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山
中國古代藝術家
徐青山名谼,原名上瀛,青山是他的號,江蘇婁東(太倉)人。虞山派集大成者。武舉出身,曾參與抗清。后改名谼,號石帆,隱居吳門。
他幼年時在家鄉從虞山派琴家張渭川學琴,以後又向施磵盤、沈太韶等琴家學習,吸收各家之長,刻苦磨練;終於在藝術上取得相當高的造詣。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瀟湘水雲》等以快速見長的名曲,編入《大還閣琴譜》,琴風“徐疾咸備”,彌補了嚴澄只求簡緩而無繁急的不足。所著《谿山琴況》,是據《琴聲十六法》,進一步分析補充為二十四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原文刊於《大還閣琴譜》。另有《萬峰閣指法閟箋》一卷。
他的琴學和嚴澄同一淵源,也是來自陳愛桐。他曾向愛桐的兒子陳墾源學《關睢》、《陽春》,又向愛桐的人室弟子張渭川學《雉朝飛》、《瀟湘水雲》。徐青山和嚴澄既是琴友又是師兄弟,但他們的演奏風格卻不盡相同。徐青山並不反對快速的曲目,從而豐富並發展了虞山派的琴風。清代初年的胡詢龍,在《誠一堂琴譜》的序言中,總結了他倆人對虞山派琴學的貢獻:"嚴天池先生興於虞山,創為古調,一洗積習,集古今名譜而刪定之。取其古淡清雅之音,去其纖靡繁促之響。其於琴學最為近古,今海內所傳'熟操'者也。青山踵武其後,稍為變通。以調之有徐者必有疾,猶夫天地之有陰陽,四時之有寒暑也。因損益之,入以《雉朝飛》、《烏夜啼》、《瀟湘水雲》等曲,於是徐疾咸備,今古並宜。天池作之於前,青山述立於后,此二公者,可謂能集大成,而抉其精英者也。" 關於徐青山的演奏水準,有過這麼一段故事:他特別擅長彈奏當時流行的《漢宮秋》,京師掌管禮樂的陸符來江南,聽到他的演奏之後大為驚異,認為遠比京師的演奏高明。就問他:"你願意上北京去嗎?"徐說:"我是武舉出身,有一身武藝,正是報效國家的機會。"陸搖頭說:"你不在武職,用不著你的武藝。"並告訴他:崇禎皇帝會彈三十多曲,都是蜀人楊正經的傳授。他特別喜歡的《漢宮秋》,卻遠不如你的演奏。我打算向主管琴事的太監琴張推薦你,以便糾正他們的謬誤。但是第二年明朝滅亡,徐青山並沒有能夠去京師(陸符:《青山琴譜序》)。
徐青山所傳的三十多曲,經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編印為《大還閣琴譜》,即原來的《青山琴譜》。他還寫有《溪山琴況》共二十四條,系統而詳盡地論述了演奏要求,是關於琴的美學理論著作。這一著作被認為是發展了宋人崔遵度:"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