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

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位於有“避暑之都”和“森林之城”美譽的貴陽市,是一所兼顧其他學科門類,具有多種辦學層次和形式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

學校創建於2001年6月,是由貴州師範大學舉辦,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認的新機制本科獨立學院。

2020年2月19日,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發布《關於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轉設的有關情況說明》,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和《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教發廳〔2020〕2號)等有關規定和要求,在省教育廳的指導和貴州師範大學黨委的領導下,學院將與公辦高職院校合併轉設為公辦本科層次職業院校。

學院簡介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創辦於2001年6月,是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位於擁有“避暑之都”和“森林之城”美譽的貴州省省會城市——貴陽市白雲區,毗鄰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核心區、貴陽市綜合保稅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學院佔地面積500餘畝,擁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先後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100強獨立學院、貴州省最佳獨立學院、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貴州省“五好”基層黨組織、貴州省“春暉行動”先進工作集體、貴州省優秀志願服務組織、貴州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學院以教師教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融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為一體,共享貴州師範大學教育教學資源,師資力量雄厚;聘請省內資深教育教學專家指導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秉承“保證基礎、強化實踐、突出技能、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充分發揮師範專業優勢,大力發展非師範專業,全力打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專業,形成多學科交叉滲透、綜合性強、適應面廣的學科專業體系;實施春秋兩季“學期實習”和“頂崗實習”,建立了200多個實習基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技能培訓,形成一整套“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建立了“學院—家長—社會”聯合培養機制,低年級重養成教育,實施半軍事化管理;以教學為中心開展“一個月一個主題,一個班一個亮點,一個專業一個特色,一個系一個精品”學生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實踐熱情;創新教育管理模式,精心打造“一站式”學生事務服務中心,成立學生自治委員會,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院辦學成效顯著。學生在專業學術、科技文化、社會實踐等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00餘項,獲省級獎項500餘項。其中,獲全國師範生第三屆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13大賽銀獎、第六屆全國美育成果展一等獎;獲第十二屆“挑戰杯”貴州省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貴州省“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貴州省第一屆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團體第二名、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一等獎、貴州省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生作品展連續三年金獎;獲共青團中央“鏡頭中的三下鄉”活動優秀組織、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優秀集體、貴州省第五屆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大賽冠軍、“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專項行動優秀實踐團隊、第二屆“千校萬師”杯全國電視·網路演講大賽團體一等獎等;晨曦社、春暉社、農民之子、環保協會獲全國優秀社團。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擬同意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和貴陽護理職業學院合併轉設為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將學校等信息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為2021年5月17日至5月28日。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專業
文學與新聞傳媒系漢語言文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外語系英語
社會科學系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經濟學、學前教育、財務管理
理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化學
體育系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美術系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師資隊伍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
求是學院以貴州師範大學教育、教學資源為基礎,整合優化省、內外優質師資,建立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及優秀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及高級職稱的教師均超過40%。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以教授、副教授為主體,以優秀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專兼職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243人,其中博士11名,碩士75名,具有副高技術職稱以上教師133名。

人才培養

學院佔地277,321平方米,校舍213,023平方米,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實驗室、網路機房、圖書館、體育場等現代教育教學設施及標準化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等配套生活設施,藏書近500,000冊,電子讀物近1,000,000種。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位
尹毅學院黨委書記
楊先明學院院長
王曉梅、帥水平學院黨委副書記
楊曉英、李綠山、吳大軍學院副院長

歷任領導

任期姓名
第一屆領導班子袁開祥、張靜、羅永祥、楊先明
第二屆領導班子袁開祥、張靜、潘國昌、羅永祥、楊先明
第三屆領導班子戰勇、張靜、吳大軍、萬平、楊先明、楊曉英、李綠山
第四屆領導班子尹毅、楊先明、吳大軍、王曉梅、帥永平、楊曉英、李綠山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標誌釋義:
“求”:《說文》:“古文裘。”段註:“此本古文‘裘’字,加‘衣’為‘裘’,而‘求’專為干請之用。”后引申為尋求、探求、追求等義,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遹求厥寧,遹觀厥成”(《詩經·大雅·文王有聲》)。
“是”,《說文》:“直也,從日、正。”段註:“十目燭隱則曰‘直’,以日為正則曰‘是’。”后引申為正確的論斷、見解及事物的規律、法則等義,如“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地出物而聖人是,時雞鳴而人為時”(《逸周書·周祝》)。
“求是”的基本含義為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然“是”除法則、規律之義,尚“從日、正”,“求是”亦可進而理解為追求正義、追求光明,段注“十目燭隱”、“以日為正”正是此義。故而,“求是”兼有三義: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追求光明。此三義,也可稱為求真、求善、求美。求真以把握客觀事物的規律法則,求善以和諧心身以及人我的關係,求美以超越個體的局限而與光明同在。此三者,即求是學院標誌“求是”之義。

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 博學 求是 創新
厚德:敦厚的品格、健康的心靈、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
博學: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博通古今,學貫中西;
求是:求真、求善、求美;求真以把握客觀事物的規律法則,求善以和諧心身及人我的關係,求美以超越個體的局限而與光明同在。
創新: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的動力、文明昌盛的源泉。
院訓八字,有成人、成才兩層含義,學院學生:以“厚德”為基、“博學”為徑、“求是”為途、“創新”為最終目標以促進學生髮展;成才成人,成人成才,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 校歌
白雲之上(歌詞)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院歌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院歌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院歌
作者:朱健華
白雲之上,天風浩蕩,我們的夢想激越飛揚;
共同譜寫,青春華章,我們的事業壯麗輝煌。
崇德、遠志、弘毅,博學,求是、創新,
寫在我們飄飄的旗幟上。
傳承文明的榮光,凝聚智慧和力量,
要做命運的主人,造就民族的棟樑。
白雲之上,陽光燦爛,我們的理想自由飛翔;
共同譜寫,求是華章,我們的前程無限寬廣。
成人成才,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刻在我們踏實的足跡上。
傳承文明的榮光,凝聚智慧和力量,
要做命運的主人,造就民族的棟樑。
說明:歌名取“白雲之上”,一指求是學院院址在貴陽市白雲區貴州師範大學白雲校區,一借可以寄寓無窮遐想的“白雲”形象,比喻求是學院高遠的辦學志向。

獲得榮譽


2019年6月,學院榮獲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新華三”杯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比賽團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