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斯海峽
托雷斯海峽
托列斯海峽,亦譯托雷斯海峽,位於澳大利亞與新幾內亞的美拉尼西亞島之間的水體,海峽最窄處約闊150公里。其南面是約克角半島(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最北端),北面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托列斯海峽之所以被認為是很危險的地帶,不僅有刺蝟一般的暗礁,還有住在這一帶海岸的土著人。
托雷斯海峽
海峽是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太平洋諸島間海上聯繫的重要航道。
托雷斯海峽處於寬闊的大陸架上,在二、三百萬年前還是陸地,后因新構造運動,發生相對陷落,海水浸沒而成海峽。海峽位於低緯度,終年高溫潮濕,發育了多種類型的珊瑚礁以及大量珍珠和海參、大螯蝦等。海峽中各島在行政上均屬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管轄。星期四島上的肯尼迪港為托雷斯海峽區域的行政中心、貿易場所和採珠業的基地。
托雷斯海峽
在1769年,蘇格蘭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道爾林普找到了托列斯這次到馬尼拉的航行紀錄,他並以托列斯的名字為托列斯海峽命名。
在1770年,詹姆斯·庫克佔領整個澳大利亞東部,他沿澳大利亞海岸航行時曾經過托列斯海峽。倫敦傳道會在1871年到達達恩利島,托列斯海峽群島此後在1879年被昆士蘭佔領。
托列斯海峽連接東面的珊瑚海和西面是阿拉弗拉海,水深較淺,且暗礁和島嶼使船隻的航行較危險,但它仍是重要的國際海洋航道。托列斯海峽上有數組島嶼,稱為托雷斯海峽群島。
在最少274個島嶼中,17個有人類永久居住。這些島嶼有不同的地形、生態系統和形成的歷史。其中幾個靠近新幾內亞海岸由沖積土沉積而成的島嶼地勢較低,是由河流的流出物所組成。
托雷斯海峽
托雷斯海峽地理位置
系。
“Gelam Nguzu Kazi-Dugong My Son:澳洲土著文化巡迴展”主要展出來自澳洲大陸南端,位於托雷斯海峽附近的Mua島上一個名為Kubin部落的共35幅藝術品。
島嶼的原住民是托列斯海峽群島人——與鄰近的新幾內亞的巴布亞人有關的美拉尼西亞人。不同的托列斯海峽群島人部落有獨特的文化和在群島以及鄰近海岸上存在已久的歷史。從數千年前開始,他們與巴布亞人和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貿易促進了三個民族的種族融合。
大陸的澳大利亞土著部落在慶典中通過身體繪畫和個人圖騰的符號進入到精神世界,而托雷斯海峽島民基督化前的精神性卻是通過宗教儀式的物品的創造,特別是慶典用的面具賦予的。事實上,面具是宗教儀式的焦點。在宗教儀式的過程中,參與者通過一種無意識的釋放體內的壓力而尋求超越每一天周而復始的單調性。
由阿爾弗雷德∙ 克爾特∙ 海頓和其他人從1800年代中期收集的老式的擬人面具通常是由數件錯綜複雜的龜殼雕刻組合而成,外緣佩有精細繪畫的貼飾,或刻飾和填充的圖形和裝飾。這些面具的製作者巧妙地描繪了精細詳細的臉部結構,如顴骨,聳起的前額,由於佩戴沉重的木製佩飾而造成的耳朵拉長和耳垂腫脹。
古老的面具周圍的scriffito或刻飾也可以在古老的珍珠貝殼裝飾品,鼓,竹制煙斗,石制旋轉陀螺,殼制的刀和雕像上找到。上面的圖案都是根據不同的物品和傳統,宗族和部落群體而定,而且可以根據特定的意思和不同的從屬關係有不同的解釋。托雷斯海峽島民是以血緣關係來直接決定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每個島嶼都擁有它自己的傳統故事和創世神話。在講述故事時,通常會伴隨一段家系歷史,這段歷史還會聯繫到聽者在家族系統里的位置。因此刻飾裝飾物就成為了藝術家的標記,一個藝術品的含義的裝飾,一個藝術家所屬宗族、部落和出生地的符號。
2007年的“Gelam Nguzu Kazi-Dugong My Son:澳大利亞原住民文化巡迴展”主要展出來自澳大利亞大陸南端,位於托雷斯海峽附近的Mua島上一個名為Kubin部落的共35幅藝術品。
Gelam Nguzu Kazi的原住民藝術家們吸收了自己部落的傳統技法,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有特色的托雷斯海峽藝術形式,並試圖用當代藝術的手法去講述自己的歷史和傳說。“Gelam”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作品之一,藝術家們通過對自身所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的探究,重新挖掘並肯定了自己部落的文化,這對該島未來的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奠基意義。
作為慶祝中澳建交35周年的活動之一,展覽得到澳大利亞政府駐廣州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該巡迴展覽的廣州站是中國大陸的首站,此前已在香港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