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白雲山

長順白雲山

白雲山在長順縣廣順東20公里,山頂方廣百畝,常有白雲覆罩,陰晴不散,故名白雲山。

簡介


白雲山
白雲山
白雲山又謂山形如螺擁,一稱螺擁山。這一帶層巒疊嶂,林木蓊翳,遠望白雲山,不覺其高,登山始見群峰環擁,盡在足下。山中蚊蚋不生,盛暑不熱,隆冬少寒。遠近聞名的羅永庵,架閣二重。相傳明建文帝遜國逃至西南,由滇入黔后居此。後世保存著許多古迹和遺物。庵內有建文題壁詩3首,廣順州知州韓之屏彙刊於石。《明史紀事本》載2首,茲錄其一:“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記載


長順白雲山
長順白雲山
據《徐霞客遊記》記載:“白雲山初名螺擁山,以建文君望白雲而登,為開山之祖,遂以‘白雲’名之。”《明史紀事本末》和民國《貴州通志》記載: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火文於公元1402年“靖難之變”中,從南京地道中逃出,後由滇入黔,望此山白雲而止。遂在白雲山落髮為僧四十餘年。明代正統年間建白雲寺等寺廟,經歷代整修建設,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已古木參天,建築宏偉,碑刻石雕,目不暇接,登山遠眺,層巒疊嶂,梵音繚繞,香火極盛。“文革”中受到極大破壞,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