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卯鎮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轄鎮
勐卯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轄鎮,勐卯鎮地處瑞麗市中部,北回歸線北側,東隔瑞麗江橋與畹町經濟開發區為鄰,南與緬甸木姐市隔江相望,與大掌、賀亂等緬寨接壤,西和姐相鄉毗連;北與勐秀鄉、隴川縣章鳳鎮、潞西市遮放鎮等鎮相依,是瑞麗通往內地和緬甸的交通要道。
勐卯鎮轄區面積為208.11平方千米,鎮轄7個村,7個社區,全鎮總人口120196人(2017)。
勐卯鎮屬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境內河流均屬伊落瓦底江水系。勐卯鎮先後獲得國家重點小城鎮(2014年)、雲南省級生態鄉鎮(2010年)等榮譽稱號。2011年,勐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783萬元。
勐卯,系傣語譯音,譯為“霧城”之意,是瑞麗歷代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相傳公元568年,混魯、混賴以南卯江(今瑞麗江)為中心,建立“勐卯國”。現勐卯城北麓的崍允建就是混魯、混賴在勐卯建的第一座王城。元、明時期,這裡曾是麓川宣慰司駐地之一。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以麓川城為基礎,在南淘河(今南毛河)西岸築平麓城,即勐卯城。明末清初,改設勐卯安撫司,後為歷代衎氏土司司署駐地。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在勐卯設彈壓委員。解放后,勐卯劃歸姐勒區管轄。
勐卯鎮
1952至1954年,為縣政府駐地。
1969年,勐卯從姐勒劃出,建立“勐卯公社”。“文革”時,改名為紅城公社。
1984年,體制改革後設勐卯鎮。
2005年2月,瑞宏、銀河兩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勐卯鎮管轄,同年8月姐勒鄉併入勐卯鎮。
2006年10月,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下轄的團結村委會和卯相社區併入勐卯鎮。
截至2011年,勐卯鎮下轄勐卯村、姐崗村、姐勒村、芒令村、姐東村、勐力村、團結村7個村,65個自然村,69個村民小組;轄友誼社區、麓川社區、勐龍沙社區、瑞豐社區、目瑙社區、新安社區、卯相社區7個社區,115個居民小組。 勐卯鎮政府駐地團結村人民路80號。
勐卯鎮地處瑞麗市中部,北回歸線北側,國境線長25.16公里,轄區面積為232.3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東經97°47′20″~98°02′30″,北緯23°56′45″~24°09′30″之間 ,東隔瑞麗江橋與畹町經濟開發區為鄰;南與緬甸木姐市隔江相望,與大掌、賀亂等緬寨接壤;西和姐相鄉毗連;北與勐秀鄉、隴川縣章鳳鎮、潞西市遮放鎮等鎮相依,是瑞麗通往內地和緬甸的交通要道。
勐卯鎮平均海拔1386.6米,山區面積佔65%,壩區佔35%。
勐卯鎮屬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2℃,年降雨量1355.2毫米。
勐卯鎮境內河流均屬伊落瓦底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管河、南毛河、賀難毛河、扎朵河、勐力河、團結大溝和瑞麗江。
勐卯鎮有森林面積11221.1公頃,森林覆蓋率48.3%;有耕地面積38652畝,其中水田26592畝,旱地12060畝。
勐卯鎮
勐卯鎮有鐵礦、硫磺、石灰岩等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勐卯鎮總戶數33630戶,其中:鄉村戶數7751戶(農業戶數7233戶),總人口101636人,其中,城鎮人口71119人,佔70%;鄉村人口30517人(其中農業人口28968人),佔30%。主要有漢、傣、景頗、德昂、傈僳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鎮。 截至2017年,勐卯鎮總人口120196人。
職務 | 姓名 |
鎮長,鎮黨委副書記 | 黃泳燦 |
副鎮長 | 陳晟,廖昌喜,楊志銀 |
2011年,勐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783萬元,比2010年增13.1%,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分別是:50.4:5.6:44。
2010年,勐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總22797萬元,比2009年增長13%,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的比重分別是:53.56:4.83:41.61。
2011年,勐卯鎮實現第一產業產值12997萬元,比2010年增長6.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289元,比2010年增14.5%。農村經濟總收入按行業劃分:農業收入7529萬元,佔29.2%;林業收入531萬元,佔2.1%;牧業收入3978萬元,佔15.4%;漁業收入959萬元,佔3.7%。
2010年,勐卯鎮實現第一產業產值12211萬元,比2009年增長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681元,比2009年增加502元,增長12%。
2011年,勐卯鎮實現第二產業產值1436萬元,比2010年增30.5%;工業收入1084萬元,佔4.2%;建築業收入352萬元,佔1.4%;運輸業收入2132萬元,佔8.3%。
2010年,勐卯鎮實現第二產業產值1100萬元,比2009年增長13.1%。
截至2008年,勐卯鎮有工業企業132個,建築業190個,交通運輸倉儲業197個,批發零售業684個。
勐卯鎮
2011年,勐卯鎮實現第三產業產值11350萬元,比2010年增19.7%。商飲業收入3694萬元,佔14.3%;服務業收入1429萬元,佔5.5%;其他收入4095萬元,佔15.9%。
2010年,勐卯鎮實現第三產業產值9486萬元,比2009年增長27.1%。
勐卯鎮居住著傣、漢、德昂、傈僳等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鎮。這裡民族節日眾多,有傣族潑水節、擺嫩細、德昂族澆花節、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等獨具特色的民族節日。
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的重要節日,稱為“桑乾比邁”,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四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
• 澆花節
澆花節,德昂族澆花節(又稱潑水節)於每年清明節后七天舉行,是把佛陀誕生、成道、涅盤三個日期合併在一起舉行的紀念活動,為期三天,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目瑙縱歌節,目瑙縱歌又稱“總戈”,意為“歡聚歌舞”,流傳於景頗族聚居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意思是大家一起來跳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就是目瑙縱歌節,村村寨寨都要舉辦目瑙縱歌節。
2011年,勐卯鎮共建有集貿市場7處 。勐卯鎮疏通河道44條,長37.2公里,完成道路修復、人畜飲水、蔬菜基地、農田改造、排灌工程等11項基礎設施建設。
勐卯鎮
2011年,勐卯鎮共有幼兒園2所,學前部1個,小學16所,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教職工780人,在校學生11138人。其中,幼兒園教職工36人,入園兒童546人;小學教職工432人,有118個教學班,在校小學生7110人,入學率99.6%;中學教職工312人,共有初高中82個教學班,在校中學生4028人,入學率98%。改擴建了姐崗小學、芒令小學、卡南小學、勐力小學教學樓、綜合辦公樓及附屬工程。小學適齡兒童、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均達100%。
2011年,勐卯鎮累計安裝地面衛星接收器3555套,“村村通”工程覆蓋率100%。
2009年,勐卯鎮設置衛生醫療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室7個,村衛生室覆蓋率100%。有醫務工作人員30人,其中鄉村醫生13人。有28548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受益人數4246人,國家實施農民補償金95.5萬元,全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有觀察床33張,門診人數17899人次。
2009年,勐卯鎮出生新生兒269人,出生率13‰,死亡103人,人口自然增長數166人,自然增長率8.02‰,計劃生育率100%。
• 平麓城
傣族曾以今德宏瑞麗江河谷為中心建立了勐卯地方政權,即勐卯果占壁王國,1441年至1448年之間,明朝派軍三征麓川,果占壁王國覆滅。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以麓川城為基礎築平麓城(今勐卯城),大興屯田,並派將士鎮守。
• 莫里熱帶雨林景區
莫里熱帶雨林為中國4A級旅遊景區,景區的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生長著1540種植物種類和479種花卉及香料,上千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遮天蔽日,在不見天日的雨林中穿行許久,至峽谷盡頭可見到一條巨幅瀑布從60米高的絕壁上傾瀉而下,這就是著名的莫里瀑布,雨林中有一處天然溫泉,傳說佛祖曾在溫泉旁戒齋沐浴,並且留下了一隻碩大的腳印。人們為了紀念佛祖親臨此地,還曾經使用印巴利語“扎朵”稱呼這裡,也就是漢語“大腳印”的意思,而“莫里”是傣語“美麗的瀑布”之意。
勐卯鎮
• 芒令獨樹成林
芒令獨樹成林位於320國道旁,這棵雍容如蓋的古榕樹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由三棵榕樹相互攀附共生,樹冠覆蓋面積0.8公頃。最大的一棵高達36米,胸徑576厘米。曾有《勐龍沙》、《景頗姑娘》、《孔雀公主》、《西遊記》等十多部影片曾在此拍攝外景。
• 姐東喊沙奘寺
姐東喊沙奘寺始建於清末,為“干欄式”建築,1966年改建為公社管理委員會。1981年翻修擴建,因寺頂呈三疊,故又稱浩達溫寺。殿頂有本寨相亨繪的佛教故事,寺右側建有潑水亭和護經女神素臘薩蒂塑像。該奘寺被列為瑞麗市文物保護單位。
• 姐勒大金塔
姐勒金塔,傣語名字叫“廣姆賀卯”。意思是“瑞麗壩頭塔”。幾百年前,勐卯地區成為當地傣族政治、經濟的中心,在現勐卯老城修建了德宏地區第一座磚城,為勐卯歷代土司的所在地。除主塔外,四周還有16個小塔宛如群星拱月,非常壯觀。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長方青石組成,中層為正八棱形,塔身呈圓錐體,頂尖置有銅冠,系有近百個風鈴,微風吹來,鈴聲悅耳。
勐卯鎮
勐卯鎮地處瑞麗市區,是瑞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320國道貫穿境內,南與緬甸接壤,是瑞麗通往內地和緬甸的交通要道。