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玉

古代宗教祭祀及國家大典上的玉器

禮玉是古代用於宗教祭祀及國家大典上的玉器。按《周禮》記載,禮玉有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種。禮玉從夏朝開始發展,經過商周,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

禮玉六器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內涵豐富而又深厚的禮玉文化始終貫穿於民族文化發展的整個過程。眾所周知,青銅禮器雖然可歸類於“禮”字一說,且歷史也相當悠久,但綜觀禮玉文化,卻似乎較之青銅禮器更源遠流長,更能代表中華民族的靈魂。而作為禮玉文化的代表,則當數“六器”莫屬。
“六器”起源於周代所謂“六器”,即“圭、璧、琮、璜、璋、琥”6類。此“六器”是中國古代禮制玉器的核心,同時也是古玉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藏品,在上海收藏界也不乏珍藏者。
中國的“六器”起源於周代。據史料記載,周代是我國古代禮制最興盛時期,上自天子、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有嚴格的禮制約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禮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禮玉便是“六器”。《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禮玉“六器”眾說紛紜對於禮玉“六器”的起源是一項頗有探討性的問題,在學術界也頗有爭議。比如,圭、璋是由兵器或生產工具發展而來的,而這些兵器或生產工具在器形上又多源於石器。比如,璧、琮源於遠古時期的“天圓地方”之說,關於這一點,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玉璧,但也有人認為玉璧可能起源於古代紡輪或圓環形石斧。再比如,玉琮在歷史上最繁盛時期是在新石器時代,之後隨著制玉業的興旺,玉琮也隨之漸漸稀少,到西周時已是很少見,以致漢代的文獻資料中沒有使用玉琮的記載。
而玉璜的起源,有人認為是仿雨過天晴的彩虹,學者那志良著的《中國古玉圖釋》中就引用了古籍中的“虹飲”之說。但更多的人認為“半璧為璜”。其實,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大多數玉璜,有的只有玉璧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是四分之一。至於玉琥,這種禮玉應該說是所有“六器”中最為奇特的一款,其他的諸如圭、璧、琮、璜、璋的形狀都為幾何圖形,是抽象的,唯獨玉琥為具象,是寫實的。
對於玉琥,通常人們有兩種認知標準,即凡刻有虎紋或雕琢成伏虎形的玉器,一般均可視作玉琥。不過,也有人認為,《周禮》成書於戰國末年,該書中有關玉制禮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想象成分,比如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發現的“璜”類玉器,多為古人妝扮自己的佩飾玉等,不一而足,眾說紛紜。
“君子比德於玉”儘管如此,禮玉“六器”對後世的用玉制度的影響還是很大,仍是中華民族被世界公認為“禮儀之邦”的核心。當我們的先民從原始圖騰走向了現實,走
向了生活,同時也走向了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時,他們用理想的翅膀將玉也徹底地人格化。
《禮記·聘義》中記載著孔子這樣一句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這便是“君子比德於玉”的來歷。2000多年前的孔子把玉作了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11個方面的高度概括,這種超越物質世界的認識,直接導致了“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精神文化內涵,同時揭示了禮玉“六器”的核心文化內涵之深刻、廣博。

玉璧

鼓釘回紋玉璧
鼓釘回紋玉璧
玉璧是一種中心有孔的扁圓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時,認為這種器物能同祖先神靈相通。除用作祭祀外,還可用作裝飾、祥瑞、斂葬等。玉璧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為代表。春秋戰國時代已相當精美。漢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細,漢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

玉琮

玉琮為一種外方內圓的柱狀管形玉器。琮的方圓表示地和天,是出於天圓地方的上古宇宙觀,做成方琮來祭祀地神,是禮地之器。此外,亦被用於祥瑞、斂葬等。玉琮出現於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最為發達,其中有的還刻有獸棉紋飾,是玉琮的輝煌時期。漢朝以後,玉琮均為內圓外方的短柱形,不加紋飾,用途已變為裝飾和喪葬用具。宋至明清,仿古玉琮大量出現,成為一種裝飾或陳設玉器。

玉圭

玉圭是一種上端為三角形或直平,身為長方形的玉器。古代玉圭用以祭方位神,還用以區別等級和作符節等職能。戰國時玉圭和玉璋最為盛行,其後由宋直至明清,歷代均有製作。

玉璋

禮玉
禮玉
玉璋是一種扁平長方器物,一端斜刃,形狀半邊圭。玉璋始見於龍山文化,盛行於商周。璋與圭一樣曾為禮朝區分等級的器物,春秋以後趨於少見。

玉璜

玉璜是一種弧形的玉器。漢制稱“半壁玉璜”,但常見出土的玉璜僅有三分之一璧大小,彎弧兩端有小孔,往往出於墓主領下,可能用於佩帶,故有“佩璜”之稱。

玉琥

禮玉
禮玉
玉琥是刻有虎紋或形似虎紋的玉器,殷商至漢代常見。

歷史發展


夏商周三代玉器的藝術特徵在繼承原始社會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發展。在玉器製作中採用誇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韻的象徵主要表現手法,使玉器更富於觀賞性和裝飾性。時代風格表現為崇尚自然,追求真實,富有流暢婉轉的韻律感,在商、周玉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此時,史前原始社會玉器分為南北兩系的現象已經消失。三代(夏商周)玉器已地不分南此,藝術特徵經過長期磨合,漸趨統一,代之以商、周象徵主義藝術特徵的創作方法,集各代、各地玉器藝術之大成,逐步完善,且一統天下。中華玉文化有它的繼承性和統一性,夏商周三朝玉文化的重要特色,是逐步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
所謂禮玉,是據古文獻《周禮》記載,用於祭把的六種玉器,或稱六瑞玉,是:
壁圓形扁平,中有圓孔的玉器,“以蒼壁禮天。”有三種類型:壁、環、援。按《爾雅》的解釋:“肉(玉體部分)倍好(圓孔)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璦,肉好若一謂之環。”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徑還是直徑的長度,有爭議,但以古玉壁的實物來看,肉、好並無精確的比例。我們一般稱小孔者為壁,大孔者為環。其實玉壁也用作佩飾和陪葬,其大小、形狀、花紋差別甚大。
琮是一種外方內圓長短不一的筒狀玉器,用黃琮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有大量較長的玉琮出現,一般有花紋,而商周以後,反而扁矮,平素無花,漢代以後幾乎絕跡,明清后又出現仿古玉琮。
圭長條形扁平,下端平,上端為等邊三角。以青圭祭東方,也是各級諸侯朝覷時手中執玉。其色澤、大小、形狀、等級,按《周禮》有嚴格的規定。但個存的所謂圭,一大部分帶有鋒刃和孔,其實是工具或兵器。
璋 形與圭相似,只是上端為一道斜邊。以赤璋禮南方。近時出土大量的“漳”,多為工具和兵器。
磺半壁日磺,用祭北方,所謂半壁也只是大概的樣子,其實一般所見的磺,只是“環”的1/3或1/4。或做成魚形、蠶形等,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飾之物。
琥 虎形或具有虎紋的玉器,古代均稱作琥,以白唬祭西方,或作為發兵的信物稱虎符。但現今稱圓雕的虎形王器為玉虎,栽雕或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