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官屯鎮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下轄鎮

何官屯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地處七星關區西北部。

明徠代時期,屬畢節衛轄;1992年,新建何官屯鎮。截至2020年6月,何官屯鎮轄10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關口社區。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屬畢節衛轄。
徠清代時期,屬畢節縣北里。
民國時期,為官屯鄉。
1949年,建八寨坪區官屯鄉。
1950年,劃為畢節縣五區。
1992年,新建何官屯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何官屯鎮轄19個行政村:官屯、關口、龍灘、壩口、大漁洞、大壩、新華、貓貓洞、阿啦寨、大坪子、白果、唐官、紅峰、利民、洋塘、后箐、柳家、龍官、龍漢,下設16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何官屯鎮轄10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關口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02111001112官屯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2112關口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3111龍灘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4112大漁洞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5112壩口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6112貓貓洞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7220柳家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8122塘官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09112白果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010220后箐社區居委會
520502111207220阿哪寨村委會
520502111208220大坪子村委會
520502111209220新華村委會
520502111210220大壩村委會
520502111211220洋塘村委會
520502111212220利民村委會
520502111214112龍官村委會
520502111215220龍漢村委會
520502111216220紅豐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何官屯鎮地處七星關區西北部,東與田壩橋鎮相連,南與大新橋街道接壤,西與水箐鎮長春堡鎮毗鄰,北與對坡鎮、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10.32平方千米。
何官屯鎮
何官屯鎮

地形地貌

何官屯鎮境內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大壩村落魂台,海拔2230米;最低點位於柳家村王家莊,海拔1200米。

氣候

何官屯鎮多年平均氣溫為12℃,1月平均氣溫2℃,7月平均氣溫21℃。最低月均氣溫為0.4℃,最高月均氣溫27.0℃。生長期年平均234.9天,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30毫米。

水文

何官屯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流域面積0.06平方千米。后箸河自西面水箐鎮入境,流入倒天河,河道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何官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低溫凝凍等。凝凍災害3年平均一次,最嚴重的一次凝凍災害發生在2008年1月,低溫凝凍氣候持續40多天,雪凝災害造成境內道路封閉、停水停電,供電供水設施受損嚴重,造成17個村人畜飲水困難,房屋受損60多間,因災死亡大牲畜15頭,直接經濟損失6083.1萬元。

自然資源


何官屯鎮境內主要地下礦藏有硫黃、煤炭、鐵等。其中硫炭地質儲量2326萬噸,可采量2000萬噸;煤炭地質儲量9625萬噸,可采量7638萬噸。耕地面積4.1萬畝。
何官屯鎮
何官屯鎮

人口

2011年末,何官屯鎮總人口446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0人,城鎮化率6.7%。另有流動人口5997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913人,佔87.2%;有彝、苗、白3個少數民族,共5700人,佔12.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0‰,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5人。
截至2018年末,何官屯鎮戶籍人口為50547人。
2021年6月25日,畢節市七星關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何官屯鎮常住人口2918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何官屯鎮財政總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
2018年,何官屯鎮有工業企業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何官屯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6.4萬畝,其中防護林4.6萬畝,經濟林1.8萬畝,林木覆蓋率40.1%。
何官屯鎮
何官屯鎮

工業

何官屯鎮形成以煤炭開採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何官屯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859萬元。工業企業12家,職工567人。

商業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商業網點2個,職工29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96萬元,比上年增長5.2%;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33465萬元,比上年增長4.6%。

金融業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各項貸款餘額2851萬元,比上年增長1.17%。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小學13所,在校生5414人,專任教師1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93人,專任教師6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0296億元。
何官屯鎮
何官屯鎮

科技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06人,科技示範種植基地4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文化書屋2個,各類圖書室34個,藏書40000多冊;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46戶,入戶率達3.4%。無線衛星接收器2040台。

體育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學校體育場地15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門診所20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0.5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9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3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6萬人,參合率86%。

社會保障

2011年,何官屯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90人,支出21.5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73人次,支出17.01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99戶,人數5513人,支出381.4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3人,支出8.64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2人,支出26.4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0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534人次,共支出16.602萬元。社會服務單位2個,床位8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80張,收養33人。社會救助工作站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95人,參保率8.1%。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何官屯鎮有郵政支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69份(冊)。電信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00門,固定電話用戶4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9%;行動電話1.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250戶。

交通


何官屯鎮境內有704縣道經過。

文化


地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調北征南時,以何姓將軍戍守於此,置屯以屯軍卒,故名何官屯。

旅遊


景點

何官屯風景區
何官屯風景區分為何官屯片區和貓貓洞片區兩大部分,絕似兩大盆景並列,一為水石盆景,一為旱盆景,自成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