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5條詞條名為雪的結果 展開
- 自然現象
- 魯迅的散文詩
- 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五言絕句
- 漢語常用字
- 梁實秋散文
- 漢語漢字
- 《KOF》中主人公京的女友
- 帕慕克創作長篇小說
- 2010年杜雯媞演唱歌曲
- 《烈火如歌》中的悲情人物
- 動畫片《我叫mt》插曲
- 小說《黎明之曲》中主要角色
- 1999年發行純音樂專輯
- 潮與虎中人物
- 黃燦演唱的歌曲
- 尤袤詩作
- 小說《派遣戰鬥員!》角色
- 《月華劍士》中的人物
- 《擁抱太陽的月亮》中的人物
- 系列作品《東方Project》舊作角色
- 慶慶演唱歌曲
- 漫畫肥皂俠中的角色
- 動畫CENCOROLL CONNECT角色
- 加拿大詩歌
- 2016年拍攝的電影
- 張藝軍歌曲
- 鄧雯心演唱的歌曲
- 李文岫演唱歌曲
- 魔卡少女櫻中的卡牌
- 唐代張南史的寶塔詩
- 武藝演唱歌曲
- 張南史寶塔詩
- 司夏演唱歌曲
- 美國詩歌
- 秋天演唱的歌曲
- 王十朋詩作
- 詩
- 2008年艾達·波季奇執導的電影
- 伊朗劇情電影
- 韓紅演唱歌曲
- 許哲佩歌曲
- 王滔EP單曲
- 翟惠民演唱的歌曲
- 醜醜談楚然演唱歌曲
- 劉克莊詩作
雪
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五言絕句
《雪》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以《雪》為題,但其立意不在吟詠雪景,而是借題發揮,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怒和不滿,流露出詩人對廣大貧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雪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⑴盡:全。道:講,說。豐年瑞:瑞雪兆豐年。
⑵若何:如何,怎麼樣。
⑶宜:應該。
都說瑞雪兆豐年,豐年情況將如何?
長安城里有窮人,我說瑞雪不宜多。
有一類詩,剛接觸時感到質木無文,平淡無奇,反覆涵詠,卻發現它自有一種發人深省的藝術力量。羅隱的《雪》就是這樣的作品。題目是“雪”,詩卻非詠雪,而是發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議論。絕句長於抒情而拙於議論,五絕篇幅極狹,尤忌議論。作者偏用其短,看來是有意造成一種特殊的風格。
瑞雪兆豐年。辛勤勞動的農民看到飄飄瑞雪而產生豐年的聯想與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華的帝都長安,這“盡道豐年瑞”的聲音就頗值得深思。“盡道”二字,語含譏諷。聯繫下文,可以揣知“盡道豐年瑞”者是和“貧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們。這些安居深院華屋、身襲蒙茸皮裘的達官顯宦、富商大賈,在酒酣飯飽、圍爐取暖、觀賞一天風雪的時候,正異口同聲地大發瑞雪兆豐年的議論,他們也許會自命是悲天憫人、關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為是此輩“盡道豐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問:“豐年事若何?”——“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怎樣呢?”這是反問,沒有作答,也無須作答。“盡道豐年瑞”者自己心裡清楚。唐代末葉,苛重的賦稅和高額地租剝削,使農民無論豐歉都處於同樣悲慘的境地。“二月賣新絲,五月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這些詩句對“事若何”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但在這首詩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藝術力量。它好像當頭一悶棍,打得那些“盡道豐年瑞”者啞口無言。三、四兩句不是順著“豐年事若何”進一步抒感慨、發議論,而是回到開頭提出的雪是否為瑞的問題上來。因為作者寫這首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抒寫對貧者雖處豐年仍不免凍餒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談豐年瑞者投一匕首。“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好像在一旁冷冷地提醒這些人:“當你們享受著山珍海味,在高樓大廈中高談瑞雪兆豐年時,恐怕早就忘記了這帝都長安有許許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盼不到“豐年瑞”所帶來的好處,卻會被你們所津津樂道的“豐年瑞”所凍死。一夜風雪,明日長安街頭會出現多少“凍死骨”啊!“為瑞不宜多”,彷彿輕描淡寫,略作詼諧幽默之語,實際上這裡面蘊含著深沉的憤怒和熾烈的感情。平緩從容的語調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雋的諷刺和深沉的憤怒在這裡被和諧地結合起來了。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是很難辯論清楚的,何況這根本不是詩的任務。詩人無意進行這樣一場辯論。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詩里沒有直接出現畫面,也沒有任何形象的描繪。但詩人的形象卻非常鮮明,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從這裡可以看出,對詩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過分偏狹的理解的。
《堅瓠集》:今人諺語多古人詩。“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曹子建詩。……“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羅隱詩。“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馮道詩。“在家貧亦好”,戎昱詩。
《唐人絕句精華》:此仁者別有用心,乍尋常但描寫雪色、寒氣者不同。
羅隱(833—909),唐末文學家。本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一作餘杭(今屬浙江)人。少時即負盛名。但因其詩文好抨擊時政,譏諷公卿,故十舉進士不第,乃改名隱。黃巢農民起義爆發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后歸鄉依鎮海節度使錢鏐,深得錢鏐賞識。公元887年(唐光啟三年),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公元906年(唐天祐三年),充節度判官。公元908年(後梁開平二年),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運使,不久病卒。羅隱生活於動亂年代,又久受壓抑,詩工七絕,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故少數作品能流傳於民間。有詩集《甲乙集》十卷傳世。
羅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