堆肥處理,因此和一般
塑料垃圾相比,省去了人工分揀的步驟,大大方便了垃圾收集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