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沙寺

恆沙寺

恆沙寺原名“觀音寺”、“火星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東發放鎮沙子溝村,距城十公里處。相傳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規模宏大,常住五百多僧人,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著名古寺。

詳細介紹


寺前有一座十三層綠色琉璃寶塔內有小龕洞,供奉圓寂僧人的骨灰舍利;寺後有二個荼毗窯。寺院初建時有火光樣佛光出現,故名“火星寺”。清康熙年間,更名“觀音寺”康熙皇帝曾親賜御匾。民國十六年河西大地震中,殿宇全部毀壞,至二十世紀70年代,僅存一片高台廢墟。 1995年11月原觀音寺被政府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更名為恆沙寺。意為佛似恆河沙數,永恆不滅,即多且廣;且該寺地處沙子溝東沿,與大漠接壤,故名。同年開始恢復修建,歷經11個春秋,至2007年初具規模,總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在中軸線上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殿、牌樓;兩側建有觀音殿、地藏殿、鐘樓、鼓樓、齋堂、僧舍、客堂等。各殿供有佛、菩薩、羅漢、金剛護法等像40多尊。寺院東部建有一座念佛堂,供奉1.8米銅鑄接引阿彌陀佛像。念佛堂規模宏威莊嚴,在河西走廊首屈一指。寺內還供奉《乾隆大藏經》二部。為了方便僧俗信眾,寺院西北角還建有一座海會堂,以備往生后使用。
堅持印光大師 一心念佛的宗旨,專弘專修凈土法門。每年堅持打十個念佛期;道風濃厚,精進用工,戒律嚴凈,遠近聞名。不舍世法,注重發揚中華優秀傳統道德,一貫堅持用傳統美德教育信眾,濟世利人。從建寺以來,堅持為各類公益事業積極捐款,歷年一直被政府評為模範寺院,寺院佛像藏經四次放光顯瑞,嘆為稀有。
寺院堅持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昔日戈壁沙灘,今已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主持觀照法師,現為武威市涼州區佛教協會副會長、甘肅省佛教協會理事。恆沙寺之恢復修建及發展盛況,賴其一力倡行荷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