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ねぎしえいいち,1935年7月14日-),畢業於東京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日本著名的化學家和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因在“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做出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於2010年10月6日宣布其與理查德·赫克、鈴木章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根岸英一
戰後,他回到日本神奈川縣大和町(現大和市),並在大和度過少年時代。由於當時偽滿的小學入學比日本國內早1年,故根岸英一入讀神奈川縣立湘南高等學校時比同級生都小一歲。1953年從神奈川縣立湘南高等學校畢業,進入東京大學工學部應用化學科就讀。
1958年從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帝人公司。196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66年,他從帝人公司離職,成為美國普渡大學的博士研究員(指導教授為1979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赫伯特·布朗)。1968年成為普渡大學助手,1972年成為雪城大學助手,1976年再成為雪城大學助教授。1979年,在布朗邀請之下,回到普渡大學,就任教授。1999年起任赫伯特·布朗化學研究室特別教授。
現定居美國,但仍保持日本國籍。
2010年,出任索尼有機電子領域特別研究顧問。
2013年,受聘為亞洲知識管理學院董事局永遠榮譽院長。
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鈴木彰因在研發“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的交叉偶聯”而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們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元)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三人雖然研究領域相同,但多年來從未合作過,這在諾貝爾聯合獲獎的歷史上相當罕見。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頒獎委員會在頒獎狀中稱,鈀催化的交叉偶聯是今天的化學家所擁有的最為先進的工具。這種化學工具極大地提高了化學家們創造先進化學物質的可能性,例如,創造和自然本身一樣複雜程度的碳基分子。碳基(有機)化學是生命的基礎,它是無數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的原因:花朵的顏色、蛇的毒性、諸如青霉素這樣的能殺死細菌的物質。有機化學使人們能夠模仿大自然的化學,利用碳能力來為能發揮作用的分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框架,這使人類獲得了新的藥物和諸如塑料這樣的革命性材料。
為了創造這些複雜的化學物質,化學家需要能夠將碳原子聯接在一起。不過,碳是穩定的,碳原子之間並不能夠輕易發生反應。因此,科學家們將碳原子聯繫在一起的首批方法就是基於使碳更為活躍的技術。這樣的方法在創造簡單的分子時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對更為複雜的分子進行合成時,科學家們在他們的試管里發現了太多並不需要的副產品。
赫克1972年率先發現,藉助鈀催化,不用高溫和高壓,碳原子間可以相互接近至可以發生反應的距離;根岸1977年和鈴木1979年對這一理論作出補充,把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多有機分子。評審委員會認定,三位科學家創製了“迄今所能使用的最複雜工具之一”。
鈀催化的交叉偶聯解決了這一問題,向化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精確和更為有效的工作工具。在赫克反應、根岸反應和鈴木反應中,碳原子遇到了鈀原子,它們之間的接近性啟動了化學反應。
鈀催化的交叉偶聯被用於全球各地的研究工作,也被用於製藥等商業生產、製造供電子行業使用的分子。
索尼公司日前宣布,曾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現任美國普渡大學傑出教授、北海道大學觸媒化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根岸英一,將出任索尼材料及設備領域特別研究顧問,重點負責有機電子方面的研究。作為顧問,根岸教授將通過參與研究進程審核會議等方式,為索尼所有內外部研究中心,在有機電子研發的各個領域提供諮詢。他還將協助索尼制定中期及長期的研究計劃,幫助培養優秀研究人才。
據了解,根岸教授的“有機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技術,在全球被廣泛運用在醫藥、農業、塑料和液晶行業的先進技術中。而這些研究將為索尼的許多技術開發做出貢獻,比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一種有機光能電池),次世代充電電池的電解質,植物塑料和可回收塑料等。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說,當天早上5時得知獲獎消息時,他“極為高興”,“如果說,我從未想過獲得諾貝爾獎,那肯定在撒謊”,不過,“我對我從事的工作創造的價值很有信心”。
根岸英一表示,對他而言,獲得諾貝爾獎是一個“現實的夢想”,但“僅僅是個夢想”。
根岸英一說:“我告訴過我妻子,我們不應該對獲諾貝爾獎抱有過高的期望,這種事情只能是一個人偶然成就的後果。我告訴我妻子,獲獎的幾率也就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說,有99%的可能不會獲獎。”
在表達對妻子、已去世的導師赫伯特·布朗以及同事的感謝時,根岸英一開始哽咽,但很快就恢復過來,並面帶笑容。
2010年75歲的根岸英一表示,他在珀杜大學工作得非常愉快,打算再工作幾年。
2014年2月亞洲知識峰會於香港隆重舉行,共同舉辦論壇並進行學術演講
亞洲知識峰會
為期三天的峰會,以全部免費的多元化方式精彩呈現,並且透過網上直播至網際網路,覆蓋全港百餘所中學和青年人。其主旨是針對香港青年一代的教育與未來,理想與創新的實踐活動。青年是重要的國家力量,為青年參與創造便利條件,是社會平等和進步的重要標誌。鼓勵科學創新和年青人首創權,結合宗教文化、道德傳承等方面,普及中華優秀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這正是現代青少年在成長經歷中需要正確瞭解和認知,樹立正確意識的重要方面,將有力的帶動香港青年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亞洲知識管理學院迎接新一屆董事局成員,諾貝爾獎得主艾達尤娜特教授和根岸英一教授作為亞洲知識管理學院董事局永遠榮譽院長,為祖古白瑪奧色仁波切頒授董事局榮譽院長。著名藝術家張鐵林院長授聘於董事局校董,並親自揮毫致送予亞洲管理學院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由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艾達尤娜特教授及根岸英一教授主講的兩場「諾貝爾獎學人青年講座」,透過近距離的交流對話與各界領袖及香港學子一同分享其科研成果及個人經驗,傳遞諾貝爾精神,為香港灌輸正能量。
是次活動匯聚國際級諾貝爾講學人、中聯辦多部門領導、香港政商要員及各界精英1300多人,網上百家學校共萬多人,共同激發思想智慧之交流。
諾獎得主根岸英一與四川大學生分享“人生7個台階”
2014年10月29日諾獎得主根岸英一:不怕失敗,才可能成功
“獲得諾獎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但有大家這樣優秀的人在,中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10月27日,在電子科技大學舉行的“與諾獎大師零距離對話”上,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與在場近千名學子講述了自己逐夢經歷。
講座上,校方領導宣布了根岸英一教授受聘為該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榮譽教授的消息。首次到訪四川的根岸英一說,以後還會到電子科大,“四川很大、食物很好、美女很多”,他毫不保留地表達了對四川的喜愛。
“獲諾獎概率為千萬分之一”
27日,根岸英一對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們說,1901-2000年間得過諾貝爾獎的人約有1000人。其間,世界上存在過的人大概有100億人,所以大致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的概率是千萬分之一。
“在座的大家,已然考入優秀的大學,算是千里挑一的人才了。一千萬是10的7次方,如果看作是7個提升自己的台階,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你就走過了三個台階。”他鼓勵電子科技大學所有學子,每個人都有潛質。
保持夢想,但也要處理好現實
2010年10月6日,根岸英一早是5點得知了獲獎消息,他“極為高興”,“如果說,我從未想過獲得諾貝爾獎,那肯定在撒謊”,不過,“我對我從事的工作創造的價值很有信心”。他告訴過妻子,不應該對獲諾貝爾獎抱有過高的期望,這種事情只能是一個人偶然成就的結果。
對於學生的提問“您什麼時候開始有拿諾獎的夢想”,根岸英一說,諾獎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也可以作為一個終身奮鬥的目標,但他的夢想是為人類創造更有價值的東西。
“但我不單單是懷揣這個夢想,我還處理了很多重要的現實問題。”根岸英一介紹,他20歲時開始學英語,之後幾年做了各方面的努力,才拿到全額獎學金,得以赴美留學。在實驗中,他也要求自己和團隊設想儘可能多的方案,保證自己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視角,同時保持高度的自律,不怕失敗,才有可能成功。有同學提到如何處理實驗和女朋友的關係,他說:“毋庸置疑,你們雙方都要學會讓步和妥協——在各種事情上。”
根岸英一
他的很多學生在各個領域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其中最優秀的包括麻生明教授(2005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鋼國教授(浙江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