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危機
同一性危機
同一性危機也稱同一性混亂。是E·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術語。同一性危機出現在個體心理社會性發展的第五階段(12~18歲)。指青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過程中出現的同一性失敗的現象。對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迴避考慮個人品質、努力目標、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價值觀等課題,甚至無法“發現自己”。
危機有時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類青年的自我評價偏低,道德推理不夠成熟,難以承擔自己的生活責任,人際關係常常是表面的、分散的。他們不滿父母的生活方式,但要改變又感到困難。有的人可能永遠無法達到自我同一;但有人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同一性混亂之後實現了同一感,這比起沒有經過混亂時期就形成同一性的青年,可能顯得更加主動,思維更富有創造性,有較確定的性別同一,較積極的自我概念,較成熟的道德推理,即可能達到一種更高級的、創造性的個人整合。
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是青少年期的發展課題。在完成這一課題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種種危機和失敗。對於同一性形成中的危機和失敗,心理學家都曾有過不同的論述。
艾里克森指出自我同一性的兩個極端情形
極端情形之一是“自我同一性過剩(too much of ego identity)”,艾里克森稱之為“狂熱主義“,各種狂熱現象(fanaticism)”。它是指一個人過分地捲入特定團體或某種亞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絕對地排他,堅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這些人將一些人召集於自己的周圍,將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強加於人而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這種“過於自我”狀態,容易導致自我中心、個人崇拜、狂熱主義等不良社會態度。青少年的理想主義和他們的絕對傾向(非黑即白)是普遍存在的。但如何防止這種絕對主義傾向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過程中應解決的問題之一。
另一種情形是同一性缺乏(lack of identity),艾里克森稱之為“拒償(repudiation)”。指一個人拒絕自己在成人社會中應擔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一些青少年將自己熔於某一群體中,尤其是那些可提供“同一性細節”的群體,如:崇教崇拜組織、黷武暴力組織、復仇組織、吸毒組織等,將自己從主流社會的規範中分離出來。他們容易捲入和採取某種破壞性的行為,如暴力、吸毒、攻擊。他們有自己熱衷"fantasies"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是反社會主流文化的。
馬西亞的研究拓展了艾里克森關於自我同一性的定義。根據他的同一性地位(identity status)研究,青少年在尋求自我同一性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類型的失敗:早期完成(Foreclosure)和同一性擴散(Identity Diffusion)。同一性早期完成狀態的青少年,他們沒有對有關自我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過自己的思考,他們自我投入的目標、價值、信仰反應了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的希望,所以,又被稱為“權威接納狀態”。這是同一性形成過程中的一種中斷,是過早地將一個人的自我意向固定化,從而阻礙自我確定的其他發展的可能性。
了解同一性早期完成的青少年的特點,有助於及早發現並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那些處於同一性早期完成狀態的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點:他們極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可能十分尊重權威,他們的自我評價還建立在他人所承認的基礎上;與其他青少年相比,他們較易附合他人而缺少自主;他們對傳統的價值觀感興趣,很少會自己思考,不會沉思;他們較少焦慮,但比較刻板和膚淺;在同性和異性中都缺少親密的關係;他們的智商與其他人差不多,但在遇到緊張的認知和任務時,就難以做出靈活的和合適的反應;他們喜歡有組織、有秩序地生活;他們傾向於與父母保持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父子之間),並採納父母的價值觀(如在高考志願的選擇、職業的選擇、異性朋友的選擇方面)。
同一性擴散,即經歷了一段頗長時期仍未形成一種強烈的、清晰的同一感。同一性擴散的青少年常常無法發現自我,一直使自己處於一種散漫的無所依附的狀態之中。他們的不良表現主要有:可能選擇與他的家庭、國家完全分離的態度,並且表現出一種長久的病態的同一性;永遠也無法做到一貫忠誠,無法兌現他的承諾、承擔他的義務;對自我的評價較低,自尊心較低;難以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是衝動的,思維缺乏條理,他們與他人的關係常常是表面的、凌亂的;他們雖然對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不滿,但他們沒有能力按自己的方式有序地生活等等。生活可能就會比較混亂,他們會“經常處於猶豫之中,生活缺乏目標與方向,常常迷茫彷徨。”他們無法發現自我,一直使自己處於一種散漫的、無所依附的狀態之中。這是一種病態的人格,角色混亂。
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小此木啟吾認為同一性擴散主要表現為以下6點:
A同一性意識的過剩:片刻不停地考慮自己“是什麼人?”、“該怎麼做”等,本人完全被其束縛,從而失去自我。
B迴避選擇的麻痹狀態:有自我的全能的感覺或無限幻想,從而無法確定或限定自我是什麼,使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選擇和決斷也成為不可能的了。他只能不斷地迴避選擇和決斷,陷入一種麻痹狀態。
C與他人的距離失調:無法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或拒絕與他人交往,或被他人所孤立,或喪失自我而被他人所侵吞。
D時間前景的擴散:是時間意識障礙的一種,不相信機遇的到來,也不期待對將來的展望,限於一種無力的狀態。
E勤奮感的擴散:勤奮的感覺崩潰,無法集中於工作和學習,或發瘋似地埋頭於單一的工作。
F否定同一性的選擇:參加非社會所承認的集團,接受被社會所否定、排斥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