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

中國古代王爵稱號之一

梁王,中國古代王爵稱號之一。

一為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又名梁國)國君稱號,即梁王,又名魏王。二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號之一,始於漢朝彭越,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其中彭氏1人,劉氏21人,呂氏1人,曹氏1人,孫氏1人,司馬氏8人,石氏1人,乞伏氏1人,拓跋(元)氏2人,蕭氏8人,可朱渾氏1人,沈氏1人,李氏4人,武氏1人,朱氏2人,柴氏1人,耶律氏7人,完顏氏2人,孛兒只斤氏5人,札剌兒氏1人,張氏1人。

著名的梁王有西漢彭越,劉武,西晉司馬彤,南北朝時期的蕭氏諸梁王(蕭衍,蕭詧,蕭銑等),唐武三思,朱全忠,遼國諸帝,金完顏宗弼,元甘麻剌,把匝剌瓦爾密等。

戰國


魏國,即梁國,戰國七雄之一,國都大梁,其國君魏罃於前334年,正式稱王,並於當年更元年。遂有魏王(梁王)一稱。由於梁王只是魏王之別稱,故不做詳細介紹,詳細內容見“魏王”詞條。
次序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數備註
1魏惠王魏罃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稱王,並於當年更元年
2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
3魏昭王魏遫前295年—前277年19
4魏安釐王魏圉前276年—前243年34
5魏景湣王魏增前242年—前228年15
6(魏王假)魏假前227年—前225年3
註:(魏王假)並非謚號,而是習慣性稱法。關於魏惠王的姓名,《莊子·則陽》作魏瑩,《戰國策》作魏嬰。

漢朝


西漢梁王

• 彭越
彭越(?一前196年),漢族,昌邑(今山東巨野,一說山東金鄉)人,字仲,楚漢戰爭時漢軍著名將領,西漢開國功臣,拜魏相國、建成侯,楚漢戰爭結束后又被封為梁王,都定陶。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后因被告發謀反,為劉邦所殺。
• 劉恢
劉恢(?一前181年),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后,立為梁王。16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有書寫是被呂后毒死),劉恢因此悶悶不樂,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謚為“趙恭王”。
• 呂產
呂產(?-前180年),碭郡單父縣人(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秦末和西漢初人物,漢高祖皇后呂雉的侄子。
• 劉揖
劉揖(?-前169年),漢文帝第四子。漢文帝即位,封他為梁王。好《詩》《書》,漢文帝愛他,超過其他兒子。五年一朝,一共三朝。在位十年,因墮馬而死,謚號 懷,無子,國除。第二年,他的太傅賈誼也內疚而死,劉武徙為梁王。
• 劉武
劉武(前184年?-前144年),西漢時期的貴族,與館陶公主、漢景帝同為竇太后(竇漪房)所出,漢文帝劉恆嫡次子。前178年,劉武與劉參、劉揖同日被漢文帝分別封太原王、梁王和代王。前176年劉武被改封為 淮陽王。前168年梁懷王劉揖逝世,卻無子嗣,劉武又被封改梁王。
前161年劉武奉命從首都長安前往梁國首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劉武在位期間曾帶兵抵禦七國之亂中吳王劉濞的進攻,功勞極大,后仗母后疼寵和梁國土地廣大準備爭奪皇儲之位。前144年10月病逝,葬於永城芒碭山。在位23年,謚號為孝,故號梁孝王。死後梁國一分為五。
• 劉買
劉買(?-前137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六代梁王。其父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母親是李太后。前144年,其父劉武死後,死後梁國一分為五:長子梁共王劉買;次子濟川王劉明;三子濟東王劉彭離;四子山陽王劉定;五子濟陰王劉不識。劉買襲位梁王,在位七年。前137年,劉買去世,謚號 恭或 共,他的兒子劉襄嗣位。
• 劉襄
劉襄(?-前97年),漢朝宗室,西漢第七代梁王。其祖父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祖母是李太后,父親是劉買,母親是陳太后。前137年,其父劉買死後,劉襄襲位梁王,在位四十年。他的王後任氏與李太后,有矛盾,爭梁孝王的酒樽,任氏被梟首。前97年,劉襄去世,謚號 平,他的兒子劉毋傷嗣位
• 劉毋傷
劉毋傷(?-前86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八代梁王。其曾祖父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前97年,其父劉襄死後,劉毋傷襲位梁王,在位十一年。前97年,劉毋傷去世,謚號 貞,他的兒子劉定國嗣位。
• 劉定國
劉定國(?-前46年),漢朝宗室,西漢第九代梁王。其高祖父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前86年,其父劉毋傷死後,劉定國襲位梁王,在位四十年。前46年,劉定國去世,謚號 敬,他的兒子劉遂嗣位。
• 劉遂
劉遂(?-前40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十代梁王。其先祖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前46年,其父劉定國死後,劉遂襲位梁王,在位六年。前40年,劉遂去世,謚號 夷,他的兒子劉嘉嗣位。
• 劉嘉
劉嘉(?-前25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十一代梁王。其先祖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前40年,其父劉遂死後,劉嘉襲位梁王,在位十五年。前25年,劉嘉去世,謚號 荒,他的兒子劉立嗣位。
• 劉立
劉立(?-3年),漢朝宗室,西漢第十二代梁王。前40年,其父劉嘉死後,劉嘉襲位梁王,在位十五年。多次故意殺人,與姑母園子私通,漢成帝、漢哀帝時都要治他的罪,但都沒有執行。後來他與漢平帝的外戚衛家合謀,被王莽發現,於公元3年,將劉立廢位,徙於漢中,劉立自殺,有子劉永。
• 劉音
劉音,漢朝宗室,西漢第十三代梁王。其八世祖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劉恆的次子,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劉音本來是沛郡的小吏。公元3年,梁王劉立被王莽廢位,徙於漢中,劉立自殺,公元5年,漢太傅、宰衡王莽立劉音為梁王,續梁孝王嗣。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一說公元8年農曆十二月王莽建立新朝),貶劉音為梁公。公元10年,廢劉音為民。

東漢

• 劉永
梁武帝 劉永(?-公元27年),西漢梁王劉立之子、漢文帝劉恆八世孫,梁國(史稱 劉梁)的建立者。最初稱 梁王,公元25年稱帝,公元25年-公元27年在皇帝位。他是中國新朝末期的割據者、東漢初期的傑出武將兼政治家,豫州梁郡睢陽縣人。其弟劉防、劉少公都是當時著名的武將。其子為梁末帝劉紆(公元27-公元29年8月在皇帝位)。
• 劉紆
劉紆(?-公元29年),中國新朝末年至東漢初期政治人物,豫州梁郡睢陽縣人。梁武帝劉永之子。其父被殺后,稱梁王,繼續與東漢對抗,不久,改稱梁國皇帝,是為梁末帝。
• 劉暢
劉暢,漢明帝之子,建初四年又汝南王徙封為梁王。公元72年-99年在位,謚號節。
• 劉堅
劉堅,梁節王劉暢子,公元99年-125年在位,謚號恭。
• 劉匡
劉匡,梁恭王劉堅子,公元125年-136年在位,謚號懷。
• 劉成
劉成,梁恭王劉堅子,梁懷王劉匡弟。劉匡無子,劉成由孝陽亭侯封梁王。公元136年-165年在位,謚號夷。
• 劉元
劉元,梁夷王劉成子,公元165年-181年在位,謚號敬。
• 劉彌
劉彌,梁敬王劉元子,公元181年-221年在位,曹丕代漢,封為崇德侯。

三國


曹魏

曹悌,曹魏宗室。任城王曹楷子,任城王曹彰孫,魏武帝曹操曾孫。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嗣元城哀王曹禮,六年(232年)改封為梁王。

季漢

劉理(?-244年),字 奉孝,涿郡涿縣人。三國時蜀漢昭烈帝劉備庶子,後主劉禪及甘陵王劉永的異母弟。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劉理被立為梁王。建興八年(230年),被改封為安平王。劉理於延熙七年(244年)逝世,謚曰悼王。

孫吳

孫壾(音莽),吳景帝孫休第三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吳末帝孫皓元興元年(264年)封為梁王。

晉朝


• 司馬肜
司馬肜(?—302年),字子微,清減修身,恭謹謹慎,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晉武帝司馬炎踐祚,封梁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接替趙王司馬倫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軍事。因素與建威將軍周處有隙,遂使其與氐帥齊萬年戰於六陌,自旦至暮,救兵不至,致使周處戰死疆場。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與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發動政變,廢皇后賈南風為庶人,賜死於金墉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四月,司馬倫敗。齊王司馬冏為大司馬,加九錫。以司馬肜為太宰,領司徒,又代高密王司馬泰為宗師。謚號孝。
• 司馬禧
司馬禧(?~313),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孫,武陵庄王司馬澹之子。司馬肜死後無子,司馬禧嗣封梁王,永嘉末,與父司馬澹俱被被石勒兵所殺,謚號懷。
• 司馬悝
司馬悝(?-317),晉宣帝司馬懿曾孫,汝南文成王司馬亮孫,西陽王司馬羕之子。晉元帝時封梁王,早薨,謚號殤。
• 司馬翹
司馬翹(?-326),晉宣帝玄孫,梁懷王司馬禧子。建武元年(317年)封為梁王。謚號聲。
• 司馬㻱
司馬㻱,晉宗室,晉元帝司馬睿之孫,武陵威王司馬晞次子。昇平三年(359年)嗣封梁王,永安太僕,卒贈散騎郎。
• 司馬和
司馬和(?-392),司馬㻱之子,太元十二年(387年)封為梁王。
• 司馬珍之
司馬珍之(~417),司馬和之子,嗣封梁王。為劉裕所害,國除。
• 劉和
劉和(?-310年),字玄泰。前趙高祖劉淵子,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很小開始學習,喜歡讀《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永嘉二年(308),劉淵稱帝時封為梁王,后被劉淵立為太子,性格“內多猜忌,馭下無恩”(《資治通鑒》)。310年劉淵病死,劉和即位。即位后輕信衛尉劉銳、宗正呼延攸(劉和之舅)、侍中劉乘讒言,為剷除異己,發兵擊楚王劉聰、齊王劉裕、魯王劉隆、北海王劉乂。後來因劉聰早有防備,遣兵還擊,殺劉和、劉銳、劉乘和呼延攸,自立為帝,改元“光興”,即昭武皇帝。
• 石挺
石挺,後趙石虎之子。初為梁王, 333年被反抗石虎的將領郭權所殺。
• 乞伏乾歸
乞伏乾歸(?-412年),十六國時期西秦國君主。388年-400年、409年-412年兩次在位,隴西鮮卑人,乞伏國仁弟。(385年)國仁建西秦后,命乾歸為上將軍。西秦建義四年(388年)國仁去世,群臣認為國仁子乞伏公府年幼,乃推乾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河南王,改元太初,遷都金城(今甘肅蘭州)。太初二年(389年)受前秦帝苻登封為金城王。太初七年(394年),苻登為請乾歸出兵攻擊後秦,進封乾歸為 梁王。同年苻登敗死,苻崇繼立,乾歸驅逐無可立足的苻崇,苻崇只好投奔氐族仇池部隴西王楊定,二人聯軍攻西秦,西秦軍擊敗聯軍,斬楊定及苻崇,前秦滅亡,西秦自此盡有隴西。太初八年(395年)遷都西城(今甘肅靖遠),太初十三年(400年)復遷都苑川(今甘肅靖遠)。同年,後秦大敗西秦於侯辰谷,乾歸投奔南涼,西秦滅亡。後來乾歸恐為南涼王禿髮利鹿孤所殺,再降後秦。
乾歸降後秦后,受天王姚興封為持節、都督河南諸軍事、鎮遠將軍、河州刺史、歸義侯,401年更被派還西秦故都苑川鎮守,並歸還其部眾。後秦弘始四年(402年)乾歸子乞伏熾磐亦自南涼奔後秦。乾歸於降後秦時期,曾被派往接受後涼天王呂隆投降、攻仇池部族氐王楊盛、破吐谷渾等。後秦弘始九年(407年)姚興認為乾歸的勢力逐漸強大,難以控制,故將其留在長安當主客尚書。弘始十年(408年)後秦先後敗於南涼、胡夏,國力大減,次年(409年)乾歸逃回苑川,稍後遷度堅山,再稱秦王,改元更始,西秦復國。西秦更始二年(410年)復都苑川,更始四年(412年)乾歸為乞伏公府所弒,後來謚武元王,廟號高祖。其子乞伏熾磐繼位。

南北朝


• 司馬續之
司馬續之,南朝宋豫州蠻,廩君之後。宋大明四年(460)自號梁王,后被討平。
• 拓跋嘉(郁豆眷)
拓跋嘉,鮮卑名郁豆眷,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第五子拓跋建之子。封梁王,后封廣陽王,謚曰懿烈。
• 蕭衍
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 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
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餓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 蕭詧
蕭詧(519年—562年)為西梁的開國皇帝,梁武帝之孫、昭明太子蕭統之第三子。字理孫,廟號中宗。蕭詧於531年被封為岳陽郡王並被任命為東揚州刺史,鎮守會稽;546年改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
549年,蕭詧兄長河東王蕭譽被他們叔父湘東王(之後的梁元帝)蕭繹攻擊,蕭察試圖救援蕭譽兵敗,據襄陽歸降西魏,西魏於550年封蕭詧為梁王。
554年西魏攻打江陵,梁元帝開門投降,被蕭詧以土袋悶死。之後西魏於555年立蕭詧為梁皇帝,年號大定;而西魏除江陵附近八百里之地外,將襄陽等地皆併入西魏,並且將江陵一帶的人民財產擄掠一空。即位八年後,562年,蕭詧在抑鬱中病故。
• 蕭綸
蕭綸(約507—551),字世調,小字六真。梁武帝蕭衍第六子,生母丁充華。封邵陵王。謚攜,西梁謚忠壯。蕭綸於北齊天保元年(550)封被北齊封為梁王。
• 蕭庄
蕭庄(548年-577年),於557年到560年為南梁皇帝,梁元帝之孫,世子蕭方等之子。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殺害梁元帝時,蕭庄只有七歲,逃匿於民家之中。之後被王琳發現,將護送回建康。梁敬帝蕭方智即帝位之後,將蕭庄作為人質送往北齊。
557年,陳霸先廢蕭方智即帝位后,王琳等人要求北齊送還蕭庄,並使其接替南梁皇帝;蕭庄回到南朝之後,王琳在郢州立蕭庄為梁皇帝,據有長江中上游地區。之後蕭庄的南梁與陳霸先的陳朝便持續交戰。
560年,當王琳與陳朝的侯瑱在蕪湖交戰時,北周便發兵攻打郢州,結果王琳兵敗,與蕭庄逃亡北齊。蕭庄投奔北齊后,北齊封他為梁王,允諾幫他復興梁朝,但沒多久北齊也滅亡了。577年,蕭庄在鄴死被北周暗殺。蕭銑追謚他為烈宗思皇帝。
• 蕭明
蕭明,北齊蘭陵人,梁武帝長兄長沙王蕭懿之子。於北齊封梁王。
• 可朱渾元
可朱渾元,字道元。自雲遼東人。世為渠帥,魏時擁眾內附,曾祖護野肱終於懷朔鎮將,遂家焉。元寬仁有武略,少與高祖相知。北邊擾亂,遂將家屬赴定州,值鮮於修禮作亂,元擁眾屬焉。葛榮並修禮,復以元為梁王。
• 元儉
元儉,西魏文帝元寶炬之子,大統十一年(545)封為梁王。
註:北朝史書稱南朝梁君主均為“梁王”。故梁君主未被確切封為梁王者而登基被北朝史書稱為“梁王”者不算入內。

隋朝


註:西梁為周隋附屬國,故對上稱“梁王”。
• 蕭巋
蕭巋(542—585),字仁遠,是南北朝時代後梁的第二位君主。蕭詧子。蕭巋於562年以太子繼帝位。蕭巋的年號是天保,他繼續他父親的政策,聯合北朝(北周)來抵抗南朝(南朝陳)的威脅。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后蕭巋親自赴長安祝賀,因此深得宇文邕的信任。隋文帝楊堅登基后再次親自赴長安祝賀,又贏得了楊堅的信任。後來蕭、楊兩家又通婚,蕭巋的一個女兒還嫁給了楊廣,後來成為隋煬帝的皇后。由於蕭、楊兩家的關係如此親密,因此後來隋將它駐紮在後梁的江陵總管撤回,使得後梁獲得了自主權。
蕭巋是一個相當有學問的皇帝,他曾著《孝經》、《周易義記》、《大小乘幽微》等十四部書。
• 蕭琮
蕭琮(541-610),西梁後主(惠宗靖皇帝),漢族,為西梁明帝蕭巋之子,字溫文。蕭琮最早封東陽王,后被立為皇太子。蕭琮博學有才,善於弓馬,個性倜儻不羈。西元585年即位為西梁皇帝,改年號為廣運。蕭琮即位之後,隋文帝設立江陵總管監視蕭琮的行為;西元587年,隋文帝徵召蕭琮入朝,並且并吞後梁。之後隋文帝廢除西梁國,蕭琮亦被廢為莒國公。西梁也因此滅亡。
• 蕭銑
蕭銑(583-621)隋朝末年地方割據勢力首領。南蘭陵人。為後梁(又稱西梁)宣帝曾孫。他年幼時,家境貧寒。少時,曾受雇給人抄書自給,孝母。隋仁壽四年(604),煬帝楊廣即位,次年蕭銑之叔伯姑母被冊立為皇后,即蕭皇后。蕭銑遂被任為羅縣縣令。大業十三年(617),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謀起兵反隋,蕭銑在羅縣亦舉兵起事。5日之內,得兵數萬,自稱梁公,又進軍岳陽,與董景珍等會合。十月,稱梁王,建年號為鳴鳳。次年四月,在岳陽稱帝,國號為梁,建元鳴鳳,置百官,均循梁故制。時值隋亡之際,形勢紛亂,遠近歸附者日多,蕭銑遷都江陵,修復先世陵園。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越南河內),北至漢水,擁有精兵40萬,雄踞南方。梁國初建后,其部下諸將自恃有功,驕恣專橫,殺戮多自決。蕭銑恐日久難制,即以休兵耕種為名,裁削諸將兵權。引起一些將帥的怨恨,相繼有人謀亂,蕭銑逐一誅殺。后因濫殺過多,其故人及邊將鎮帥多有疑懼,叛降而去甚眾,蕭銑兵勢漸弱,最終被李孝恭擊敗。唐朝武德四年(621),蕭銑被斬。時年39歲。

唐朝


• 沈法興
沈法興(?-620)隋末地方割據者。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位杭州市西北)人。世為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隋末任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郡守。隋將樓世干作亂,率兵圍城,曾奉旨征討。618年(大業十四年,隋末恭帝楊侑義寧二年),隋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揚州)殺煬帝,以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直奔江都,得精兵六萬,攻據餘杭(今浙江省餘杭縣,位杭州市東北)、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丹陽(今江蘇省丹陽縣,位鎮江市東南)等十餘郡,及至烏程(今湖州),稱江南道大總管。旋聞越王楊侗立,稱帝於東都洛陽,乃修書上表稱臣。次年,稱“天門公”,未幾,唐武德二年(619),自稱“梁王”,定都毗陵,改年號“延康”,置百官。其時,杜伏威、陳稜、李子通分別割據,各擁重兵,法興三面受敵。武德三年,李子通乘勝渡江,佔領京口(今江蘇鎮江)。法興遂放棄毗陵,投奔吳郡(今蘇州),又改奔會稽,兵敗赴江而死。
• 李澄
李澄,唐世祖李昞長子,早卒。武德初,追封為梁王。
• 李愔
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吳王李恪同母弟,母隋煬帝女楊妃。生年不詳。貞觀五年,李愔封梁王,貞觀七年,任襄州刺史。貞觀十年,改封蜀王,任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實封八百戶,任岐州刺史。李愔好狩獵、多非法行為,太宗叱責教誨,李愔不改,太宗大怒,叱李愔“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封戶、屬官減半,左遷虢州刺史。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去世,高宗加李愔滿千戶。李愔再狩獵擾民。典軍楊道整叩馬進諫,被李愔毆打。永徽元年,御史大夫李乾祐彈劾李愔之罪,高宗大怒,左遷李愔黃州刺史。楊道整提拔為匡道府折衝都尉。永徽四年,因母兄吳王李恪因誣被殺,李愔廢為庶人,移居巴州。不久之後,改封涪陵郡王。乾封二年,李愔去世。咸亨初年,復蜀王爵位,追贈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謚號“悼”。有碑一方,現已亡佚。墓葬不明。
• 李忠
李忠(642~664),字正本,唐高宗長子,後宮劉氏所生。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封為陳王,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拜雍州牧。皇后王氏無子嗣,她的舅父中書令柳奭勸說皇后收養李忠為太子,因李忠母親地位低賤而沒有答應。之後,長孫無忌、于志寧等人上疏高宗,請求立李忠為皇儲。永徽六年,王皇后被廢,立武昭儀為皇后。這時,武皇後生子李弘已3歲,禮部尚書許敬宗按照武后的要求上書皇帝立李弘為太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李弘立為太子,將李忠貶為梁王,授梁州都督,又轉任房州刺史。自顯慶年間起,高宗患風疾,朝廷事務全部委託給武則天詳決,時稱“二聖”。李忠被廢后,眼見宮廷風雲變幻,時常害怕遭來殺身之禍,又常做惡夢,有時身著婦人衣服以防刺客行兇,還經常占卜問卦以備不測。事情敗露后,於顯慶五年高宗將他貶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在李承乾的流所。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上官儀、王伏勝被誣陷謀反問成死罪,許敬宗等人誣告李忠為同謀,被高宗賜死於郁山。初葬今保家鎮陳園村。第二年,太子李弘上表請求將李忠收葬昭陵,高宗准奏。神龍初年(公元705年)追封李忠為燕王。
• 武三思
武三思
武三思
武三思(生年不詳-707年),唐朝并州文水人。唐朝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武元慶之子 ,即為武則天的侄子,初封梁王。武后在位時,任春官尚書,監修國史,性格跋扈。武后曾欲立武三思為太子,為狄仁傑所駁,仍受武后所信任。唐中宗複位后,進位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降封德靜王。女皇駕崩后,為專權,構陷忠良,並以此為樂。與韋皇后、上官婉兒潛通,而兒子武崇訓跟媳婦安樂公主密謀廢節愍太子李重俊,讓安樂公主當皇太女。李重俊因此起兵,誅殺武三思,武崇訓,但很快就失敗,被殺。中宗追封武三思為梁王。
• 李休復
李休復(820年代-?)是唐敬宗的次子,生母不詳。其兄長李普生於824年,敬宗於826年被殺,他應在其間出生。敬宗被殺后,宦官王守澄立敬宗弟江王李涵為唐文宗。828年,李普薨逝,李休復成為敬宗實際上的長子。837年,唐文宗封敬宗的其餘兒子為王,李休復封梁王,李執中封襄王,李言揚為紀王,李成美為陳王。838年,文宗太子李永薨,文宗的另一子蔣王李宗儉當時很可能也已早殤,文宗無嗣。從傳統的繼承法來看,李休復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楊賢妃推薦皇弟安王李溶,宰相李珏則推薦李成美,最終李成美被立為太子。後來宦官仇士良等趁文宗病重,矯詔改立潁王李瀍即唐武宗,迫使楊賢妃、李溶、李成美自殺。由此看來,李休復沒成為太子反而讓他保全了性命。李休復及其弟李執中、李言揚在此後的經歷在史書中均沒有記載,薨年也不詳。
• 朱全忠(朱溫)
後梁太祖朱溫(852年-912年)曾被賜名 朱全忠,稱帝后改名 朱晃。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省碭山縣)人。晚年大肆荒淫,強迫兒熄,後為三子 朱友圭所殺,傳位給後梁末帝朱友貞,終年61歲。
家世為儒,祖朱信,父朱誠,皆以教授為業。幼年喪父,家貧,母王氏佣食於蕭縣劉崇家。朱溫成人後,與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溫尤兇悍”,“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朱全忠
朱全忠
乾符四年(877年)朱溫參加黃巢起義,屢立戰功,很快升為大將。大齊政權建立后,任同州防禦使,率軍攻打河中。由於屢戰屢敗,怕受到譴責,於是叛變降唐,投歸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唐僖宗任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又被授以宣武軍節度使,隨後擊敗黃巢,龍紀元年(889年)斬黃巢余部秦宗權,被封為東平王。天復元年(901年)封為梁王。黃巢 覆亡后,唐帝國已名存實亡,各方節度使形成擁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節度使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鎮海節度使錢鏐、淮南節度副大使楊行密等人勢力最大,史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
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駕。韓全誨不得已投靠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朱全忠進攻鳳翔,鳳翔食盡待援。天復三年(903年),節度使李茂貞殺宦官韓全誨等七十餘人,與朱全忠和解,護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長安。崔胤指責宦官“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盡殺宦官數百人,廢神策軍,完全控制皇室。被封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逼迫昭宗遷都洛陽,八月壬寅夜,指使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殺昭宗,另立其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宗。天祐二年(905年),在親信李振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殺盡殺宰相裴樞、崔遠等朝臣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朱全忠為藩鎮節度使時,用法苛嚴,大軍交戰時,如大將戰死,所部士卒則一律斬首,稱“跋隊斬”,自是戰無不勝。而且士卒逃匿州郡,不歸者甚眾,為防士卒逃亡,朱全忠命軍士紋面以記軍號。
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帝,自行稱帝,改名為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後人稱為後梁太祖。封李柷為濟陰王,次年又殺李柷,自此唐朝結束289年的統治,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
朱全忠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連年戰事,民不聊生,開平四年(910年)發生柏鄉之戰,與晉王李存勖矛盾加劇。晚年宮廷內陷入權力鬥爭,皇后張氏臨終前勸他:“君人中英傑,妾無他慮,惟‘戒殺遠色’四字,請君留意。”朱溫生性殘暴,殺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時尚能勸止,死後卻大肆淫亂,甚至亂倫,包括兒媳都得入宮侍寢。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殺,享年61歲,在位6年。

後周


後周恭帝柴宗訓(953年-973年),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顯德六年(959年)封為 梁王。世宗於同年六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
柴宗訓即位時,年僅七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柴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趙匡胤。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賀柴宗訓時,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遣人來報,遼國和北漢合兵南侵。范質命令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禁軍到達開封東北部的陳橋驛后,突然發動兵變,擁趙匡胤為帝,黃袍加身。趙匡胤回師開封,朝中大臣范質等人被挾迫拜見“新天子”,建立宋朝,改元“建隆”,首都汴京,又名東京(今七朝古都河南開封)。廢黜柴宗訓,降封為鄭王,在位前後僅六個月。後周亡。

遼朝


註:從遼聖宗朝開始,遼國儲君即為之前均會被封為梁王。
• 耶律隆緒
遼聖宗耶律隆緒(971年—1031年),遼國及契丹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 文殊奴。是遼國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49年。他即位前曾被封為 梁王。遼景宗去世以後,他被立為太子,並於次年(983年)即位,改元統和。他即位時,年12歲,太后蕭綽執政。蕭太后執政期間,進行了改革,並且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少賦稅,整頓吏治,訓練軍隊,使遼國百姓富裕,國勢強盛。1009年聖宗親政后,遼國已進入鼎盛,基本上延續蕭太后執政時的遼國風貌,並且還反對嚴刑峻法,不給貪官可乘之機。在位其間四方征戰,進入遼國疆域的頂峰。晚年迷信佛教,窮途奢侈,遼國勢走向下坡路。遼聖宗死於遼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終年61歲,謚號為 文武大孝宣皇帝。《遼史》贊語:“遼之諸帝,在位長久,令名(美名)無窮,其唯(遼)聖宗乎!”
• 耶律宗真
遼興宗
遼興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1016年—1055年),契丹名只骨。在位24年,享年40歲,謚孝章皇帝。他是遼聖宗的 長子,母乃宮女蕭耨斤。1018年封梁王,1021年被冊立為太子,1031年六月繼承皇位,改元景福。即位后,政治上趨於保守,國內矛盾逐漸尖銳。死於1055年,時年40歲。
• 耶律洪基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字涅鄰,小字查刺。遼興宗長子,母為仁懿皇后蕭撻里。重熙二十四年繼帝位,改元清寧。繼位后奉興宗弟耶律重元為皇太叔,加號天下兵馬大元帥。清寧九年(1063),重元謀奪皇位,得密報。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平亂,重元兵敗自殺。咸雍二年(1066),改國號為大遼(983年遼改稱契丹)此後耶律乙辛擅權,太康七年誅辛黨。在位四十五年,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於酒色,好漢文化,多作詩賦,有《清寧集》今佚。終年70歲,葬於永福陵(今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西北部),廟號道宗,謚號仁聖大孝文皇帝。
• 耶律浚
耶律浚(1057年-1077年),小字耶魯斡,是遼道宗長子,母為宣懿皇后蕭觀音。《遼史》指其“幼而能言,好學知書”,道宗十分喜愛他。他六歲被封梁王,八歲就立為皇太子,使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討厭,他多次陷害耶律浚,始終不成功。後來耶律乙辛藉陷害皇太子謀反,使道宗廢其為庶人,史稱十香詞冤案。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浚被耶律乙辛的手下所殺,死時才二十歲。不久,道宗知事情真相,追封耶律浚為昭懷太子,以天子禮葬玉峰山,遼天祚帝追尊廟號 順宗,謚號 大孝順聖皇帝。耶律浚只有一子,就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 耶律延禧
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或1156年),字延寧,小名阿果,是遼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統治時間是從1101年到1125年。天祚帝是遼道宗的孫子,他的父親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母親是貞順皇后蕭氏。六歲時他被封為梁王,九歲時封為燕國王。1101年正月甲戌道宗崩,臨死前立耶律延禧為繼承人。天祚皇帝是他的尊號。二月壬辰改元乾統。在位二十四年。亡國后金降封其為海濱王。金天會六年(1128)死。
• 耶律撻魯
耶律撻魯(?—1103),天祚帝第三子,封梁王,早薨。
• 耶律雅里
耶律雅里(1094年-1123年),遼朝天祚帝的次子,字撒鸞。七歲封為梁王。1123年四月,從金兵勢力下投奔天祚帝,此時天祚帝西奔,雅里被耶律大石護送至沙嶺。五月,耶律雅里自立為皇帝,改元神歷。十月,耶律雅里病逝。

金朝


• 完顏宗弼
完顏兀朮
完顏兀朮
完顏宗弼(?—1148),金朝名將,開國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大金國志》作第六子)。宋金對峙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膽略,善射。累官太師,都元帥、領行台尚書事,江南呼為四太子,屢侵宋。初從完顏宗望追擊遼天祚帝於鴛鴦泊(今河北張北安固里淖)。天會三年(1125),隨軍攻宋,克湯陰(今屬河南),參加圍攻東京(今開封)。六年,率軍攻山東,擊敗宋軍數萬,連克青州、臨朐(今均屬山東)等城。七年,復率軍攻宋,先後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縣)擊敗宋軍。此後一直是金國主攻派的代表,並領導了多次南侵,戰功赫赫。迫宋稱臣,以功進太傅。七年為太師。金皇統二年(1142)完顏兀朮還朝,獨掌軍政大權。金皇統八年(1148)完顏兀朮於上京病亡,卒謚忠烈。
• 完顏從恪
完顏從恪(?-1233年),中國金朝皇族,金衛紹王完顏永濟的長子。大安元年(1209年),完顏從恪被封為胙王、左丞相。第二年八月,完顏永濟立完顏從恪為皇太子。1213年,胡沙虎殺完顏永濟,完顏從恪兄弟被廢居中都。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把他們遷到鄭州。四年(1216年),遷居南京開封府。天興元年(1232年),金哀宗在十二月離開汴京,崔立擁立完顏從恪為梁王,第二年,汴京城被蒙古帝國軍隊攻克,完顏從恪被殺。

元朝


封地在其河南開封,為金印獸紐王。
• 孛兒只斤甘麻剌
甘麻剌(1262年-1302年),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元裕宗真金的長子、元成宗鐵穆爾之長兄、元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之父。母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壬申(1290年11月5日)封,出鎮雲南,二十九年(1292年)改封晉王。
• 孛兒只斤松山
松山,甘麻剌次子,至元三十年七月己未(1293年8月8日)封,以皇曾孫出鎮雲南。
• 孛兒只斤王禪
王禪,松山之子,泰定元年十一月丁丑(1324年11月21日)由雲南王進封,天曆元年(1328年)帥師與太平王燕帖木兒戰於柳林,兵敗見殺。
• 孛兒只斤孛羅
孛羅,元世祖第五子、雲南王忽哥赤之孫阿魯之子,至正年間由雲南王進封。
• 札剌兒阿魯溫
阿魯溫,札剌兒氏,乃蠻台之子,由汝陽王進封。子察罕帖木兒(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趙敏她爹)。
• 孛兒只斤把匝剌瓦爾密
把匝剌瓦爾密(?-1381年),忽必烈第五子、雲南王忽哥赤後裔。封梁王,鎮守雲南。元末軍事人物。元朝元惠宗離開元大都后,把匝剌瓦爾密仍然堅守雲南,並派遣使者去漠北覲見蒙古汗。其間曾對抗明玉珍明夏政權的進攻。朱元璋平定四川后,因雲南地險,不願用兵,只好勸降。后不得,只好派傅友德、藍玉、沐英進攻,並活捉達里麻。把匝剌瓦爾密知道無法獲勝,於是焚燒龍衣、驅妻子到滇池死。自己則與左丞達德、右丞綠爾夜入草舍自盡。

明朝


梁庄王朱瞻(1411年7月7日-1441年2月3日),是明仁宗朱高熾庶九子,母恭肅貴妃郭氏,他是明朝唯一的梁王,王妃紀氏,紀詹之女,繼妃魏氏,魏亨之女。朱瞻在永樂九年六月十七(1411年7月7日)出生,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梁王,宣德四年八月初三(1429年9月1日)就藩安陸州。
他在位十七年後,於正統六年正月十二(1441年2月3日)去世,謚號 庄,年二十九歲,葬瑜靈山,無子,梁國被撤除。

太平天國


張宗禹,生卒年待考,是清末捻軍著名將領、西捻軍統帥。初隨叔父、大漢盟主張樂行參加捻軍起義。後轉戰蘇豫陝鄂皖,受太平天國梁王之封。1864年,與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整編捻軍,以騎兵為主、步兵配合,流動作戰。1865年,殲滅蒙古科爾沁王僧格林沁部,並粉碎湘軍曾國藩的封鎖。1866年,從河南率西捻軍入陝,聯合回民軍。1867年元月,於西安灞橋大敗清軍,同年12月為援助遵王賴文光所率東捻軍從陝北南下,經山西至直隸,逼天津,南下山東,被清軍包圍。次年8月,轉戰至駭河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