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意識的結果 展開

意識

辯證唯物主義

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生理學上,意識腦區指可以獲得其它各腦區信息的意識腦區(在前額葉周邊)。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即它可以辨識自己腦區中的表象是來自於外部感官還是來自於想像或回憶。

意識腦區沒有自己的記憶,它的存儲區域稱作“暫存區”,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只能暫時保存所察覺的信息。意識還是“永動”的,你可以試一下使腦中的意像停止下來,就會發現這種嘗試的徒勞。

它的存在可以分為靜態和能動兩種狀態,靜態意識一般以編碼形式存在,比如語言文字、聲音、圖像、軟體或其它靜態物質載體,意識能動態可以繼承靜態形式而提升意識範圍和水平。意識的靜態和能動態互相作用是新意識產生的重要源泉之一。這種定義的出發點源自於物質永恆運動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對人工智慧有一定參考意義。

科學研究


最早進行意識的科學實驗的可能是Libet。其用脈衝電直接刺激大腦皮層體感區,使被試者產生感覺。其主要結果,必須有一定的刺激強度和一定的持續刺激時間才能產生知覺。因此,其認為意識的產生要求腦的一些部位的神經元在足夠時間(可達500毫秒)內有足夠的興奮。這一實驗表明,意識是因腦內神經活動而產生。

基本含義


意識是物質的一種高級有序組織形式,它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一定要將其與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區分清楚。
意識原意為精神活動。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識,就是認知,認識、了解。意識,代表個體的獨立性,它是主觀存在的獨特坐標。意識,代表了人可以認識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發生的事情。可以與不同於自己的存在進行對比。
意識的定義非常簡單,就是認識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個。意識本來就是精神同一種用法。理性從意識而來,真理是觀念等同,跟心理無關。
意識,它是人類和動物大腦的一切活動及結果,即作為具有自覺性的思維。意識的本質,它是人腦與動物大腦與客觀世界的矛盾,其規律即自覺性。自覺即能動地認識及指導人類的自我自由的實現。意識是隨著人類和動物誕生而誕生,它是人類和動物發現及創新活動的結果,人類實踐合乎人類自由發展的方向即發展人的意識。意識是實踐的結果,並隨著生命遺傳給後代。
新生生物繼承前輩人類和動物的實踐結果,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是意識形成的基礎。任何生物都有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感知能力就是吸收營養的能力。比如吃,胎兒時期就已經有吸吮的能力。
意識是一種生命的能量,必須流動,就像電腦硬碟必須在電流作用下轉動,電腦才能工作。所以,意識就是意識流,就是生命流。
意識是生物進化得來的,從簡單的有機生化進程到複雜的大腦生化過程,此過程隨著生命進化最終從自發的自然行為,進化為自覺的人類和動物行為。而思想是在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我們的感知能力幫助我們記憶,經過記憶和分析就產生思想,動物也有思想,它們的思想不是自發的,也有主觀能動性,不只有人的思想是自覺的,豐富多彩的。意識在人的實踐中分為各種形式,包括記憶、思想、情緒、念頭、觀念等。從表象的直觀到一定現象的集合念頭,最終邏輯地發展為觀念,通過思考最終形成思想。
意識就是海水,思想就是海水中的漂浮物,觀念就是海水中的冰塊,情緒就是身體對思想的反應。觀念決定反應的方向,積極反應或負面情緒。念頭是思想的初期,就是潛在海水裡的物體,浮出水面以後就是思想。
意識現在還是一個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認為意識是人對環境及自我的認知能力以及認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們還不能給予它一個確切的定義。
約翰·希爾勒通俗地將意識解釋為:“從無夢的睡眠醒來之後,除非再次入睡或進入無意識狀態,否則在白天持續進行的,知覺、感覺或覺察的狀態”。
現階段,意識概念中最容易進行科學研究的是在覺察方面。例如,某人覺察到了什麼、某人覺察到了自我。有時候,“覺察”已經成為了“意識”的同義詞,它們甚至可以相互替換。
現階段在意識本質的問題上還存有諸多疑問與不解,當前意識本質研究的困境,一方面在於自然主義認識模式無法對大腦結構和社會語境做出完全等效的模擬,另一方面在於缺少相應的哲學命題和範疇。例如在自我意識方面。
對意識這一概念的研究已經成為了多個學科的研究對象。意識問題涉及到的學科有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哲學等,這些領域在不同的角度對意識進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澄清意識問題。

本質

從客體感知層面去描述,意識的本質是“信息的分類處理”。
從主體能動層面去描述,意識的本質是“將更新后的已知信息與行為目的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重新權衡要素權重、重新定位信息含義,繼而更新行為策略、觀點或立場”。

產生前提

意識閥—休想讓機器也識別出什麼
意識閥—休想讓機器也識別出什麼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后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比如人類),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信息是能被思維主體識別的事物現象及表象,是思維活動的操作對象。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意識以信息的形式儲存、表現和傳遞輸出,意識傳播的實質是信息傳播。意識往往又會成為思維主體進行下一步思維的基礎。
意識的產生需要能量,意識的存在和傳播需要介質(物質),總之,意識的存在是依附於物質的。意識與其物質載體本身的現象往往並不是一回事。撇去載體的因素,意識不佔據空間,而物質存在是佔據空間的,這就是意識與物質的根本區別。
由於思維主體在獲取及處理信息時,信息可能發生種種變異,因此意識的內容不一定真實的反映了客觀事物,意識可能超越客觀事物,也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意識與記憶

一般認為,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主觀反映。然而“反映”一詞過於被動,無法顯示意識主體的地位和主動性,更談不到什麼創造性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意識是人腦對刺激的反應。
當鎚子敲擊到鋼板時,鋼板會變形。鋼板變形而產生的力,一部分通過彈性的方式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作用於鎚子,剩餘部分因撓性而使鋼板本身產生永久性變形。這就是鋼板對錘擊的反應:有對外(鎚子)的,也有對自身的。
意識也是人腦對刺激的反應。意識的結果一方面通過人體器官作用於外界,另一方面也通過改變人腦本身的結構而形成記憶。
同無機質的鋼板相比,人腦的結構要複雜得多。人腦由140多億個腦細胞構成,每個腦神經細胞都有許多神經樹突,通過神經突觸與其它腦神經相連。這些神經連接互相交織,形成一個龐大而繁雜的神經網路。人腦的這種結構決定了意識這種反應的對外形式和對內改變的複雜性。
神經細胞的結構與一般動物細胞結構沒什麼不同,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在腦細胞中找到思維和記憶組織。當感官接受刺激時,這些刺激轉化為電或化學信號,通過神經纖維傳導到大腦,在大腦中沿著相連的神經網路通道進行傳導。直到對外界刺激形成有效反應時輸入終止。傳導的過程,即意識的過程。
在傳導中,神經通道上受到信號刺激會處於活躍狀態,使附著的血管擴張,接受更多的氧氣的營養,促進通道上的神經細胞和神經樹突生長,使通道中的神經樹突更加粗壯。下次遇到相同或相類似的刺激時,信號通過這些通道會更迅速,使過去的意識再現:這就是記憶。
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
例一。設想有個簡單的大腦,有A~Z26個腦細胞,A細胞有A1~A25共25 條神經連接,其它細胞的連接與此類似,那麼這個大腦共有325條連接通道。當A受到刺激,z可以輸出正確反應,那麼在所有的通道中,A25直接連接Z細胞,反應時間最短,則此次反應中,在其它通道信號未完成之前,A25通道己優先完成,被刺激生長。下次再受到這種刺激時,信號通過這條通道將更加快捷。(當然這樣的大腦是不存在的,任何生物的大腦都不可能有這麼簡單,這個假設只是為了說明記憶和意識形成的過程。事實上的記憶通道並不只通過一條神經通道,而是通過一整套相關的神經網路。)
所以說,記憶不是存在於腦神經細胞中,而是存在於神經網路中。記憶就是腦神經網路中生成的“短路”連接狀態。體育鍛煉可以使人反應敏捷,反覆朗讀有利於加強記憶,其實就是在促進這類短路通道的生長。
例二。仍以上面的簡單大腦為例。當A受到刺激,X可以輸出正確反應,那麼在所有的通道中,A23或許不是連接Y細胞反應時間最短的通道:因為A25通道已經被短接,A信號優先到達Z,Z再通過Z24通道連接到Y。如果A23的連接時間或強度沒有A25-Z24快捷、強大,則信號優先從後者中通過,除Z24被加強外,A25被進一步強化。所以說,意識是信號在原記憶網路基礎上重構短路的過程。記憶通道的存在是意識形成的基礎。
記憶通道的生長並非只有通過強化通道才能得到生長,也可以通過強化通道中的神經細胞而得到。現有一條記憶經過C、H、P、K,有另外3條記憶分別通過H、P、K。這時回憶后三條記憶,在強化這些記憶本身的同時,也刺激了這三個神經細胞所有相關通道的生長,第一條記憶通道也被分段強化,使記憶得以加固。可以說,神經細胞是記憶通道中的交叉點。理解可以加強記憶,論據可以加強論點的說服力都是這個道理。讀過議論文後,論據可能記不清楚,而論點和論證的記憶卻在閱讀中逐步深化,就是這個道理。
引發意識和記憶的並不一定非得有外界的刺激,只要大腦中有電或化學信號通過就可以。大腦中有一點細胞處於活躍狀態,然後在意識過程中激活相關的記憶,信號就會被放大、加強,形成新的思維。人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回憶、冥想等思維活動,也是這個原因。
大腦中的電或化學信號的大小並不是固定的。在平靜的時候,大腦中的信號流也是平靜的,自由聯想、理性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如果遇到緊急的或突發情況,接收的信號超出了原通道的輸送力,則信號也會從其它通道溢出,使人感到六神無主。信號溢出並不一定是壞事,在例二中如果溢出信號從A24中到達X,就會形成新的意識通道,這也是人為什麼會急中生智的原因。
記憶通道除了可生長,也可消退。腦神經細胞只有在不斷地刺激中才能生長,如果已建立的記憶通道長時間未受到刺激,其組織的營養就會被輸送轉移到其它樹突部位或其它細胞中,記憶通道就會消退到原始狀態,這種過程的外在表現即遺忘過程。
人腦是自然界乃至整個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此處應有“目前所知”做限定。】在人進化過程中,對自身最有利、對外界變化最有效的神經連接,通過了外界的優勝劣汰,在人類世代遺傳中被基因固定了下來。
嬰兒在出生時腦神經網路已經完善,與成人的沒什麼區別,特別是與其父母的神經結構有相同之處,這也是某些天賦可以遺傳的原因。但同成人比較,除了吮吸反射神經和控制心跳、呼吸等的植物神經通道是通暢的以外,嬰兒的神經網路連接的粗細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嬰兒大腦中的神經信號傳導一般是全方位的,也是無效的。例如,嬰兒的眼睛與成人並沒有不同,但由於神經網路中有關顏色、形狀、運動的相關通道尚未形成,所以單獨看東西時很難形成有效意識。經過教育的過程,才能在條件反射中強化相關神經連接,使其大腦生長。

意識與行為

聯想
聯想
人類的思想意識,主要有在清醒狀態和休眠狀態下兩種聯想意識結構。人類大腦的神經系統處於日常清醒狀態時,可通過自然界的各種信息對感官的不同刺激作用,形成對信息的傳導、存儲、運算和加工處理,然後實施對肢體不同的運作和語言表達方式。人類一生的各項活動信息,主要依賴於大腦的高容量存儲功能,並對人類一生的活動軌跡進行信息的存儲、刷新和邏輯運算,以實施大腦中樞神經對身體各項功能的反映和支配。大腦的神經存儲單元也稱作記憶細胞,佔大腦神經細胞總量的20%左右。另外,大腦細胞的邏輯分析功能和對信息的處理作用與大腦所記憶的信息量有著至關重要的關聯性。
人類的思維意識主要建立在對自然信息的存儲上,邏輯運算和比較形式是對事物的聯想延伸,而它每時每刻都要調用大腦存儲單元的信息。不然的話,邏輯運算和思維聯想都不會成為有機體的腦部功能。記憶是人類腦功能的主要成分,思維聯想是大腦潛意識的特殊功能。人類大腦的開發量只佔大腦總量的4%左右,而大腦分為兩個半球,也稱為左右半腦,對右腦的開發主要是提高人類腦智商。實施人類左右半腦的平衡性開發則導致人類腦智商水平的總體提高。
在大腦清醒狀態下,人類的思想意識主要來源於大腦對自然界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存儲記憶,在這一期間,人的身體運動始終處於休息狀態下。也就是說,大腦的思維邏輯聯想是在肢體和感覺器官處於靜止和無感覺刺激的狀態下進行的,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靜思”“沉思”“思考”“入靜聯想”等等。
勞動與思維是一對相互對立的矛盾。在身體的運動狀態下,大腦支配的卻是簡單的肢體操作,而思維則處於簡單的信息處理狀態下。當肢體的運動結束后,大腦進入思維的延伸過程。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坐下來思考思考”,“停一下,好好想一想”,“別幹了,想想招”,“閉眼,好好想想”,“別忙,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好好乾,別胡思亂想的,”“把工作停下來,我們好好研究研究”等等,皆反映了二者的此消彼長。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若始終處於活動階段,大腦的思維延續很難建立,只有身體和感官處於休止狀態下或半休止狀態下,思維活動才能敏捷地無限延續下去。人類在夜間休眠期,肢體停止工作,部分感官休眠,由於腦部細胞沒有完全被抑制,部分神經仍然在思維的活躍狀態,對日常生活軌跡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同時產生思維聯想的深刻延續。
工作中如果走了神,一邊工作,一邊思考問題,這種工作狀態為身體的半休眠狀態,俗語叫作“發愣”“愣神兒”等。這種狀態,工作沒有干好,而思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肢體運動不到位,擺幅不大,而大腦卻進入到了半深思狀態。“愣神兒”代表肢體活動的間斷性停止,思想進入到半深度的思考期。當然,這也是人類大腦總體日常功能的一部分。

自我意識

一般認為意識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就是個人對外界刺激總體性的、獨特的反應。自我意識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從具體的反應事件中綜合出來的,用於調控自我內部和與外界關係。
人腦和電腦不同。電腦的硬體是固定的,改變的只是信號,而人腦的信號則要簡單得多。人腦的“硬體”雖說也是固定的,卻具有生長性,在成長中可以相互作用,這是任何電腦都不可比擬的。
自我意識並不是與物質對立的概念,自我意識只是人腦對刺激的反應。自我意識不過是一種反應,它是大腦的運動而己。

與生命本質

百萬億神經連接 編織 意識
百萬億神經連接 編織 意識
生命的本質,在於它與非生物的區別。截至目前的科學研究,生命與非生物的區別:生命體能夠通過自身的物理感知系統感知自身的存在,並可以根據自身的感知做出對外界環境的種種反應和行為,也就是說生命體(生物)能夠適應環境甚至改造環境以適應自身生存。同時,生命的另一顯著特徵還在於“繁衍”,幾乎沒有生命體不能進行繁衍的。
因此,生命的本質,在於它的“意識”。這種生命意識,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意識。擁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體,才能與物質世界區分開來——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真菌、病毒或者其它,人與其它生物意識的最大區別即是主觀能動性。
人的意識,因其物理感知系統的特殊性,使其有能力掌握語言和文字。這就意味人們的經驗和科學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字得到傳承,並積累到社會意識中去。在這樣的積累之下,人類的科學進步日益發達,從而使人的意識極大程度地領先於地球上的其它生命體。通常人類特有的意識被稱之為:思想。
從反面來說,意識的運作機制,與電腦的程序基本類似,可電腦程序或者人工智慧,卻永不能達到人類思想的高度。唯一的原因,即是人工智慧不具有生物的本質——自我意識,從而不可能真正替代人類的智慧。

學科術語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稱的“意識”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是當動詞用,即指“意識到”的活動,亦即認識活動;一是當名詞用,即指與物質相對立的活動的結果,如知識、思想、觀念等。
心理學研究意識問題與哲學研究意識問題有一致之處,可又有所區別。
一致: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識問題。而且科學心理學對意識問題的研究,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區別:哲學研究的是作為名詞使用的“意識”,即與“物質”相對立的意識,它是總體研究人的意識,其基本問題是意識對存在的關係問 題,既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心理學研究的是作為動詞使用的“意識”,即指“意識到”的活動、認識活動,是較為具體地研究人的個體意識,研究它的實質、發生和發展、結構和功能等,雖然在心理學的一些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中也不免會較多地涉及社會意識問題,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所研究的畢竟主要是個體意識。
因此,在心理學中,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作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它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具有複合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人類以共同勞動等實踐活動為基礎結成的社會中同語言一起產生、又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它是藉助於第二信號系統而實現的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它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等特點。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它不僅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在階級社會中還會帶有階級性色彩。這后一句話反映了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的必然聯繫性。“從廣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與物質相對的活動的結果,用作名詞,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哲學中常說的‘物質決定意識’這‘意識’是精神的東西,‘意識’與‘心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內涵不完全相同。”“從狹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人的認識活動,用作動詞,如‘意識到’,所謂‘意識到’也就是‘認識到’。心理學中所說的意識,就是指的‘意識到’,即人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認識形式,也是一種反映形式。······在醫學上,意識是指‘神志清晰狀態’或‘醒覺狀態’,在精神醫學上,意識是指病人整個精神活動的清晰程度和清晰範圍。”“‘意識’作為人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包括對環境和人自身的識別能力及其清晰的程度。”
正常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確地識別和理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狀況,能對周圍環境的作用作出相應的、合適的、有目的的、能動的反映和反應。
有學者認為,人類的情感與知識構成一種高等的意識。

研究歷史


由於最初的心理學僅僅是哲學的一個分支,那時意識問題完全是哲學討論的問題,直到被公認為現代心理學的創立者,德國心理學家馮特,使心理學脫離了哲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后,心理學也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
最初的心理學僅是討論這個問題,最初馮特使用的是內省的方法來研究意識問題,後來很多心理學家紛紛提出了對這種方法的質疑甚至是反對。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方法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準確的反映出人豐富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也不能讓人接觸潛意識或無意識的心理狀態。而且這種方法過於依賴複雜的語言,而導致客觀性的喪失。於是人們很快就放棄了這種研究方法,可由於也找不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因此,導致了在很多年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完全放棄了對意識問題的研究。
直至20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認知科學的飛速發展,為研究這個問題又開闢了許多新的途徑,終於使這個問題又回到了科學的正軌上來。尤其是在DNA模型創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這個問題在神經科學研究的範圍內,也佔據了相當大的位置。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但是,研究相關領域的大多數科學家,對研究意識問題的前景均持樂觀的觀點。
意和識是兩個概念。
意是獨立於人類存在,又依附於人類實現行為。意是主體。類似於精神,靈魂,存在於類似雲端的空間或維度里。
識是人類器官的感知,又是意通過人類實施的行為。識是實體。類似於人工智慧,無人飛機。

相關名言


•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這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克思
• 機器人在工作強度、運算速度和記憶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類,在意識、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類。——周海中
• 我們的生命雖然短暫而且渺小,但是偉大的一切卻正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崇高的任務,那就是他的無上的快樂。——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